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中国担当(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
下册配套课件+教案(2022最新版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担当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2.理解中国担当的现实意义;
3.掌握中国担当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4.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
二、教学准备
1. 课件
2. 教材
3. 活动设计表
4. 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具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展示法、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请学生观看一段中国担当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感触和想法。
2. 概念解释(15分钟)
向学生介绍“中国担当”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包括以下内容:
1)“中国担当”是在新时期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的背景下提出的,主要是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和担当。
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体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平正义的声音,更为全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中国担当是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主体,以国际共同利益为底线,树立了责任和担当的形象。
3. 中国担当的实践(15分钟)
向学生介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包括以下内容:
1)共建“一带一路”;
2)实施南南合作;
3)推进全球治理;
4)开展和平、安全、健康等国际事务。
4. 学生活动(20分钟)
请学生按照以下内容展开讨论:
1)从观察自身开始,如何践行“中国担当”?
2)在可以影响和帮助他人的范围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您认为自己如何做出自己的中国担当?
5. 用事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20分钟)
1)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来源调查组,证明了中国担当在疫情防控方面的重要性。
2)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全球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3)中国大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帮助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
6. 知识总结(10分钟)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中国担当”?中国担当在国际
事务中的实践有哪些?
7. 作业(完成教材相关内容的预习和复习)
五、板书设计
“中国担当”
1.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和担当;
2.共建“一带一路”;
3.实施南南合作;
4.推进全球治理;
5.开展和平、安全、健康等国际事务。
六、课堂反思
本节课通过概念解释、实践介绍、作品展示、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担当”的含义和实践,加强了学生参与
国际社会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不足
之处在于本节课重点介绍了一些国际事务和案例,但没有具体地阐
述中国担当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可能对学生思考如何践行“中
国担当”存在一定的遗漏,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