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平衡的国际贸易教案及反思

不平衡的国际贸易教案及反思

专题24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际贸易
柏玥萍高一年级地理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 2008年1月第2版第二册(试用本)
上课学校川沙中学
上课班级高一(4)班
执教新川中学柏玥萍
上课时间 3月25日下午第一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较好的理解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

(2)能结合实例分析国际贸易不平衡的四种表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各种数据图表、案例讨论,尝试分析国际贸易不平衡的表现,尝试提出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尝试提出后危机时代我国贸易的发展战略。

(2)学会用辩证的眼光观察不平等的现实世界,增进国际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关注,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并理解国际贸易不平衡的表现。

难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观察不平等的现实世界。

四、主要问题设计
1、什么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内容有哪些?
2、国际贸易的不平衡表现在哪四个方面?怎么理解?
3、为什么会发生贸易摩擦?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
4、怎样辩证地分析我国的外贸成就?
五、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题讨论法、讲授法
六、教学环节
七、教学过程
【导入】
师:新闻中的赵永晓只是一个内蒙古普通的轮胎商,但是他为什么说“现在做生意,和全世界都有关系!”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经济全球化)
师: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国际贸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6年世界经济展望》表明,1995年以前,全球外贸依存度在40%左右,到2006年已经提高到60%左右,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经济都不同程度地融入其中。

但是各国的贸易发展速度、参与贸易全球化的主动性与深度却是不平衡的。

——引出课题:不平衡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含义】
1、定义:各国家之间的商品、劳务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2、理解:
货物贸易:石油、铁矿石、煤炭、粮食(玉米)(三者之间的关系)
服务贸易:运输、旅游、电影音像等其它商业服务和保险项目
技术贸易:技术引进: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专有技术许可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国际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其表现】
1、为什么国际贸易会不平衡?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自由贸易制度)
2、国际贸易不平衡有哪些表现?
(1)出示:
2005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前十名排序(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WTO《2005年全球贸易报告》2006年4月
学生分析、讨论以上数据,得出结论1:国家之间贸易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国际贸易额居前列的多为发达国家。

(2)出示:世界贸易的交易中心分布图、世界主要商品交易所分布列表、世界主要资本市场分布列表:
学生分析、讨论以上图表,得出结论2:世界贸易市场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

(3)出示:中美双方出口商品比较表(前五位)以及相关文字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的商品结构差异很大。

一般说来初级产品的价值低,制成品的价值较高,因此,这两类国家之间又存在不等价交换。

(4)案例讨论:“轮胎特保案”
教师简要介绍“轮胎特保案”的始末,关税壁垒贸易保护主义。

这个特保案对我国的贸易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

请学生阅读教材P94页专栏材料。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4:发达国家利用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等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

(5)深度讨论:我们国家该怎么应对贸易摩擦?
产业作结构调整或者优化;
面对贸易摩擦,要十分重视加强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多方联合,团结起来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用西方的市场规则来处理国际贸易摩擦,去赢得国外市场。

通过WTO来协调解决争端。

【世界经济组织】
1、WTO
学生谈我了解的WTO。

教师补充:前身GATT1847年,中国是缔约国之一;1995年成立世贸组织,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多哈会议上正式加入,现有144成员国,一些发展中国家贸易地位显著提高,但另一些国家则被更加边缘化,国际贸易的不平衡性加剧
2、区域性的贸易组织
学生例举:EU/NAFTA/APEC/ASEAN
【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成就】
再回到案例中,看最后一节。

首先这一段文本表明中国与世界的高度依存度。

出示一组数据。

2004-2008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示意图等。

引导学生讨论中国近年的国际贸易成就。

教师补充:我国每年几乎都是贸易顺差,这并不一定是好事。

经济学家王福重:顺差并不表明就占了别人的便宜,得到了什么好处,也许它的危害更大一些,而逆差也与吃亏无关,或许还占了别人的便宜呢。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我们教材上关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描述值得斟酌。

这些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绝大部分是外资企业生产的,然后销往其本国。

【案例讨论】
最后,再回到开头的案例。

1、后危机时代我国的贸易战略?
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2、请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上两个战略措施,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

【课后活动】
1、完成练习册相关作业。

2、关于中国的国际贸易可以继续提问,并以研究性课题的形式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提醒学生:这些问题不一定都能马上找到答案,但是,要与美国、与欧盟较量的话,中国的对外贸易需要创造性思维。

教学反思
这是我花时间最多准备的一堂课。

因为教材内容很简单,但涉及的概念又很多;学生恍惚都能看的懂,但其实很难理解个中含义。

而这部分知识也是自己比较欠缺的。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读了郎咸平、宋鸿兵等关于国际贸易的书籍,并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大学教授的文章,引用了国家数据库中的一些数据。

在教学设计上我以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讨论为形式。

整节课思路清晰、过程流畅,学生的思维也较活跃。

亮点之处:资料丰富,数据严谨;案例教学,生活性强。

改进之处:问题设计要更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对症下药”,这是借班上课必须做好的功课。

新川中学柏玥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