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38元大虾”让“好客山东”变成“宰客山东”。
面对宰客现象,仅靠法律的强制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来抓。
这是因为() A.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B.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C.法律是道德建设的保障 D.道德更适用于小事情
2.依法办事,遵循法律而生活,就要做到()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②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
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 ①自认倒霉,忍声吞气,以免坏人报复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④不惜一切代价与坏人搏斗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
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②“又该缴税了。
”“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
”③八年级女生宁宁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④“爸,给钱我上学。
”“去,去,我和你妈离婚了,问她要去。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
A.未满14周岁的公民 B.未满16周岁的公民
C.未满18周岁的公民 D.未结婚的公民
6.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
它们是()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②义务教育法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某校学生旦增从学校盗走财物,被发现举报后,公安人员到旦增居住地调查时,不开警车,不着警服,不扩大知情面。
这体现了()
A.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C.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D.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容与体谅
8.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派出所给我们报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
这些经历说明() A.公民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儿童时期与法律无关
C.成年人与法律的联系更紧密 D.法律对人们无能为力
9.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这表明法律()
A.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10.2016年,国家全力审查地方政府高层贪腐问题。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织成员、副院长曹卫平涉嫌严重违纪,2月接受组织调查,一个月后被免去职务,成为新年落马的首虎。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 B.法律只对贪腐问题具有强制性 C.只享受权利,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会受到加倍惩罚 D.国家制定法律完全是为了惩治犯罪分子
11.家庭保护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道屏障。
下列做法能体现家庭保护的是()
A.对子女的期望融化在日常细微的言传身教中 B.百依百顺,自由放纵C.骄纵溺爱,有求必应 D.管教无方,粗暴生硬
12.与道德相比,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A.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13.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
A.制定法律,认可法律
B.尊崇法律,任性而为
C.严格守法,用法维权
D.严格执法,惩恶扬善
14.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这句话提示我们()
A .爱护河流,保护河流 B.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C.珍爱生命,学会坚强
D.远离闹市,品味生活
15.林周县中学为了解决学校北部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密切关注北部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体现了()
A.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C.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D.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容与体谅
16.我国的立法机关是()
A中央人民政府B最高人民法院
C中共中央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7.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我们应自觉履行的义务有()
A按时入学 B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
C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D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18.下列对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未成年人享有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成年后才需承担相应的义务
B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也受到法律的保护
C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D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的未来生活
19.奥运冠军孙杨曾因无证驾驶,被杭州公安机关罚款2千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
该案例表明()
A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知名人士违法应加重处罚
20.下列对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颁布的
B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是非曲直的标尺
C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D法律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的发展空间
21.我校每周利用周五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春秋两季有预防疾病专题讲座--------。
开展这些活动()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C能够完全避免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方式 D有利于提高哦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22.依法治国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
因此,我们未成年人应该()A参与制定法律法规B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C举报违法犯罪的行为D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三、问答题(50分)
23.生活中,我们怎样依法办事?
24.怎样树立法律信仰?
25.法律具有哪些特征?
26.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27.法律对人们具有有规范、保护作用。
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8.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四道防线。
请填一填下表。
29.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0.如何做到“行也有耻”?
3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讨论依法治国为主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体系”,审议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全民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说说这项总目标指的是什么。
(2) 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班会课、黑板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来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请你参加这次的活动,从法治的重要性、意义,说一说,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3)在生活中你准备怎样为建设法治中国做贡献?
32.目前我国约有6000万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缺少监管心理发育不全,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为此专门印发了文件《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保护?
(2)面对父母的远离,在校读书的留守儿童应该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