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南京市高三生物考前练习(20题)一、单项选择题:1.将豌豆根部组织浸在溶液中达到离子平衡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根细胞内部离子浓度(mmol/L)离子外部溶液的离子浓度(mmol/L)Mg2+0.253NO3-228H2PO4-121A.根细胞吸收Mg2+的量与溶液通氧状况有关B.若不断提高温度,根细胞吸收H2PO4-的量会不断增加C.根细胞吸收的NO3-可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D.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为吸收离子提供能量2.下图是某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B.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绿体中暗反应速率升高D.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3.基因转录出的RNA前体,经不同方式的剪切被加工成翻译出不同蛋白质的mRNA,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
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RNA前体的剪切加工可由RNA催化完成B.一个基因可能参与控制生物体的多种性状C.RNA前体的剪切、加工在核糖体内完成D.mRNA的产生、降解与个体发育阶段有关4.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均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有性别差异,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对性状中,圆眼、长翅均为显性性状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雌性果蝇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D.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35.甘氨酸在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使Cl-顺浓度梯度通过通道进入细胞,引起该细胞抑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释放甘氨酸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甘氨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C.如某毒素可阻止甘氨酸释放,该毒素可破坏神经元之间正常的信息传递D.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甘氨酸不能被细胞再度利用6.右图是人体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①③④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感受刺激并产生渴觉B.当人体从寒冷环境到达炎热环境,身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C.若④中胰岛素含量不足,可能会使机体对脂肪利用的比例增加D.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艾滋病是由③内新陈代谢障碍引起的7.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发酵温度可以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利于目的菌生长繁殖B.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C.装瓶时随豆腐块层数增加而增加盐量,析出豆腐中全部水分D.果酒、果醋发酵的培养基呈液态,腐乳发酵的培养基呈固态8.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从腐烂的水果上分离产果胶酶的微生物,是因为水果中果胶含量较高B.为获得某微生物的单菌落,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悬液进行操作C.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只在线粒体中进行D.酵母菌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数值比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大9.下列在生产中应用的技术,不属于胚胎工程范畴的是A.移植胚胎干细胞使退化的组织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B.进行胚胎移植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能C.采用机械方法对早期胚胎分割可得到同卵双胎D.在小鼠腹腔中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10.将携带抗M基因、无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抗N基因、无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
该实验证明了A.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中B.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C.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D.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二、多项选择题:11.下图为紫竹梅染色体核型图和减数分裂部分过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分析紫竹梅染色体核型利用的是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B.图2、3分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C.选取花蕾期的雄蕊进行“解离、染色、漂洗、制片”的操作后观察D.图2细胞中有48条染色单体,图3每个细胞中含24条染色体12.科研人员发现某水稻品种发生突变产生了新基因SW1,其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霉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植株高度。
将该品种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育种,获得了既高产又抗倒伏的“IR8水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科研人员无法让水稻产生定向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低频性B.进行“IR8水稻”的育种时,应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IR8水稻”拥有抗倒伏的性状,根本原因是体内赤霉素含量较低D.SW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中的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13.某山坡25年前因发生火灾而焚毁了所有植被,今年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区域的几种主要树种不同年龄级的株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树种树龄/年赤杨0258122025191494栎树211512107420000松树00057111310532杜鹃22313341321A.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B.山坡最早出现的树木是栎树,在25年间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D.最先受到环境制约而停滞增长的是松树,种群密度最大的是赤杨14.下图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固定绿球藻研究对其生长影响的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研究中固定化绿球藻采用的方法是包埋法B.用培养液洗去凝胶珠上残余的CaCl2和其他污染物C.培养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宜的pH、温度并不断通气D.可以用血球计数板对溶解后的凝胶球中藻样品进行计数15.下图表示抗人体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胃癌单克隆抗体能与图中的甲特异性结合B.与骨髓瘤细胞相比,B淋巴细胞新陈代谢更旺盛C.利用灭活的病毒、PEG等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乙D.两次筛选的原理相同,但丙中含有不能分泌抗体的细胞三、简答题:16.为了解培养条件对试管苗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以期对生产起指导作用,科研人员从某品种葡萄试管苗顶部向下依次剪取带叶茎段,分别采用不同光照强度(容器内温度为25℃)和温度(光照强度为120μmol•m-2•s-1)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
(1)图1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这是由于光照增强,光反应产生的(物质)增多,直接导致暗反应中(过程)加快,CO2利用率提高。
(2)由图2、图3可知,葡萄试管苗生长较为适宜的温度为,各部位叶片相比,对高温耐受性较差的是。
(3)实验结果表明,试管苗的上位叶净光合速率相对较低,其原因可能是。
当光照强度从160μmol•m-2•s-1增加至200μmol•m-2•s-1,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4)分析实验结果并结合生产实际,说出80~120μmol•m-2•s-1的光照条件对葡萄试管苗生长比较适宜的理由。
(至少说出两点)17.(8分)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11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
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
D11基因的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
(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填“显性”或“隐性”)突变,从而(填“促进”或“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导致产生矮秆性状。
(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
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特点。
(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
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他情况不考虑)。
①若杂交子代都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都表现为矮秆植株,则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产生的原因。
请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对杂交子代植株幼苗喷施BR,经培植后观察、测量、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产生的原因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
18.某水产动物幼体均为雌性,存在性反转现象。
下图表示该种动物在自然状态下性反转相关的生理机制,下表为有关研究结果。
请回答。
组别褪黑激素幼体数中间型数雄性数对照组(正常饲喂)174.3(n·L-1)18144实验组(饥饿处理)253.6(n·L-1)18711(1)图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为,该激素通过运输到垂体。
该动物的性别表现直接取决于体内(两种激素)相对含量的变化。
(2)脊髓胸段含有反射弧结构中的,反射弧内信息传导和传递的形式为。
该种动物性反转的调节方式为:(3)表中数据表明,饥饿处理使该种动物雄性反转率(填“提高”或“降低”或“不变”)。
雄性个体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结合图表分析水产养殖提高该种动物产量的方法是:19.某研学小组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对硝基苯酚(PNP)降解菌,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分析,生理生化指标测定,降解特性研究。
研究过程及数据分析如下:(1)取污水处理厂采集的活性污泥加入富集培养基(NH4NO3、KH2PO4、NaCl、MgSO4、PNP)中,适宜条件培养,连续富集、转接5次。
由于PNP呈黄色,富集、转接过程中以作为PNP完全降解的重要指标。
(2)将最终有效的富集液在LB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法分离,待长出菌落后转接到以源的培养基上,观测相应的指标判断菌株的降解能力。
(3)挑取单菌落转接到300mg/L PNP的固体培养基上,以菌落周围产生作为筛选标记,最终得到一株降解菌,命名为P62。
(4)下图是环境因素对P62降解效果的影响。
据图1分析,当温度在30℃左右,P62的降解效果最好,推测可能是。
据图2分析,装液量180ml对降解效果影响较大,推测对降解效果影响较大,推测降解菌为微生物。
20.人类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量普遍较低,某科研小组通过添加增强子(增强它所调节基因的转录频率)、polyA序列(提高mRNA的稳定性)等表达控制元件提高了aFGF基因在紫花苜蓿细胞中的表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