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透基础知识
2
/L
2
); iPTH 维持在
主要内容
一、腹膜透析概念 二、疗效判断 三、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感染 引流不畅 营养不良 容量符合过重
腹膜透析(腹透)相关感染并发症
腹透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造成腹透技术
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包括
腹透相关腹膜炎
出口处感染 隧道感染
腹透管重置
♣ 复发性腹膜炎
◙ 应在透出液转清后再重新置管,同时继续抗感染治疗
♣ 难治性腹膜炎
◙ 至少应在拔管2~3周后再重新退出PD
♣ 部分病例由于严重腹膜损伤、粘连而导致置管失败或无法继
续有效PD时,需改行HD
出口处隧道口感染
♣ 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统称为腹透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堵塞:入液引流均困难
— 纤维蛋白堵塞:腹透液中加肝素,前500ml快速加
压灌入,由内向外挤压,余量灌入后保留2~4小时
放出,2/d,至黄色蛋白凝块引出。
— 血凝块堵塞:尿激酶加生理盐水封管,保留1h引出。 大网膜包裹导管:入液减慢,引流困难 — 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高速反复多次注射,切勿回抽!
♟容量状态
处于正常容量状态,无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心衰、肺 水肿、浆膜腔积液与组织间隙水潴留及外周水肿表现, 干体重稳定
充分性标准
♟毒素蓄积症状
食欲佳,无恶心、呕吐、失眠及明显乏力、不安腿等 毒素蓄积症状,可维持较好的生活能力
♟内环境平衡
无明显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钙磷乘积 维持在 2.82 ~ 4.44 ( mmol 150~300 pg/mL
常见原因
导管移位或漂管 大网膜包裹 纤维蛋白凝块或血凝快阻塞导管
透析管扭折或受压
透析液 只进不出
移位
引流不畅处理
首先排除管道扭折、受压情况
观察引流不畅的类型
导管移位(漂管):入液通畅、引流困难 — 改变体位、排空膀胱 多活动:下楼梯、慢跑等 便秘者灌肠
手法复位
引流不畅处理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每天换液3-4次, 日间每袋腹透液留腹时间4-6h,晚间留腹10-12h。 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日间透析2-4次, 晚间放空腹腔内液体,保持干腹状态。
患者选择哪一种模式进行透析治疗应遵从医生的医嘱,
切勿自己更改透析处方
主要内容
一、腹膜透析概念 二、疗效判断 三、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获得培养和药敏结果后调整抗生素
疗 程
♣ 疗程:一般应持续至出口处完全恢复正常,至少2周 ♣ 对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难治性出口处感染尤其强调 早期抗感染治疗应持续至出口处完全恢复正常,通 常需要3周 ♣ 金葡菌和假单胞菌导致者易复发,需严密随访 ♣ 难治性感染,抗感染同时更换隧道和出口位置,重 新置管
腹膜透析是如何来净化血液?
蛋白质、红细胞和正常 人体需要量的钠、钾、 钙、镁和水等等 肌酐、尿素氮,多余的 钠、钾、钙、镁和水等等
透
血 液
析 膜
透 析 液
腹膜像是咖啡机上的滤网,又像站岗的卫兵,把身体有害的东西赶出去, 把好的东西留下来
腹膜透析优点
血流动力学稳定
中分子毒素清除效果好
传染病感染风险小 治疗成本简单、费用较低 无需定期到医院、方便易行 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减少
♣ 了解控制液体和盐摄入的重要性 ♣ 宣教相关知识,知晓并发症的严重性 ♣ 掌握日常观察容量是否平衡的方法 ♣ 教会饮食成分和水钠摄入的计量方法
加强液体管理合理的水分和钠的摄入
♣ 维持目标体重 ♣ 无高血压者食盐量<6 g/d ♣ 合并高血压者食盐量< 3 g/d
患者每天、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容量监测和评估
判断透析状态的要素
不以血肌酐为具体指标
主要参考下列指标
氮质清除
• • 氮质清除容积比(urea KT/V) 肌酐清楚率(Ccr)
营养状态(alb、HB、PCR)
容量状态(体重、血压、尿量、心脏大小)
生活质量提高(心情、睡眠、食欲、活动能力)
充分性标准
♟目前公认的CAPD透析充分性标准为 : 尿素清除指数:Kt/V≥1.7 每周肌酐清除率:Ccr≥50L/1.73m2
♣ ACEI/ARB可以有效地保护残余肾功能
强化腹透中心管理
♣ 建立严格的随访、监测体系 ♣ 定期容量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 持续质量改进
容量超负荷的治疗 纠正可逆性的因素
♣ 加强腹膜透析患者的液体管理:限水、限盐 ♣ 解除机械性因素 ♣ 调整腹膜透析处方:增加透析次数、缩短留腹时间,
改变透析方式:APD/DAPD/NIPD,增加透析液浓度
卫生经济学优势
生活质量更好
腹膜透析适合人群
尿量较多的尿毒症患者 肾功能急剧恶化的患者 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 反复血管造瘘失败,难以建立血管通路者
有明显出血倾向,不宜做血透者
合并有疝气,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或曾行腹部手术,怀 疑有腹腔广泛粘连者不适合行腹膜透析治疗
腹膜透析方式
导管相关感染
腹透相关腹膜炎诊断标准
♣ 定义
PD患者在腹透治疗过程中由于接触污染、胃肠道炎症、
导管相关感染及医源性操作等原因造成致病原侵入腹腔
引起的腹腔内急性感染性炎症
♣ 腹透患者具备以下3项中的2项或以上可诊断腹膜炎
腹痛、腹水浑浊,伴或不伴发热 透出液中白细胞计数>100 × 106/L,中性粒细胞比例>50% 透出液中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生长
痂皮 红斑 疼痛
无 无 无
分泌物
无
浆液性
脓性
注:总分≥4分表示存在出口处感染;只要出现脓性分泌物即可诊断。 小于4分可能代表感染,也可能没有感染。
出口处感染的一般治疗
♣ 加强局部护理
♣ 使用抗生素乳膏
♣ 感染严重者可将纱布用高渗盐水浸湿,缠绕 在导管周围15分钟,每天1-2次
出口处感染的后续治疗
据
隧道感染
大体表现
超声表现
隧道感染治疗
♣ 一般处理和抗感染治疗类同出口处感染 ♣ 难治性隧道感染常需拔管 ♣ 剥除浅克夫可能有利于治疗难治性隧道感染
♣ 在浅克夫剥除后应继续抗感染治疗
预防
强化无菌观念
• 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戴口罩 • 导管固定 • 出口处定期检查、消毒
• 做好个人卫生
• 操作房间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日,限制探视,操 作时关门窗,不可做腹透之外的事
腹水浑浊
常见感染原因
• 操作不规范
• 环境未打扫,消毒
• 短管脱落
• 废弃碘伏帽重复使用
• 透析液袋破裂 • 腹泻与便秘 • 换由未经培训的人操作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治疗
一旦腹透相关腹膜炎诊断明确应立即
开始抗感染治疗,
包括初始治疗和后续治疗 !
PD相关腹膜炎的初步处理流程
腹透液连续冲洗腹腔至腹透液清亮、留 取腹透液标本 暂时改IPD治疗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局部、全身)
腹膜炎自救
• 一旦出现腹膜炎中的任何一种症状,立即打电话给 主管医生
• 只有腹透液浑浊,也要立即打电话给医生,不要等
到看下次腹透液是否会变清,腹膜炎不会自行消失 • 浑浊的透析液不要扔掉,带到医院化验 • 发生腹膜炎后,立即给予2-3袋腹透液进行腹腔灌洗, 保留腹腔内有少量液体存留,防止腹腔粘连
引流不畅
牛奶、瘦肉)0.8g/kg/d
• 腹透透析无法将下列物质自血液中完全清
除:磷、钾、钠
要少吃含有这些物质
的食物,以减少在体内的堆积
预防 • 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糖(甜的食物); 淀粉(面包、馒头) • 适度限制饮水和液体的摄入,如尿量正常, 可正常饮水,一般在体重不增加时 饮水量=尿量+出超量+500ml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预防便秘及腹泻
主要内容
一、腹膜透析概念 二、疗效判断 三、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腹膜透析的概念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腹膜作为半透膜, 以腹腔作为交换空间,通过弥散和对流 作用,清除体内过多水分、代谢产物和 毒素,达到血液净化、替代肾脏功能的 治疗技术。
腹透置管
脐下中上1/3交界处穿刺
将小号硅化塑料管一端放入膀胱直肠 窝内,另一端通过皮下隧道引出,已 备透析。插管后1~2周需进行隔离
保护腹膜功能
♣ 保护腹膜是预防超滤衰竭发生的关键
♣ 避免避免腹膜暴露于生物不相容性透析液中
♣ 防治腹膜炎
控制血糖水平
♣ 超滤依靠腹腔和血液中葡萄糖浓度梯度 ♣ 血糖高,引起口渴 ♣ 糖化血红蛋白:≤7.0%
保护残存肾功能
♣ 残余肾功能在液体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 避免应用肾毒性因素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造影剂
等待培养和药敏结果 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后续治疗
获得培养和药敏结果后,应立即 据此调整抗生素使用
抗感染疗程—— 至少需2周,重症或特殊感染需3周甚至 更长
不同致病原性腹膜炎在病因、抗 生素选择、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各 具特点
拔 管
♣ 腹透相关腹膜炎的治疗原则
◙ 挽救生命、保护腹膜
◙ 而非保留腹透管
出口处出现 脓性分泌物 即可诊断 出口处周围 皮肤红斑既 可能是感染 的早期表现, 也可能仅为 皮肤反应 出口评分系 统有助于鉴 别
发生出口处感 染时应进行 分泌物涂片G 染色 分泌物微生 物培养+药敏 微生物培养 方法应涵盖 需氧菌和厌 氧菌
原因
临床表现
诊断
出口处评分系统
0分 肿胀 无 1分 仅限于出口, <0.5cm <0.5cm <0.5cm 轻微 2分 >0.5cm和(或) 隧道 >0.5cm >0.5cm 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