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国际贸易-编者按:入世为中医药国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难得的外部环境,那么,如何利用中医药贸易的现有优势,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本文试从管理、生产、经营等体制及服务贸易等角度,分析中医药在上述诸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尝试对我国中医药在新形势下进行国际贸易的对策、潜力和前景进行探讨。
本版分上下两篇刊出。
中医药既是国粹,更是在当今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内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工艺和技术等一系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特别是国际贸易提供了众多良好的机遇和难得的外部环境,必将对中医药管理、贸易、产业和医、教、研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目前,中医药是我国出口贸易最具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产业,并具较强科研攻关能力,也有望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支柱产业之一。
如何把该优势有效转化为国际市场优势,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1999年,科技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调研,确立了中药现代化和中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选择中药科技产业作为切入点,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以技术现代化、工艺工程化、质量标准化、产品规模化为手段,全面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
2005年,科技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纲要》。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若干意见》。
中医药事业的新时代真正来到。
在政策的支持下,这十年来,中医药国际贸易环境与市场也日渐活跃。
市场与政策环境日趋良好目前,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对传统医学非常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的传统医学战略、各国中医药管理与贸易政策及国际中医药贸易的发展和法律规定为中医药国际贸易创造了良好的市场与政策环境。
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致力于促进发展世界传统医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陆续发表一批影响显著的传统医学出版物,对全区各成员国的传统医学政策制定情况进行调查。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第52届会议通过了传统医药十年战略计划,其目标包括:为传统医学制定国家政策;提高公众对传统医学的了解和认识;评估传统医学的潜在经济增长值;建立适合的传统医学标准;鼓励和加强传统医药在循证医学方面上的研究;尊重传统医学的文化整体性;制定保护和保存知识和资源的政策等七个方面。
大会决议要求西太区办事处主任五年后检查37个成员国执行决议情况并向大会报告。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指导性文件“2002~2005传统医学战略”。
提出了今后三年的行动计划:将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保健体系;通过推广传统医药知识和给予质量标准的指导来提高传统医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适当强调为贫穷阶层治疗;通过供求双方来提高合理使用传统医学提供有效的和能负担的治疗。
2008年11月,WHO传统医学大会在北京发表了《传统医学北京宣言》,2009年5月,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传统医学决议》。
这是中国首次在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上提出决议草案,并最终获得大会批准,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敦促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决议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突出地位和重要影响。
决议以《北京宣言》为蓝本,呼吁各成员国积极制定政策、法规和标准,确保传统医学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并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酌情考虑将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卫生系统,初步体现了我国作为传统医学大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导作用,为今后我国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更积极主动地开展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开拓了良好国际空间。
各国加强对传统医学的管理随着世界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的更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开始重视研究、使用传统医药,拥有完整理论和系统防治经验的中医药更受关注,他们希望了解中医药,尤其愿意与中国政府开展合作。
2009年中,我国与世界各国卫生部签署的卫生协议中,有94多个含有中医药合作项目,专门的中医药协议45个,内容包括中医药管理、临床、教育、中医药开发等各个方面。
近20年来,由于传统医药在国外一些国家发展很快,外国政府开始加强管理传统医药,制定或计划制定管理传统医学包括中医的法规,提高了中医药在这些国家的地位,保证了中医药在国外健康、有序地发展。
仅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37个成员国中就有14个设立了政府的传统医学支持机构。
各国政府对传统医学和中医药的态度及进行管理的情况可分为如下几类:针灸管理与合法性。
目前,不少国家将针灸作为一种医疗方法,治疗费用也纳入医疗保险,针灸治疗师则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背景,其执业需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
迄今为止,全球认可针灸合法性的国家和地区已涵盖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越南、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区、以色列、美国、加拿大、巴西、古巴、哥伦比亚、墨西哥、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瑞士、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医药管理与合法化。
世界上中医中药有合法地位的国家和地区较少,只有日本、韩国、朝鲜、越南、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区、泰国、澳大利亚等。
中医药在欧洲、美洲、非洲等国尚未合法化,多以食品补充剂的名义进入。
设立有关传统医学与针灸管理机构。
迄今,韩国、越南、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设立了传统医药或中医管理机构,对中医师进行注册管理,对中药贸易进行市场准入审核、注册、管理。
另还有些国家如斯里兰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在卫生部内设立了传统医学管理部门。
全球中医、针灸诊所特别是新型诊所的建立和发展。
从近年发展情况来看,在外国(地区)开办的中医、针灸诊所已呈现数量逐步扩大、分布地域渐宽的特征。
据有关统计,美国登记的执业针灸师有11290人;德国有30000名针灸师;墨西哥的针灸师有5000多人;澳大利亚有4500个针灸、中医师;巴西有针灸师15000多名;新加坡有中医师1500多人;中国香港特区登记的中医、针灸师有7707人。
不仅如此,近20年来,国外的中医诊所也有新发展。
韩国、美国、越南、法国、巴西等国在政府开办的西医院开设针灸科室。
甚至在只有2万人口的基里巴斯也有2个中医诊所。
还有的诊所举办针灸、中医教学,有的成为当地医学院学生的实习诊所,既为当地培养了中医、针灸人才,又提高了诊所的学术水平。
随着中医诊疗机构的扩展,国外中医师发挥的作用也日渐突出,已有个别中医针灸师参与当地国家政府决策。
而且,随着中医在当地的发展,执行者本身学术背景变化,有些国家在进行对中医药、针灸立法管理时也吸收华人中医、针灸师进入高层决策组织。
2001年,美国华人中医师被聘为总统传统医药的顾问;澳大利亚华人中医师也被聘为维多利亚省新建立的中医注册局的成员。
1999年,加拿大联邦卫生部成立了有17名成员组成的自然保健品办公室,其中有2位华裔植物学专家。
英国为管理传统医药成立了卫生部草药管理小组,成员中也有2名是中国中医学院毕业的中医师。
在国外,大多数中医师、针灸师都参加了由他们组成的各类中医、针灸学会。
学会不仅在提高学术水平中发挥了作用,同时也为中医针灸师努力争取合法地位。
在当地政府颁布了不利于中医药的有关政策时,学会利用合法手段进行斗争,保护中医药在国外声誉和地位。
外国(地区)的针灸、中医教育正向正规学历发展。
目前,在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英国、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特区等地,都建立了中医、针灸的学历教学。
有的国家如泰国、新加坡、美国的一些大学开设了中医针灸课程。
英国的Middlesex大学创办了五年制中医学院;德国有38个医学院开设了针灸课;美国注册的中医学院有72所,经教育部审查批准的有30所;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悉尼大学都建立了五年制中医学院;日本也建有一所明治针灸大学、96所针灸学校和16所推拿学校。
各国重视传统医药的研究,尤其加强了对中药的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除中国外,欧、亚、非、大洋洲共有64个国家设立了2122个植物药研究机构,其中以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研究人员最多。
国外对中医药的研究已进入新的层面,除筛选中药外,还对中药复方和中医“证”的本质开始研究。
中医药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尽管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并不十分重要,但与很多商品一样,中医药贸易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也较为复杂,在区域市场的类型、药品出口的去向与功效、影响中医药销售的诸多因素等方面,都需客观认识和分析。
目前,西方国家有关中医药方面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草药市场的发展。
西方草药法规对于产品安全性、质量、有效性和推销的控制,使得新的竞争者很难进入草药市场。
其中,传统草药产品进入西方市场的一大障碍是法规仅允许含很少几种物质的产品上市。
复杂的、多活性成分的草药制品很难获准进行临床实验。
日韩中医药市场:日本的汉医学和韩国的韩医学均源于我国中医学,汉方制剂与韩医药均应用中医古方,并主要使用中药材为原料。
因此,长期以来,日、韩是我国中药出口的传统市场之一。
我国在这一市场的份额大约占3~4%。
但鉴于日韩两国与中国在历史、文化上的渊源及其对中医药应用和生产的实际情况,也要警惕日韩可能成为我国在国际中药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对手。
但日韩两国制药工艺先进,中成药出口逐年增长,应谨防成为日韩中药原料供应国,并有可能以一些优良制剂占领中国市场,为我国中医药产品出口带来潜在的压力。
华裔中医药市场:以华裔为中心的市场是我国中药的主要传统出口市场。
由东南亚各国市场,港、澳、台市场和北美、西欧各国以华裔社区为中心的市场三部分组成,应用传统中药比较广泛。
中医药国际贸易市场潜力巨大尽管中医药国际贸易还存在不少主观、客观的制约因素,但是,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中医药优势显现随着文明的进步,疾病谱的变化,西医药对当今的疑难病及一些慢性病、老年病几乎束手无策。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西方人士也逐渐认识到西医的局限性和西药的毒副作用,转而从传统医药中寻找出路,出现了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潮流,草药应用迅速增长。
另外,近年来,西方各国医疗费用上涨很快。
因此,各国政府也将利用中医药作为减轻日益上涨的医疗费用压力的一种途径。
为此,采取了两种基本方法:一是使处方药变为非处方药物,费用由消费者自负;二是允许替代疗法存在,对中医药这一简、便、廉、验的传统医学政策放松。
这些变化使中医药贸易市场潜力进一步扩大,为我国中医药产品出口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
西方国家进口中药材和引进中医人才数量激增尽管西方国家从法律上尚不承认中医药,但由于中药业经几千年临床考验(相比之下,西医药仅有200年历史),加之德国魁茨汀等一批示范中医院的轰动效应,西方国家实际应用中草药的步伐大大加快。
1994年以来,西方国家从我国进口中药材数量激增,如英国2000年进口我国中药材为1993年进口量的79倍;德国2000年进口量为1993年的9倍。
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遭遇严寒,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9%,但医药行业与我国整体外贸形势形成反差,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