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部门监督检查(放射)
每天由科主任主持阅片
诊断准确、报告规范,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大于90%
医疗差错有记录,有讨论
坚守岗位,值班在岗率100%,不拖延检查或推诿病人
服务热情,语言文明
临床满意度>80%
质控重点:医院感染
监督检查存在问题
1.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缺乏,感染淡漠,只重视本科的诊疗业务,参与医院感染管理意识不强,少数工作人员为了自己方便,不注重个人防护和对患者隔离,工作时不戴口罩、帽子,手卫生意识淡漠,接触患者后不洗手
3.加强质量管理力度,注重制度落实检查
督查人员
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反馈改进记录表
检查科室:检查时间:年月日
督查部门
协查部门
督查项目
科室有质控小组,每月科内自查1次,有记录、有评价、有整改措施
每月到临床科室(至少1个科)做满意度调查并征求意见
急诊检查在30min内出具报告,门诊平均2hr出具报告,住院病人在当天内出医护人员对病人及自己的放射防护不遗余力,但因病人对X线知识的欠缺,仍有部分病人无法理解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必要防护的做法。
督查人员
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反馈改进记录表
检查科室:检查时间:年月日
督查部门
协查部门
督查项目
科室有质控小组,每月科内自查1次,有记录、有评价、有整改措施
2.仪器污染;对使用CT、DR等设备进行检查时,未严格区分感染患者和未感染患者,忽略仪器污染,对感染患者使用后的仪器未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3.室内卫生存在缺陷:检查室门窗关闭,空气不流通,床单没有及时更换消毒,做到一人一用,有定期大扫除制度,但没有落到实处
评价处理反馈改进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认识水平。强化科内工作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认识,将医院感染制度落到实处,医院感染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只有人的认识提高,才能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
2. 每位参加者未对疑难病例进行发言
3. 疑难病例讨论无临床医师参加
4. 随访登记本记录表缺少日期
5.放射报告单无总体分析及改进措施
6.图像质量评价无总结分析
评价处理反馈改进
1.全科人员必须把质量放在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认真开展质控小组活动,对科内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整改。
2.坚持实行集体阅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邀请临床医师参加,对临床提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共同提高,提高大型医疗设备诊断阳性率
2.健全完整的报告书写规范,认真落实报告审核制度,定期审核评估,与奖金挂钩。
3.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督查人员
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反馈改进记录表
检查科室:检查时间:年月日
督查部门
协查部门
督查项目
放射防护
监督检查存在问题
1.随机抽查病人,约50%病人对放射线的危害一无所知,约90%的病人对放射防护知识表示不了解。
4.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戴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 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
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5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2.发射科工作人员虽然对放射线的危害及放射防护有所了解,但未深入掌握。3.因病人数量较多,技术员未对每位病人进行必要的放射防护。
4.照射野太大.
5.拍错部位、搞错病人等,导致病人进行二次不必要曝光。
6.重复检查。
评价处理反馈改进
1.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
评价处理反馈改进
1、X线诊断报告必须逐项填写,字迹清楚,用词恰当,语句通 顺,标点符号正确,描写合理,诊断意见确切,板面整洁,签名 正确无误。
2、凡下级医师书写之诊断报 告均经本科高年或总住院医师或/和主治医师签名后发出。
3、凡新来科的住院医师除急诊值班时的急诊报告发出外,其余 的书写报告均须由上级医师签名。
每月到临床科室(至少1个科)做满意度调查并征求意见
急诊检查在30min内出具报告,门诊平均2hr出具报告,住院病人在当天内出具报告
每天由科主任主持阅片
诊断准确、报告规范,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大于90%
医疗差错有记录,有讨论
坚守岗位,值班在岗率100%,不拖延检查或推诿病人
服务热情,语言文明
临床满意度>80%
共抽查DR照片100张,CT照片50张。
抽查结果:
1.其中1份DR照片有异物(纽扣),1份DR照片有遮线器边影,1份CR片颗粒粗糙。
2.1份DR照片忘记填写患者的年龄。
3.1份CT片图像良好,但照片呈线状伪影,系激光打印机激光头粘附灰尘。
4.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5.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1%,无废片。
5、增强检查时,做好沟通,控制好造影剂剂量及检查时各个时期的时间控制,以获取增强的最佳效果。
6、特殊检查或诊断需要的特殊体位,技师和医师相互配合,二者共同完成。
7、妥善保管影像胶片,防止受潮、刮痕、污迹等。
督查人员
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反馈改进记录表
检查科室:检查时间:年月日
督查部门
协查部门
督查项目
监督检查存在问题
急诊检查在30min内出具报告,门诊平均2hr出具报告,住院病人在当天内出具报告
每天由科主任主持阅片
诊断准确、报告规范,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大于90%
医疗差错有记录,有讨论
坚守岗位,值班在岗率100%,不拖延检查或推诿病人
服务热情,语言文明
临床满意度>80%
质控重点:
监督检查存在问题
1.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季度总结无总体分析及进度措施
每月到临床科室(至少1个科)做满意度调查并征求意见
急诊检查在30min内出具报告,门诊平均2hr出具报告,住院病人在当天内出具报告
每天由科主任主持阅片
诊断准确、报告规范,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大于90%
医疗差错有记录,有讨论
坚守岗位,值班在岗率100%,不拖延检查或推诿病人
服务热情,语言文明
临床满意度>80%
每天由科主任主持阅片
诊断准确、报告规范,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大于90%
医疗差错有记录,有讨论
坚守岗位,值班在岗率100%,不拖延检查或推诿病人
服务热情,语言文明
临床满意度>80%
质控重点:
监督检查存在问题
1、X 线诊断报告存在描写与诊断不符合的情况。
2、高年资医师修改报告后,低年资的医师一定要再检查一边这个过程是改正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很多医师都忽略了。
评价处理反馈改进
1.虽然该月的诊断符合率较以前有所提高,但还需加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提高专业水平。
2.对于肺内孤立性结节或球形影,要提高警惕,该患者的影像表现还是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3.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工作。
4.拓展本专业以外的相关医疗知识的掌握。
5.影像科之间要横向比较和学术交流、沟通。
6.加强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的沟通。
质控重点:疑难病例影像诊断
监督检查存在问题
追踪13例患者的病理结果,有12例影像诊断医生都能思路清晰,准确把握论点论据,尤其是对肺部肿瘤的影像分析把握的比较好,最后做出的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相比,达到符合(依据《病例书写规范》一书中“诊断符合的判定”)。仅有一例,该患者的影像表现双肺弥漫间质纤维化,双肺的小结节及纤维条索分布广泛,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可见一大小约2~3cm的球形影,边缘欠光整,左侧胸腔少量积液。作为影像诊断报告医生对球形影的分析不全面,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不到位,影像诊断结果为左肺下叶球形灶,建议随访;两肺间质纤维化。经胸水细胞学检查,查见异型细胞,符合腺癌,因此最后的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相比,为不符合。
2.定期组织辐射工作相关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相关文件。按期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有关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使大家提供放射防护知识及意识
3.科室对铅衣、铅橡皮等防护用具进行登记,分别放置于各检查室固定位置。 白班、夜班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门、窗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进行交接班。如果发现辐射防护门、窗及防护用具有使用异常或损坏情况,应立即报告科室射线防护小组,并进行记录,然后报修。
评价处理反馈改进
1、认真核对申请单上患者个人信息,仔细阅读申请单病史,核对检查部位。
2、检查前,提醒患者去除身上异物,如头饰、发卡等,说明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如屏气训练等。
3、准确投照X线,恰当调整摄片技术参数,准确定位投照部位。
4、根据诊断需要,适当调整影像的后处理参数,使图像质量达到最佳,以满足诊断要求。
4、每日的诊断报告均由主治医师主持签发,凡疑难病例诊断报 告,由值班医师书写后由科主任或/和上级医师签发。
5、科主任或/和上级医师在签写下级医师的报告时,必须认真 修改,签名恭正。
督查人员
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反馈改进记录表
检查科室:检查时间:年月日
督查部门
协查部门
督查项目
科室有质控小组,每月科内自查1次,有记录、有评价、有整改措施
抽查DR、CT诊断报告各30份
1例报告描述中出现错别字,2例诊断不全,1例诊断不准确,分析原因报告医师不认真、细致、审核医师应仔细、认真。
诊断报告书写不规范(无统一标准),描述术语与诊断结果混为一谈;技术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陈旧)。
评价处理反馈改进
1.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陈旧观念,扎实医疗质量工作,丰富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服务,增进医患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