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试卷附答案

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试卷附答案

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试卷附答案生物(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某个细胞连续变化的过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二倍体生物是雌性动物B.丁细胞可能是卵细胞C.甲细胞中具有4个染色体组D.图示涉及两种分裂方式和至少三次细胞分裂2.下列关于细胞的信息分子以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信息分子可直接参与靶器官和靶细胞内的多种生理过程B.细胞间信息交流都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才能实现C.胰岛素、性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其受体均在细胞膜上D.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的3.下列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B.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用碘液检测时,60℃处理的试管蓝色最深C.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D.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后期的原液计数,则难以数清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4.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下图。

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B.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C.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5.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6.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A.若该家系中的遗传病是显性,则图中所有的患者均为杂合子B.若该家系中的遗传病是隐性,则致病基因可能只位于X染色体上C.若Ⅲ-12与Ⅲ-13近亲婚配,则他们所生后代患该病的概率是1/2 D.若Ⅱ-6不含致病基因,则他与Ⅱ-5所生女儿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二、非选择题(共4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39分)7.(8分)有氧呼吸过程中,[H]中的电子、H+需要经一系列反应传递给氧分子,氧与之结合生成水。

下图为其传递过程的两条途径,生物体内存在其中的一条或两条途径。

回答下列问题:(1)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H]来自于____________(填化合物)、并在____________上与O2结合生成水。

(2)“物质6→物质7”过程易被氰化物抑制。

若小鼠氰化物中毒,呼吸作用全被抑制,导致死亡;而对天南星科植物用氰化物处理,呼吸速率降低,但并未完全被抑制。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天南星在开花时,其花序会释放大量能量,花序温度比周围高15?35℃,促使恶臭物质散发以吸引昆虫进行传粉。

研究发现,此时花序中ATP生成量并没有明显增加。

花序温度升高但ATP生成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2分)研究发现HIV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和CCR5(本质为受体蛋白)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和CCR5修饰过的人成熟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并入侵。

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请回答下列问题:(1)HIV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和CCR5,____________(能/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HIV在人的成熟红细胞内无法增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HIV侵入人体后,在HIV的刺激下,T细胞增殖分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同时T细胞能分泌____________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最终使HIV数量下降。

(3)在感染后期,多数HIV感染者直接死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

当人体感染细菌时,细菌脂多糖LPS作为重要的抗原分子引起免疫应答。

抗原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有两类:第一类是大多数抗原必须有T细胞参与下才能完成;第二类是有少数抗原,单独刺激B 细胞即可完成。

为了探究细菌脂多糖LPS属于哪一类免疫应答,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选择性别、年龄、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小鼠____________处理,乙组小鼠不做相应的处理。

③对甲乙两组小鼠进行LPS接种处理④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小鼠体内相应浆细胞和抗体含量实验预测:若____________ ,则免疫应答属于第一类。

若____________ ,则免疫应答属于第二类。

9.(8分)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外来物种在入侵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外来物种常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捕食、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若某入侵物种能入侵森林、灌木和草本三种群落,其中入侵更易成功的是__________群落。

其原因是该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确的引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在条件适宜的沙漠地区引种植物,可能会使当地动物种群的__________提高。

10.(11分)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研究发现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 和Aa的效应等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完全消失,Bb 使红色淡化。

科研人员利用该植物的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杂交过程及结果如图一所示。

研究发现,A基因控制正常酶1的合成,a控制失活酶1的合成,与正常酶1比较,失去活性的酶1氨基酸序列有两个突变位点,如图二。

回答有关问题:(1)据图推测,酶1氨基酸序列a、b两处的突变都是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其中b处是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导致的。

进一步研究发现,失活酶1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正常酶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翻译过程____________。

(2)第1组F1的粉红花基因型是_________,F2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第2组亲本白花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a.第2组中,利用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育出的植株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

b.第2组中用秋水仙素处理F2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植株,该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三、选做题(从给出的两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15分)1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蓝莓富含花青素,对人体有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消脂减肥、解酒护肝等功效。

利用蓝莓可生产蓝莓果汁、蓝莓酒、蓝莓醋、蓝莓果酱等。

回答下列问题:(1)榨汁前需将新鲜的蓝莓进行________,然后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防止______。

(2)用蓝莓果汁来生产蓝莓酒,需要接种酵母菌。

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酵母菌应使用_______培养基。

发酵过程完成后,可以用__________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若要进一步检测所得果酒中酵母菌的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法。

(3)蓝莓醋生产过程利用了___________的发酵作用。

将蓝莓酒流经发酵装置生产蓝莓醋,则发酵装置中O2消耗和CO2产生的情况是____________。

(4)蓝莓果酱是利用蓝莓果汁加糖熬制而成,以家庭生产玻璃瓶装蓝莓果酱为例,如何做到减少或避免杂菌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

12.【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实现了β-甘露聚糖酶基因在猪肠道野生酵母菌中的表达,使原来不能被猪利用的粗纤维在猪肠道内被分解成了可直接吸收的单糖。

下图为构建工程菌的部分过程,其中介导序列能引导载体整合到酵母菌的染色体DNA上。

请回答。

(1)①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 ,②、③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

(2)同尾酶是指切割DNA分子后能产生相同黏性末端的限制酶,图中4种限制酶中属于同尾酶的是___________。

(3)重组表达载体中的介导序列引导目的基因整合到酵母菌的染色体DNA上,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

(4)①过程从野生酵母菌染色体DNA中PCR扩增介导序列时,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一对引物: GACCTCAAATCAGGTAGG 和TTGCATTGACTTACA ,其中下划线部分序列的设计依据是___________ ,方框部分序列的设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对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酶切鉴定,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

若使用EcoRⅠ和SaⅠ酶切,可得到____________种DNA 片段。

若使用EcoRⅠ和BamHⅠ酶切,可得到____________种DNA片段。

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二)1. 【答案】B【解析】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所以是初级卵母细胞,该二倍体生物是雌性动物,A正确;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再结合乙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及其行为特点可推知: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与丙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一)极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极体为丁细胞所示,B错误;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甲细胞中具有4个染色体组,C 正确;综上分析,图示涉及两种分裂方式(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和至少三次细胞分裂(一次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各一次),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