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解析几何》是师范院校数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特点是应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内容。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平面曲线、空间直线、平面、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二次曲面等的基本性质,提高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并能在较高的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处理中学数学的有关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中学教学;要充分利用矢量工具,注意矢量法与坐标法的区别与联系;注意培养学生的图画能力,提高画图技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独立价值及其研究的主要范围,研究方法与该学科的进展与未来方向;
2、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知道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联系与相互的渗透;
4、充分理解几何学科的特点与本课程处理几何的方法;
5、牢固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为后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该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下面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一)矢量坐标
(二)轨迹与方程
(三)平面与空间直线
(四)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解析几何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必修课,系主干课程。
每周安排4课时,共60课时,函授生一般为3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教学班是主要教学组织,班级授课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根据几何学科的特点,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充分利用习题课课时,灵活组织学生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各种教学活动。
3、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好的教学方法应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
本课程选用吕林根、许子道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的教材《解析几何》(第三版)。
六、学习评价与考核
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本科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该门课程的成绩评
定采用平时考核(30%)和期末考试(70%)相结合的形式。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4、题型比例
判断题10%;填空题10%;计算题60%;证明题20%。
5、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A、判断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如果
=⨯=⨯c a b a ,那么c b ⨯与a
共线。
( ) B :填空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通过点(1, 2, 3)和y 轴的平面方程为______________。
C :计算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 例:求原点O 关于直线l :
5134
3
2
x y z --+==-的对称点。
D :证明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
例:证明:(a ,b ,c a b λμ++
)=(a ,b ,c )
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谭建中、池雄标
审核者:简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