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贯穿全词的句子是()A.是处红衰翠减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C.不忍登高临远D.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2.《宝黛吵架》中,宝玉“后悔:‘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
’”属于()A.语言描写B.行为描写C.肖像描写D.心理描写解析:这属于内心读白,是心理描写。
答案:D3.下列诗篇,表达诗人重游故地时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情怀的是()A.闻一多《一句话》B.徐志摩《再别康桥》C.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D.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解析:考点是课文。
答案:B4.《香市》的主要特点是()A.层层深入B.夹叙夹议C.即小见大D.因人见我解析:教材提示。
答案:C5.《前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客”的主要情感倾向是()A.功名难就B.乐观旷达C.人生无常D.适意自然解析:通过阅读文章可知,“客”方由对人生的短暂无常而衍生出一种悲观情绪,所以,主要要情感倾向正是“人生无常”。
答案:C6.《冯谖客孟尝君》中写到冯谖“弹铗”,孟尝君“左右”“皆笑之”“皆恶之”,这对刻画冯谖形象的作用是()A.对比反托B.侧面映衬C.类比显现D.象征暗示解析:C、D肯定错误,A、B都有道理。
孟尝君“左右”不理解冯谖“弹铗”是为了巧于试探,反而嘲笑他,讨厌他,这对冯谖起到对比反衬的作用有道理。
但用侧面映衬也有一定道理。
答案:建议选A7.庄子《秋水》(节选)的主旨是()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B.阐述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C.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思想D.阐明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解析:“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C8.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作家是( A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杜甫9.《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克服愚蠢见识的根本途径是1,树立宇宙有限的观念2,树立宇宙无限的观念;3,树立人的认识无限的观念;4,树立宇宙有限,人的认识无限的观念;10.《马伶传》铺陈第一次技艺较量情景的描写是( C )A.社会环境描写B.自然环境描写C.场面描写D.行动描写11.类比法;12.《断魂枪》中孙老者的基本性格定位是()A.乐观爽朗B.爱艺如命C.积极进取D.旧江湖艺人的积极面13.戴望舒《雨巷》的写作背景是( D )A.五四运动高潮时B.五四运动低潮时C.大革命高潮时D.大革命失败时14.《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B )A.正面刻画B.侧面烘托C.对比反衬D.类比彰显15.《我与地坛》中,让读者联想到“我”艰难坎坷的人生道路和自强不屈精神的景物是( D )A.“谁也不能改变”的落日光辉B.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C.忧郁而镇静的苍黑古柏D.“历尽沧桑”、“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l3.《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D )A.山水诗B.送别诗C.悼亡诗D.爱情诗16.《香市》中,重兴香市的发起人是(B)A.城里的工业家B.镇上的小商人C.国外的大商人D.镇上的农民17.《吃饭》一文主要论点是1,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世态;2,吃饭要有音乐;3,吃饭有许多社交功能4,吃饭有时像结婚;1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所反驳的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有( ABCDE )A.侵官B.生事C.征利D.拒谏E.致怨全国2008年10月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学语文真题及解析(课程代码:4729)19.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B )A.小说B.史论C.辞赋D.奏疏20.《容忍与自由》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B)A.演绎法B.例证法C.类比法D.对比法21.见于《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成语格言有【正确答案:B C D】A.五十步笑百步B.满招损,谦得益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E.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2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正确答案:D】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3.下列关于《宝黛吵架》一文的描述,正确的有()。
∙ A 《宝黛吵架》选自长篇章回小说《石头记》∙ B 作者是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C 吵架起因是"金玉相对"说∙ D 宝黛吵架是假意试探∙ E 文中主要运用心理描写方法【正确答案:】ABCDE【解析】考核文学常识、语文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
24.按《香市》的描述,当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香市对于农民的意义有()。
∙ A 烧香拜佛求平安∙ B 农村的"狂欢节"∙ C 借拜佛游赏春光∙ D 预酬蚕节的劳作∙ E 祈求桑蚕好收成【正确答案:】BCD【解析】考核课文内容。
25.下列议论文,善于运用类比论证方法的有()A.庄子《秋水》(节选)B.梁启超《论毅力》C.胡适《容忍与自由》D.钱钟书《吃饭》E.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解析:考点是语文知识和课文。
答案:A、B、D26.《垓下之围》中项羽"羞见江东父老"的直接原因是( B )。
∙ A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 "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C "时不利兮骓不逝"∙ D "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正确答案:】B【解析】考核对课文的理解,理解课文第三段的含义。
27.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象征南宋国势衰微的景物有()A.落红B.芳草C.蛛网D.飞絮E.斜阳答案:A、E28.在《灯下漫笔》一文中,作者用钞票折价兑换银元的叙述是为了引出( C )A.袁世凯的倒台B.鲁迅经济的拮据C.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论述D.银行即将倒闭29.《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 B )A.司马迁B.司马光C.司马昭D.司马相如30.冰心散文《往事》的主旨是要赞美大海,开头却两次说大海“太单调了”,这里用的手法是? (A )A.欲扬先抑B.欲抑先扬C.对比反衬D.铺垫手法31.在《背影》中,朱自清描述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情景时,先写“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又说“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在这里用的协作手法是( D )A.铺垫手法B.侧面烘托C.肖像描写D.行动描写32.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A )A.对比B.类比C.比喻D.象征33.《始得西山宴游记》文章开篇并不切入正题,而是先写平日游览众山的情景,这里采用的表现方法是( B )A.侧面衬托B.铺垫C.暗示D.烘托34.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宗教感情”,指的是( A )A.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着追求B.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C.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35.《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 B )。
∙ A 句句骈偶∙ B 主客对话∙ C 借景抒情∙ D 通篇押韵【正确答案:】B【解析】"赋"这种题材的传统表现手法:1、主客对话,抑客伸主。
2、主客对话并不是两个人的对话,而是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的侧面的思想斗争。
36.下列以“居士”为别号的人物,属于唐代的有( AC )A.青莲居士B.六一居士C.香山居士D.东坡居士E.易安居士37.《先妣事略》:“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这段文字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D )A.肖像描写B.语言描写C.心理描写D.细节描写38.下列作品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有( ADE )A.《种树郭橐驼传》B.《秋夜》C.《爱尔克的灯光》D.《我与地坛》E.《蚂蚁大战》39.《哭小弟》中小弟、蒋筑英、罗健夫的共同品格是【正确答案: B】A.贡献卓著B.无私奉献C.全才罕遇D.英年早逝40.下面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正确答案: C】A.《诗经》B.《史记》C.《战国策》D.《论语》41.《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正确答案: B】A.以民为本B.和而不同C.中庸之道D.完美人格42.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正确答案: D】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43.《秋夜》所写的形象中,象征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的是( B )A.小青虫B.小粉红花C.蝴蝶D.蜜蜂44.《我愿是一条急流》中互相对应的比喻意象有( ABC )A.急流与小鱼B.荒林与小鸟C.废墟与常青藤D.小草棚与炉火E.云朵与破碎的大旗45.《我愿是一条急流》中互相对应的比喻意象有(ABC )A.急流与小鱼B.荒林与小鸟C.废墟与常青藤D.小草棚与炉火E.云朵与破碎的大旗46.冯谖为孟尝君营谋的三窟是( C )A.焚卷市义弹铗而歌游说西梁B.立庙于薛市义复命署记自荐C.焚卷市义游说西梁立庙于薛D.弹铗而歌收债于薛游说西梁47.《都江堰》所写到的器物中,象征为民造福的是( B )A.金杖B.长锸C.铁戟D.钢锤48.《吃饭》中,从吃饭想到结婚、想到政治,这种联想方式的基础是( C )A.时间统一性B.地点统一性C.相似性D.对比性49.《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错误的态度有( AE )A.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B.不抑耗其实C.不害其长而已D.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E.根拳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50.《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写姐姐悲惨命运的思想意义是( C )A.揭示人生命运的偶然性B.赞美姐姐的善良心性C.暴露封建家庭和礼教的罪恶D.抒写对新生活理想的向往51.柳永《八声甘州》抒写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B )A.贫困潦倒之愁B.羁旅行役之苦C.报国无门之悲D.家破人亡之痛52.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指的是()A.上帝意志B.灵魂不死C.客观世界D.精神王国分析: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是对客观世界的探求。
坚持这种探索是“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宗教感情。
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作者“人的认识有限,宇宙是无限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对艺术,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但是,人类并不因为“探索的永无止境”,而停止对客观世界的探索。
而这种探索,成为自己毕生追求的“宗教感情”。
参考答案:C.客观世界;53.《我与地坛》中,“我”十五年总是到地坛古园去的主要目的是()A.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现实B.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C.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D.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分析:“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