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建30万吨年烧碱项目

新建30万吨年烧碱项目

1.2.1
2002年世界烧碱产能约6022万吨/年,产量4600万吨,1995-2002年全球氯和烧碱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2003年需求增长率为3%,而产能仅增长1%。由于全球经济状况改善加上预测期新增产能较少,2003年至2004年间,由于需求量增加,开工率会稳定地从2001年的80%提高到2006年的87%。根据预测,氯气生产的增长大多在能源价格低的地区,如中东和美国海湾地区。专家估计全球氯需求量(含各种氯产品)的增长将超过氯产能的增长,到2005年世界氯碱产能将无法满足PVC的需求。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必然使今后几年氯产品价格上升,企业效益好转。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环保问题很多国家禁止使用氯溶剂,限期终止或限制使用氯氟烃类,以防止破坏大气臭氧层,同时造纸工业也减少漂白用氯,PVC由于含氯及软制品中含邻苯类增塑剂在西欧等国家使用受到限制,普遍预测氯的需求会降低,相应会制约烧碱的生产。但到1994年,世界氯碱工业重新认识了含氯产品实际情况,国际协议只限制或消除某些具有持久毒性并且生物积累的少数含氯化合物,以及一些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此后,大多数氯产品在全球出现较大的增长,PVC年增长率曾达到5.6%,环氧氯丙烷达到4.3%,环氧丙烷达到2.6%。世界对氯的需求年均增长率达到同期经济增长率的75%。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氯气产品链下游四大主要领域聚氯乙烯(PVC)、环氧丙烷(PO)、环氧氯丙烷(ECH)和光气系列(聚碳酸酯、MDI、TDI等)的市场需求均将保持稳定增长,世界围对氯的需求将年均增长3%左右。同期世界市场对烧碱的需求预测为年均增长1.5-1.8%左右,因此预计烧碱市场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剩,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不过如果能通过更为有效的利用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甚至解决氯碱不平衡问题。
2002年世界烧碱消费总量约4600万吨,也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亚洲,约占总消费量的78%左右。在烧碱消费构成中,化学工业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2002年全球有机化学品消耗烧碱比例约18%;无机化学品领域对烧碱的需要排名第三,占15%;造纸和纸浆生产是烧碱的另一大消费领域,约占18%;其它消费领域消费占49%。世界烧碱消费构成见下表。
目前世界共有500多家氯碱公司在650家工厂生产烧碱,其中近半数在亚洲,但亚洲氯碱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世界烧碱生产主要集中于几家大型跨国公司,11家大氯碱公司烧碱生产能力占世界总能力的37.4%。世界最大的6家氯碱企业依次为Dow Chemicals、Occidental Chemicals、PPG Industries、Formosa Plastics(台塑)、Solvay和Bayer。
2002年世界烧碱消费结构
项目
纸和纸浆
有机化工
无机化工

水处理
肥皂、洗涤剂、织物
其它
%
18
18
15
8
5
12
24
烧碱的生产一直与联产的氯及氯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紧密相关。氯碱生产过程中同时按比例产出烧碱和氯气,但实际市场对烧碱和氯气的需求却不一定符合这一比例,因此就出现了烧碱与氯气的平衡问题。烧碱和氯气的平衡始终是世界各国氯碱行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课题。
新建30万吨/年烧碱项目
1.1
烧碱,又名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钠,其纯品为无色透明晶体,相对分子量40.00,相对密度2.130,熔点318.4℃,沸点1390℃。固体烧碱呈白色,有块状、片状、粒状,质脆;有很强的吸湿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水溶液呈碱性,有滑腻感,腐蚀性极强,对纤维、皮肤、玻璃、瓷等有腐蚀作用。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酮和乙醚,与酸类起中和作用生成盐和水。
烧碱是最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纺织、印染、医药、冶金、石油和军工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轻工行业,烧碱主要用于造纸、纤维素浆的生产,也用于肥皂、合成洗涤剂、合成脂肪酸的生产以及动植物油脂的精炼。纺织印染工业用作棉布退浆剂、煮炼剂和丝光剂。化学工业用于生产氰化钠、甲酸、草酸、苯酚等。石油工业用于精炼石油制品,并用于油田钻井泥浆中。还可用于生产氧化铝,以及玻璃、搪瓷、制革、医药、染料和农药方面。食品级产品在食品工业用做酸中和剂,以及去皮剂、脱色剂、除臭剂等。
世界烧碱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及亚洲,这三地烧碱产能合计占世界总能力的80%左右。1995-2002年间,全世界除南美洲、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外,其它地区和国家的烧碱生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2年美国烧碱生产能力达到1522万吨/年,居世界第一位;西欧国家合计约1133万吨/年,排名第二;中国大陆排名第三,达到950万吨/年;以下为日本,产能为450万吨/年。此外,中国省烧碱生产能力为128万吨/年,国为109万吨/年。
目前世界工业化生产烧碱主要采用食盐电解法,同时联产氯气和氢气。因此烧碱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电力和原盐价格,以及联产品下游的综合利用情况。盐湖具有丰富的原盐和煤炭资源,因此建设大规模的烧碱生产装置,同时配套建设氯气下游装置,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对开发利用盐湖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2
美国、
192
5
Solvay
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瑞士
159
6
Bayer
美国、德国、比利时
152
7
Olin
美国
129
8
Tosoh
日本
114
9
ATOFINA
法国10410Fra bibliotekAsahi Glass
日本、泰国
89
11
Akzo Nobel
芬兰、荷兰、瑞典
85
合计
2321
预计今后几年,世界烧碱生产和进出口格局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生产能力的主要增长将来自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东,这些地区的烧碱生产比例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北美和西欧等传统烧碱输出地区的产量比例将有所下降。预计2010年前后,烧碱产量大于消费量的地区有北美、中东和东北亚,西欧将转为烧碱净进口地区。中东拥有丰富而廉价的石油资源,在出口过剩烧碱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国和省,中国和日本近几年烧碱出口增长很快,国和省也已成为烧碱净出口地区。澳大利亚、牙买加和里南等世界铝生产大国是烧碱的主要进口国家,年进口量在140万吨左右,这一状况预计今后几年变化不大。
世界主要烧碱生产企业情况如下:
世界主要烧碱生产企业情况
序号
生产公司名称
装置位置
生产能力(万吨/年)
1
Dow Chemicals
美国、加拿大、巴西、德国、南非
800
2
Occidental Chemicals
美国、巴西
300
3
PPG Industries
美国、加拿大
197
4
Formosa Plastics(台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