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肠道传染病》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肠道传染病》教学设计
教师出示视频,组织学生学习“七步洗手法”。
2.教师出示法治在线: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动植物疫病的,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有关专业机构或者部门报告。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汇报交流结果,师生评价交流情况。
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
学生小结:肠道传染病是类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当患肠道传染病时,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
(三)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1.教师出示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消灭蝇虫等常见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交流对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了解。
视频播放: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四)如何正确洗手?
1.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正确洗手?洗手时,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要掌握七步洗手法,洗手时最好使用流动的水,使用香皂或洗手液,洗手每一步揉搓时间均应大于15秒。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了解哪些关于肠道传染病及其症状的知识?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教师提出问题: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你们知道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吗?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教师出示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和尾虫传播等常见的传播途径的图片或视频。
2.教师出示资料卡: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昆虫等媒介传播。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的粪便,呕吐物或衣物等污染,可引发肠道传染病。食品在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肠道传染病的局部流行。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人们握手,接触病人用过的衣物等方式传播。
环节三:课堂小结,课外拓展。
教师活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请同学们在课下设计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宣传海报。
学生活动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
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回顾,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点的再记忆。
6.板书设计
肠道传染病
常见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伤寒
3.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4.树立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夏秋季节,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我们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呢?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①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教科书呈现了两种常见肠道传染病的名称和症状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这些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了解其临床表现。教科书呈现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及其症状的资料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染病,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症状有哪些。②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教科书呈现了肠道传染病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和昆虫传播的情景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肠道传染病的常见传播途径。教科书呈现了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经不同媒介传播,使人患病的资料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及传播过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③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教科书呈现了4幅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场景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教科书呈现了3名学生讨论如何科学洗手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更多洗手时的注意事项,更好地预防接触感染,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增强防护技能。教科书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七步洗手法”的资料卡,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规范的洗手方法。第三部分:设计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宣传海报。让学生深入了解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知识,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
2.学情分析
小学高段学生对于传染病有一定认识,但是对于细菌性痢疾的认识不足,生活中对于细菌性痢疾接触少,身边类似病人少,因此引导学生认识细菌性痢疾与预防细菌性痢疾具有重要意义。
3.目标确定
①知道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症状;了解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②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或调查等方式获取有关肠道传染 病的信息;学会科学正确的吸收。
教师小结:如果出现恶心,呕吐或拉肚子等症状,就说明你的肠道出现了问题,这有可能属于肠道传染病的症状。
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肠道传染病及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板书课题:肠道传染病。)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设计意图
很多学生都有过肠道不舒服这样的经历,但是具体原因不甚了解,带着对这份原因的好奇开启今天的课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0.肠道传染病
1.教学内容分析
《肠道传染病》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消化与呼吸》单元的第三课时。本单元是按照食物的营养→食物到哪里去了→肠道传染病→我们的呼吸→呼吸道传染病的顺序编排的。
教科书创设了情境“夏秋季节,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提出问题:“我们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呢?”一旁的任务卡提示学生搜集有关肠道传染病的资料。借助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方法,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开展课堂探究活动。
③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④树立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症状。
教学难点:了解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夏秋季节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你们的肠道有没有出现过不舒服的感觉呢?
环节二: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1.教师出示细菌性痢疾、伤寒等常出示资料卡进行小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人口侵入肠道,在肠道内繁殖且散发毒素,并能通过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等。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昆虫传播
预防肠道传染病:不喝生水、注意饮食卫生、消灭蝇虫、饭前便后洗手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教师布置课下任务,设计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宣传海报。
教师提醒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拓展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图像、视频、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②学生通过了解呼吸器官,认识呼吸的过程,对自己的呼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让学生更深切的明白保护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有趣的实验过程学习到了“无趣”的知识点。
9.教学反思与改进
10.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项目
表现良好
已能做到
继续努力
1.知道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症状;了解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或调查等方式获取有关肠道传染 病的信息;学会科学正确的吸收。
学生阅读资料卡,交流讨论更多关于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
学生小组汇报交流结果,师生评价交流情况。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学生小组内学习、体验七步洗手法。
引导学生对课堂表现,思维发展、知识进阶,意识形成等方面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到了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这些知识可以很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并且还能作为“小专家”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