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名著简介——母亲

世界名著简介——母亲

世界名著简介——母亲
长篇小说《母亲》是高尔基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俄国社会主义文学最早出现的优秀成果。

19世纪末俄国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发展进程。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在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这种革命,这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母亲》一出版,立刻受到俄国与全世界革命人民的欢迎。

反动当局惊恐万状,下令逮捕高尔基。

伏罗希洛夫对高尔基说:好几代的俄罗斯无产者受到了您的文学作品的教育。

小说很快译成德、法、英、意、西班牙、丹麦、瑞典、保加利亚等文,对世界发生了重大影响。

对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的影响尤深。

作者风采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也是世界社会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于1868年3月28日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即今高尔基城),父亲是细木工。

他4岁丧父,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0岁时外祖父因遭火灾而破产,他便被抛到人间,开始了自谋生路的流浪生涯。

16岁到喀山,原想上大学,结果喀山的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
社会大学。

在那里,他接触了进步青年的革命团体,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

他将自己的一生写入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

1901年发表《海燕之歌》,标志着高尔基创作的新发展。

主要作品还有《母亲》、《小市民》、《最后的一代》。

《母亲》是他最优秀的作品。

《母亲》的素材
这部作品是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素材写成的。

20世纪初,在高尔基的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附近的工人区索尔莫伏爆发了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1902年五一节,索尔莫伏的工人群众举行示威游行,事后,沙皇政府的法庭审判了这次游行的组织者。

这次事件给高尔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当时就产生了要写一部小说的念头。

小说的中心人物巴威尔符拉索夫和母亲尼洛夫娜符拉索娃,就是以索尔莫伏五一游行时高举旗帜走在前头的彼得扎洛莫夫和他的母亲安娜基利洛夫娜为原型的。

小说虽然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素材,但决不是1902年索尔莫伏事件的翻版,而是20世纪初期整个俄国革命运动的艺术概括。

《母亲》的写作背景
俄国1905年的革命,以武装起义的失败而告终。

随之而来的,是斯托雷平的反动统治时期。

在社会生活中,颓废、消极和失败主义的情绪增长了。

在文学领域,这种失败主义
情绪表现得更为强烈。

正是在这革命处于低潮、许多人精神混乱的时期,高尔基匆忙地赶写了《母亲》这部作品。

他说:我的任务是支持低落下去的反抗精神,来反对生活中黑暗的、敌对的势力。

正因为如此,列宁称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银屏再现
影片《母亲》根据高尔基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前苏联基辅电影制片厂1922年出品。

影片以奏鸣曲般的结构形式和精美的构图,以及洋溢着纯朴诗意的蒙太奇语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尼洛夫娜的革命经历。

作为默片时代经典作品的《母亲》,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评选的电影诞生以来12部最佳片中名列第8;在1978年评选的电影诞生以来的100部最佳影片排行榜中名列第3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