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曾用网将草场罩起来,结果草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的草却长势良好。

在草场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吃草籽和昆虫的鸟又往往被狐和鹰等动物捕食。

由此可见,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草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

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可大可小,一片森林、一条河流、一个湖泊、一块农田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一、组成成分及各部分的功能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方式的不同,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改变,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图)。

亦可用以下图示表示:食物链和食物网一、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生产者。

2.食物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在某生态系统中,蚱蜢以青草为食,青蛙可以捕食蚱蜢,又可以被蛇捕食。

在这条食物链中,青草作为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蚱蜢为初级消费者,青蛙为次级消费者,蛇则为三级消费者。

图例: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实际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并不像食物链所表达的那么简单,一种肉食性动物可以吃多种植食性动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也可以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

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许多条食物链,而且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状联系。

1.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如图)2.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一般认为,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网就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波动或毁灭。

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只要某一个物种突然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个食物网,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即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二、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物质循环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同,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进行的。

通过物质循环,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无机环境也得到了不断更新。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在美国的罗亚岛上,狼是驼鹿的唯一天敌,而驼鹿也是狼唯一的食物来源,狼和驼鹿完全依靠彼此生存而生存。

20世纪50~90年代,科学家对岛上驼鹿的数量与狼的数量进行了持续调查,结果如下表。

罗亚岛上驼鹿与狼的数量关系20世纪50~90年代,驼鹿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狼的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

当驼鹿数量增加时,因为食物丰富,狼的数量相应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又致使驼鹿数量下降,应为猎物减少,狼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狼的减少减轻了驼鹿的生存压力,驼鹿数量又会增加,狼的数量随后也会增加。

狼和驼鹿的数量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使两者的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不断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超过这种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

例如,如果草场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造成土地沙化,草场会很难恢复。

例题1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 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B.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C. 一片麦地D. 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思路分析: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它们都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答案:C例题2“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水分思路分析: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实际是分解者将枯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起作用的是分解者。

答案:C例题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下列能体现出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A. 螳螂→蝉→黄雀B. 树→螳螂→蝉→黄雀C. 蝉→螳螂→黄雀D. 树→蝉→螳螂→黄雀思路分析:食物链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食物关系,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中的箭头一定指向捕食者。

故此成语中的生物用食物链可表示为:树→蝉→螳螂→黄雀。

答案:D例题4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草、虫、鸟和鹰,其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正确的是()A. 草→虫→鸟→鹰B. 草←虫←鸟←鹰C. 虫→草→鸟→鹰D. 鸟→虫→鹰→草思路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草→虫→鸟→鹰”。

答案:A例题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描写了一幅壮美的草原风光。

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主要应控制什么生物的数量,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壮美的风光依旧()A.草B. 牛和羊C. 狼D. 蛇思路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故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应该控制牛、羊的数量,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让壮美的风光依旧,牛、羊的数量增加会使草的数量减少,草的减少会破坏生态平衡。

答案:B1.(泰州)校园绿地生态系统中的蚯蚓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枯枝败叶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A. 非生物的物质B. 生产者C. 消费者D. 分解者2.下列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的是()A. 阳光B. 野兔C. 牧草D. 细菌3.(锦州)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一条是()A. 朽木→真菌→松鼠B. 草→野兔→狐狸C. 老鼠→蛇→鹰D. 黄鼠狼→蛇→田鼠→植物4.(莱芜)今年5月,广州发生镉大米事件。

若长期被重金属镉污染的稻田中有一条食物链:稻→虫→蛙→蛇,下列最能体现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镉积累量关系的是(注:方框大小代表镉积累量多少)A B C D5.(广东)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A.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B. 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C. 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6.(湛江)如图是由浮游植物、人、浮游动物和鲈鱼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正确的是()A. B.C. D.7.(青岛)在一个由牧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狼全部杀绝,那么鹿的数量将()A. 保持稳定B. 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C. 先增加,后减少D. 先减少,后增加8.(益阳)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请指出图中鸟与昆虫的关系。

(2)某同学用“阳光→草→鸟→猫头鹰”表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其错误是①阳光是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不能写入食物链中;②食物链的起始端只能是而不能是其他成分。

(3)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镉的污染,则图中的体内重金属镉的含量最高。

(4)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5)某地人工种植了大片草地,但每年都会遭遇到严重的虫害。

而天然草原则很少出现虫害,其原因是。

10.下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图中的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②所示的生理作用是。

(2)③过程中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3)③过程能为植物提供的物质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和。

1. D 解析:蚯蚓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所以属于分解者。

2. B 解析:野兔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故属于消费者。

3.B 解析:食物链是植物与动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其次是初级消费者,再次是次级消费者,最后是最高级消费者。

4. C 解析:某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一旦进入食物链后,难以分解,沿食物链传递并逐级递增,这是有毒物质的富集现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的含量就越高。

蛇的营养级最高,故其体内的重金属浓度最高。

5. D 解析:根据图示甲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双箭头,可知甲代表生产者,从而乙代表消费者,丙则为分解者。

6. D 解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鲈鱼和人可以构成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鲈鱼人。

能量传递的规律是沿着食物链的流动逐级递减。

7.C解析:该题中的食物链是:牧草→鹿→狼,当狼被杀光,鹿会因为失去天敌而数量增加,但是草的数量是有限的,当鹿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又会因为缺少牧草而数量减少。

因此若大量捕杀狼,则鹿的数量会先因狼的减少而迅速增加,后来则因草的减少而减少。

8.(1)捕食(2)非生物生产者(3)猫头鹰(4)真菌和细菌(5)天然草原比人工草地生物种类多、自动调节能力较强解析:(1)图中鸟以昆虫为食,属于捕食关系;(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出每个分支上所有食物链条数的和。

食物链的格式是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

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4)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

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因此细菌、真菌是分解者;(5)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的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