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毒供应中心培训上岗人员考试试题

消毒供应中心培训上岗人员考试试题

2010消毒供应中心培训上岗人员考试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消毒disinfection: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湿热消毒是利用湿热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代谢发生障碍,致死细胞死
亡。

3、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
漂洗。

4、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存留时间为30天或者以上的
可植入型物品。

5、闭合: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

例如反复折叠,已形成一弯曲。

二、填空
1、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器材处理的标准化流程和技术操作要求,包括: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无菌储存发放,十个程序。

2、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3、无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包括物品名称、包装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失效期等内容,在3M胶带上如何表示
4、无菌物品存储架、柜的标准:离墙5-10cm,距地面高度20-25cm,距天花板50cm。

5、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圆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

三、是非题
1、被艾滋病毒、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应实施先浸泡消毒后清洗的程序。

(×)
2、骨科急诊手术,植入物品和被阮蛋白污染的器械可以使用快速灭菌器进行灭菌。

(×)
3、油剂、粉剂干热灭菌时的厚度不超过0.6cm,凡士林纱布灭菌厚度不超过1.3cm。

(∨)
4、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
5、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
6、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到病房回收污染物品时,不用戴手套和帽子。

(×)
7、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和灭菌方法。

(∨)
8、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

(∨)
9、已灭菌好的外来器械,无需再经过供应中心的清洗灭菌程序处理,即可直接术中使用。

(×)
10、医用热封机在每日使用前不用检查参数的准确性和闭合完好性。

(×)
四、简答题
1、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经过清洗消毒干燥程序后,如何进行检查与保养
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

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

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

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2、灭菌物品的装载要求有哪些
灭菌物品按以下要求进行装载。

a)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

灭菌包之间应留间隙,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

b)宜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进行灭菌。

c)材质不相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

d)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

e)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摆放于下层。

f)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80%。

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不应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 。

3、在去污区进行手工清洗器械、用具时,工作人员防护着装要求是什么
圆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

4、简述清洗的基本概念及流程
清洗cleaning:指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1)冲洗:指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2)洗涤:指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3)漂洗:指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4)终末漂洗:指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5、CSSD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并应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

(2)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

(3)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

(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6、简述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区域划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2)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

7、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有哪些要求
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 18278的有关要求。

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8、灭菌标识的要求
1 )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2 )使用者应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方可使用。

同时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