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肿案
某女,55岁,初诊时间:2021年4月28日
患者一周前不明原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按之凹陷,良久方复。
下肢酸困、发沉、乏力。
平素口干,饮水较多。
昨晚入睡困难,睡前胸闷,咳嗽则小便自遗。
患者是本院员工,从事体力劳动,家有八十多岁骨折老母需要照顾,颇为辛劳。
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滑。
此阳水证,处以牡蛎泽泻散:
牡蛎30g 泽泻30g 天花粉20g 葶苈子12g
海藻20g 白茅根30g
四付,一日一付,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后于院内遇到患者,言服药3付水肿已消,下肢不适消失。
余症稍有减轻,遂调方治之。
按:一般而言,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故有“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之说。
水性趋下重浊,故有下肢发沉、酸困、乏力之感,未可即认为阴证、虚证。
脉滑为实,苔黄腻属热,诸症合参,病属下焦热饮证,《伤寒论》言:“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 条文只言水肿所在部位,证候不全,从药物分析,诸药性多属寒凉,可知本方所治水饮证其性属热,对热饮证较为适宜。
郑州九院中医科
坐诊时间
周四、日不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