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物理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7—10小题可能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50分.)1、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处于地面附近的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1所示,则有( )A.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B.b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短C.c在4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是π/3D.d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小时2. 如图2所示的位移—时间和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像中t1时刻v1>v2C.v-t图像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像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反向运动3、如图4-2所示为一种“滚轮-平盘无级变速器”的示意图,它由固定于主动轴上的平盘和可随从动轴移动的圆柱形滚轮组成,由于摩擦的作用,当平盘转动时,滚轮就会跟着转动.如果认为滚轮不会打滑,那么主动轴转速n1、从动轴转速n2、滚轮半径r以及滚轮中心到主动轴轴线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是( ) 图2图1A.n 2=n 1x rB .n 2=n 1rxC .n 2=n 1x 2r2D .n 2=n 1x r4、一物体重为50 N ,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加上如图3所示的水平力F 1和F 2,若F 2=15 N 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F 1的值可能是(g =10 m/s 2)( )A .6 N B.25 N 如图3 C .30 ND .20 N5. 如图4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 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 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 1和F 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13-B .32-C .2123-D .231- 6、在“嫦娥一号”奔月飞行过程中,在月球上空有一次变轨是由椭圆轨道a 变为近月圆形轨道b ,如图4-5所示,在a 、b 两轨道的切点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运行的速度v a =v b B .卫星受月球的引力F a =F b C .卫星的加速度a a >a b D .卫星的动能E k a <E k b7、图6所示,欲使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的木块A 停下,不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增大斜面的倾角B .对木块A 施加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力图4C .对木块A 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D .在木块A 上再叠放一个重物8、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7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1 s 末,速度为9 m/sB .0~2 s 内,加速度为6 m/s 2C .6~7 s 内,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D .10~12 s 内,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9. 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为H =45 m 处,有一小球A 以初速度v 0=10 m/s 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在A 的正下方有一物块B 也以相同的初速度同方向滑出,B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A 、B 均可视为质点,空气阻力不计(取g =10 m/s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B 运动时间为3 s B .小球A 落地时间为3 s C .物块B 运动17.5m 后停止D .物块B 运动刚停止时,A 球离地高度为13.75m10.经长期观测发现,A 行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 0,周期为T 0,但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总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 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
如图6所示,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 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B ,则行星B 运动轨道半径表示错误的是( )A .R =R 03t 02t 0-T 02B .R =R 0t 0t 0-TC .R =R 03t 0t 0-T 02D .R =R 03t 02t 0-T 0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11、(5分)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1)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的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______图6图7图6①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②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③每次改变拉小车的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④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⑤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A.①③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⑤(2)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如图(乙)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12、(10分) 在某次实验中,图1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其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
(1)根据纸带上相等时间间隔位移差为________,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____运动。
(2)计算D点瞬时速度,v D=________ m/s。
(3)以打A点为计时起点,在图2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________。
三、计算题(共4个题45分)13、(10分) 为了研究鱼所受水的阻力与其形状的关系,小明同学用石蜡做成两条质量均为m、形状不同的“A鱼”和“B鱼”,如图所示。
在高出水面H处分别静止释放“A鱼”和“B鱼”,“A鱼”竖直下潜h A后速度减小为零,“B鱼”竖直下潜h B后速度减小为零。
“鱼”在水中运动时,除受重力外,还受到浮力和水的阻力。
已知“鱼”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其重力的109倍,重力加速度为g,“鱼”运动的位移值远大于“鱼”的长度。
假设“鱼”运动时所受水的阻力恒定,空气阻力不计。
求:(1)“A鱼”入水瞬间的速度v A1;(2)“A鱼”和“B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之比f A∶f B。
14、(10分)如图1-3-11所示,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
现测得转台半径R=0.5 m,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0.8 m,物块平抛落地过程水平位移的大小x=0.4 m。
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求:(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0;(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5、(10分)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星球A和B在相互引力作用组成双星系统绕它们连线上的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和B两者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
已知引力常数为G。
(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的周期记为T1。
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记为T2。
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kg和7.35×1022 kg。
求T2与T1两者平方之比。
(结果保留3位小数)16.(15分)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
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
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本问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1-3-11高三月考二物理参考答案2018.9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7—10小题可能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50分.)1、C,2. B,3、A,4、C,5. B,6、B,7、ACD,8、AC,9.BD,10. BCD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5+10)11、【答案】(1) B (2) B12、答案:(1)12.6cm(或定值),匀加速直线(2)3.90 (3)如图所示12.6 m/s2三、计算题13、(10分)[解析] (1)“A鱼”在入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有v A12-0=2gH ①得:v A1=2gH②(2)“A鱼”在水中运动时受重力、浮力和阻力的作用,做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A,有F 合=F 浮+f A -mg ③F 合=ma A ④0-v A 12=-2a A h A⑤由题意:F 浮=109mg综合上述各式,得 f A =mg (Hh A -19)⑥考虑到“B 鱼”的受力、运动情况与“A 鱼”相似,有 f B =mg (Hh B -19)⑦综合⑥、⑦两式,得f A f B =h B 9H -h A h A 9H -h B[答案] (1)2gH (2)h B 9H -h A h A 9H -h B14、(10分)解析:(1)物块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H =12gt 2① 在水平方向上有 x =v 0t② 由①②式解得 v 0=xg2H=1 m/s③(2)物块离开转台时,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F f m =m v 02R④ F f m =μF N =μmg⑤由③④⑤式解得 μ=v 02gR, μ=0.2答案:(1)1 m/s (2)0.215、(10分) 解析:(1)设两个星球A 和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和R ,相互作用的引力大小为F ,运行周期为T 。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F =GMm R +r2①由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得F =m ⎝ ⎛⎭⎪⎫2πT 2r ②F =M ⎝ ⎛⎭⎪⎫2πT 2R ③由题意有L =R +r 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得T =2πL 3G M +m。
⑤(2)在地月系统中,由于地月系统旋转所围绕的中心O 不在地心,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可由⑤式得出T 1=2πL ′3G M ′+m ′⑥式中,M ′和m ′分别是地球与月球的质量,L ′是地心与月心之间的距离。
若认为月球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G M ′m ′L ′2=m ′⎝ ⎛⎭⎪⎫2πT 22L ′⑦ 式中,T 2为月球绕地心运动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