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理论导言1、西方文学理论的分期划分的标准: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2)近代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实证主义、自然主义(3)现代文论时期: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诗歌、心理分析文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存在主义、英美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4)当代文论时期(后现代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读者接受文论、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论1、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源头。
2、古希腊文论大致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达到高峰。
代表人物:(1)毕达哥拉斯(2)赫拉克利特、(3)德谟克利特(“艺术是模仿自然的产物。
”)、(4)苏格拉底(时代的分界点。
将模仿论具体化。
“艺术需要再现肉体和精神都美的人”“艺术家不仅应该模仿对象的外形,还要模仿对象的心灵。
”)3、柏拉图代表作《伊安篇》《会饮篇》《理想国》。
4、理念与模仿(柏拉图的模仿论)(1)、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2)、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艺术模仿论。
(3)、在柏拉图看来,艺术作为模范的模仿,无法达到真理性的认识。
5、文艺的社会作用(1)、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哲学家,柏拉图从他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出文学艺术必须为完善公民的品德服务,进而为建立理想国的目标服务。
(2)、鉴于模仿文艺的巨大危害,柏拉图主张建立严格的文艺审查制度。
6、诗的迷狂7、柏拉图认为,不同于画家和雕刻家,也不同于工匠型诗人,真正的诗人在神灵感发的迷狂状态中,不靠模仿的技艺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8、柏拉图是西方文论史上最早对灵感与迷狂现象做出生动描绘和系统研究的人。
9、著作《诗学》《修辞学》10、模仿论(1)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
(2)文艺模仿对象是现实人生。
(3)模仿的文学能够揭示出现实生活的普遍本质和必然规律。
(4)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文艺需要虚构,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加工。
11、悲剧理论(1)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2)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是悲剧的灵魂。
(3)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冲突的根源在于悲剧主角的过失。
(4)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有益无害,对人的心理具有净化作用。
12、贺拉斯《诗话》《诗艺》13、朗吉弩斯《论崇高》14、古典主义原则(1)贺拉斯作为罗马古典主义的奠基人,学习古希腊文学。
(2)贺拉斯反对厚古薄今,倡导罗马作家要在学习古希腊文艺的基础上敢于创新。
(3)贺拉斯认为,“合式”是文学的最高理想。
①所谓“合式”,就是符合理性,符合传统和习惯,符合规则,恰当得体。
②第一,要讲求作品的整体一致性。
③第二,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要与年龄相符,与人们习惯性的认知相符。
④第三,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要与其遭遇或身份相符。
⑤第四,作品的体裁要适合主题。
⑥第五,作品要力戒粗鄙,追求趣味高雅。
15、“寓教于乐”理论,贺拉斯承认并重视文学艺术的教育功能。
16、崇高论——朗吉弩斯(1)所谓崇高,包含着伟大、雄伟、雄浑等含义。
(2)文学作品的崇高风格主要源于文学艺术家深刻的思想情感。
(3)崇高还源于文学作品恰当对的形式,即“辞格”、“措辞”、“结构”。
(4)要创作崇高的作品,既需要自然天赋,也需要后天的训练。
第二章中世纪文论1、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标志着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史称中世纪(5世纪——15世纪)。
2、欧洲中世纪的突出特征是,基督教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占据统治地位。
3、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分别是中世纪初期和中期对的重要代表。
4、阿奎那的美学思想、文艺观散见于他的神学著作中《神学大全》。
5、从整体上看,中世纪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第一,中世纪美学与文艺思想深受基督教神学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以基督教神学为思想基础,上帝被视为美本身、美的事物的创造者。
第二,在中世纪美学和文艺思想中,自然高于艺术,自然美高于艺术美,上帝的美高于自然美(上帝>自然美>艺术美)。
第三,如果说古代文艺理论在文艺本质论上是模仿论的,中世纪则是象征主义的,万物都是上帝及其智慧的象征。
第三章文艺复兴文论1、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和思想上的解放运动。
这一时期,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得到研究和重视,故有“文艺复兴”之名。
2、文艺复兴运动广泛发生于哲学、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它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价值和幸福。
3、但丁的著作主要有《论俗语》。
4、《论俗语》是但丁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主张规范统一意大利的俗语,以建立一种新的民族语言,取代拉丁语。
他还指出以这种新的民族语言为基础,可以创造出伟大的文学与文化。
5、但丁指出,诗具有超出字面意义的寓言意义。
6、卡斯特尔维屈罗7、达芬奇主张模仿说,认为所有的艺术应该最大程度的还原模仿对象、就像照镜子一样逼真,因此他的学说被誉为“镜子说”。
8、锡德尼《为诗辩护》的观点:(1)虚构使诗具有了高于人间其他所有学术的自由创造性。
(2)虚构的诗在提供知识方面,胜于历史,也有着哲学不具备的优点。
(3)诗人虽然虚构,但不说谎。
(4)最后,从历史的角度讲,诗是一切知识学问之母。
(5)诗的教化①诗的教化功能远胜于历史。
②诗比哲学更富有教育力量。
③诗因巨大的道德功能而位居各门人学之首。
9、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肯定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
第二,突出了文学的想象性与虚构性。
第三,强调文学具有重要的现实功能。
第四章新古典主义文论1、新古典主义文论则指以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实践和理论著作为典范,遵从古代艺术规则,有意直接模仿古代艺术,在此种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文学理论。
2、17世纪,在当时的欧洲,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思想广为盛行。
笛卡尔强调理性和思考的重要性,提出了“我思故我在”。
3、布瓦洛《诗的艺术》是他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专著,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4、布瓦洛的观点:(1)布瓦洛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指导思想。
布瓦洛认为,理性是文学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文学的目的和归宿。
(2)新古典主义重视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研读与学习。
(3)学习古典作品就要学习古代作家塑造人物和处理题材的方法,而这些方法经过后人总结,被抽绎成限制性的规则“三一律”。
5、“三一律”指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
代表作莫里哀的《伪君子》。
6、(新古典主义的概括)法、英、德等国的新古典主义具有共同的基本主张,它们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思想基础,崇尚古典,遵从权威,提倡真实,模仿自然,严守规范。
第五章启蒙主义文论1、17世纪至18世纪,在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发生了一次广泛而影响深远的思想运动,人称启蒙运动。
“启蒙”一词的原意是“照亮”,启蒙运动实则为思想解放的运动。
“勇于使用你的理性”是这个运动的口号。
2、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理论家一般都不是文学理论领域的专为研究者,而是集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思想家。
3、狄德罗的自然原则与真实原则。
(1)狄德罗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戏剧理论,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真实与否是衡量艺术美的首要标准。
(2)狄德罗眼中的“自然”是指客观存在的世界,包括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
(3)“真实”指的是艺术在模仿自然的基础上,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达到“逼真”的效果。
(4)狄德罗认为,诗人高于历史之处,在于诗人更长于想象。
4、莱辛的文学理论著作《拉奥孔》又名《论画与诗的界限》。
5、莱辛重申了亚里士多德一切艺术都是模仿的看法,认为模仿自然是艺术的共同规律,诗与画当然也不例外。
6、在莱辛看来,诗与画的差异有以下几点:第一,从媒介看,绘画的媒介是形体和色彩,诗的媒介是语言。
第二,从模仿对象看,物体是绘画的特有题材,动作是诗的特有题材。
第三,从艺术效果来看,画是通过眼睛来感受的,诗是通过耳朵来接受的。
7、莱辛对诗画进行比较的目的在于说明诗的优越性。
8、启蒙主义文论在历史上的承上启下地位令其受到特别关注。
9、启蒙主义文论家有以下共同特点:第一,相信知识的力量。
第二,关注现实,呼唤变革。
第六章德国古典文论1、德国古典文论是在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
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费希特和谢林发展,黑格尔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是最后的代表。
2、康德,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和古典美学创始人,以《纯粹理性批判》(研究人的理性思维)、《实践理论批判》(理性和感性共同所作用的社会实践)、《判断力批判》(人的审思维)——“三大批判”。
康德的文艺思想从属于其哲学美学体系,主要表现在《判断力批判》中。
3、康德首先通过三个比较区分出了什么是艺术,也就是被他称之为“一般的艺术”的艺术。
第一,与自然相区别,艺术是人的创造物。
第二,与科学相区别,艺术是技能的活动。
第三,与手工艺相区别,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手工艺是雇佣的劳动。
4、从“一般的艺术”之中,康德又区分了两种艺术:机械的艺术和审美的艺术。
5、康德认为,天才所具有的想象力、知性、精神和鉴赏力,对于美的艺术的创造是必不可少的四种的心理因素,天才的特征就是这些心理能力表现出来的结果。
第一,独创性是天才的第一特征。
第二,典范性是天才的又一特征。
第三,天才对自身的创作过程无法描述出来或者做出科学的说明。
第四,天才活动的领域是艺术是,而不是科学。
第五,天才的想象力和知性两种能力之间的自由的比例及其协调是天生的。
第六,天才除了具有卓越的鉴赏能力之外,更具有通过表象对审美理念对的传达能力。
(天才具有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6、歌德《歌德谈话录》7、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上,歌德首先强调了自然的优先地位,他认为自然是文学活动的基础。
8、自然虽然是素材的宝库,但把素材加工成艺术品,却需要艺术家的艰苦努力。
9、“世界文学”这一概念由歌德首次提出。
10、席勒《审美教育书简》《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11、《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是席勒最成熟的文艺理论著作,他深刻分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艺术类型的特征。
12、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被马克思恩格斯誉为“所有时代中最有学问的人物之一”。
黑格尔的文艺思想主要表现在《美学》中。
13、“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黑格尔对美的定义。
从这个概念出发,黑格尔指出,理念的发展和借以显现的形象之间会形成三种艺术,这三种关系就表现为三种艺术类型:象征型艺术(建筑)、古典型艺术(雕塑)和浪漫型艺术(绘画、音乐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