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1、课标要求:
本单元通过对中国画用笔用墨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情墨趣在中国画的审美作用。
2、教材分析:
中国的水墨画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极具特色的画面效果,不但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怀,更可以说中国千百年来文化传统的浓缩,对水墨画韵味及所形成美感的认识是本课的灵魂。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水墨技法示范主要提示给学生两点:一是纸张、墨色、颜料、水分这些材料媒介的特性;二是运用这些媒介作画时的步骤与程序,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水墨画的技法进行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完成一幅作品去体验这种方法。
3、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好奇心重、好表现,求知欲望强烈。但是他们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美术的逻辑思维不强,看问题往往注重表象。因此在教学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动手问题、掌握技能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知道“韵味”是中国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使学生感受中国水墨画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2)、技能目标:能够巧妙的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正确表达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体验笔墨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通过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5、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2)难点:能透过作品欣赏和笔墨练习体会笔情墨趣。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课件
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思维,引出本课主题,感受水墨与彩的韵味。
提出问题:谈一谈自己看完这段视频之后的感受。说出动画片是用什么方法绘画的,说说你的感受与联想。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和观赏,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引出课题,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好学和想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渲染了学习氛围。 (2)、[讲授新课]
总体思路:作品欣赏→看(笔墨之美)→中国画笔法、墨法(墨、水、色三者的关系)→水分的干湿对墨与彩融合→教师演示法(四个方面)
一、笔墨之美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展示中国画名家作品欣赏及结合教材24--25页的五幅图,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然后教师讲授生活中的花鸟虫鱼,瓜果蔬菜都可入画,同样的笔墨在不同人的手里,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以此来抒情达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创设情境——大师的作品你喜欢吗?你是个小画家吗,那你应该怎么去画(让学生欲欲而动)
②、游戏实验:
1、画中国画最重要的是用笔和用墨,它就像一个人的血肉筋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先把毛笔沾水,然后沾墨,第一小组在纸上点,第二、三小组在纸上画线,第四小组用侧锋在纸上皴擦,其它小组在纸上大胆肆意涂抹,每个小组都一直画到笔干墨枯为止。
小组讨论:展示实验成果。
展示提示:1、画面中出现的点、线或面是怎样产生的.
2、画面中墨色出现了那些变化及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1、通过多媒体分析不同风格的水墨画作品,初步感受丰富的笔墨技法及不同的创作风格,体验墨与彩的韵味。2、以多种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风格多样的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体验不同画家的创作思想3、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并以对比和实践的视觉感受进行对中国水墨画特有韵味感受的培养。
二、中国画笔法、墨法(墨、水、色三者的关系)
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26页,体会用笔用墨的方法。
②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教师演示并授运笔要领。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 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教师演示并讲授淡墨湿笔、浓墨湿笔、淡墨干笔和浓墨干笔等用水用墨技法。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师生共同学习用笔用墨作练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三、水分的干湿对墨与彩融合
讲解色与墨的破解方法。
师生共同创作,进行墨法讲解,学习破墨法的多种破解方法,运用破墨法和多种绘画技法,结合点、线、面的绘画语言,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绘画作品,师生共同体验墨与彩特殊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中国画的综合的艺术体系了解教师在辅导中把握画面的整体方向,特别的学生感兴趣的 刻艺术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尊感。
四、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引导观察教师的示范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
以《虾》为例,总结作画步骤。
构图-落墨-题款-钤印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众多作品图片的展示给予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我追求美术类板书简单明了有不失视听美感,所以在知识结构必须清楚、逻辑必须合理的前提下,我还注意了背景音乐、图片精挑细选的设置。
以上是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课题:《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说课稿
设计:全体体艺卫组
执教:叶永添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设计
——乐昌市第四中学 叶永添
课 题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授课年级 七年级
单 位 乐昌市第四中学 授课教师 叶永添
教材分析
中国的水墨画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极具特色的画面效果,不但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怀,更可以说书中国千百年文化传统的浓缩,对水墨画韵味及所形成美感的认识是本课的灵魂,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通过本课内容体现的水墨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式,在表现时不受表现技法、方法的限制,将自己对物像的认识和感受大胆的表现出来。
水墨技法示范主要提示给学生两点:
一是纸张、墨色、颜料、水分这些材料媒介的特性;
二是运用这些媒介作画时的步骤与程序,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彩墨画的技法进行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完成一幅作品去体验这种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知道“韵味”是中国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使学生感受中国水墨画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2、技能目标:能够巧妙的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正确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运用并初步掌握以破墨法为主要墨法,并以抽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作方法,并以此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3、德育目标:通过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并在集体创作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破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墨与彩融合的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练习。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笔墨技法创作富有情感的水墨画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准备 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课件 稳定秩序调试上课心态 营造良好的上课环境提出问题:
谈一谈自己听完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看下面的这幅水墨画作品,说说你的感受与联想。
导入新课
听音乐《保卫黄河》,看绘画作品《吴家作坊》,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思维,引出本课主题,感受墨与彩的韵味。
提出问题:
谈一谈自己听完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看下面的这幅水墨画作品,说说你的感受与联想。 学生认真听音乐、欣赏绘画作品
学生谈听过音乐之后的感受。
学生谈看过绘画作品之后的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听觉与视觉刺激学生思维,并引出水墨画主题。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受能力,与语言表述能力。
讲授新课
教师用毛笔当场书写本课标题
活动一:请学生翻开教材,请同学们将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
提出问题:
1、你对那段文字最感兴趣
2、你对哪幅绘画作品印象最深刻?
活动二:以多种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风格多样的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体验不同画家的创作思想
提出问题:
1、朱屺瞻的《册页》,这幅作品向我们展示的是什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