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音乐_新兴的艺术形式

网络音乐_新兴的艺术形式

第10卷第3期2008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UPT(Social Sciences Editi on)Vol110,No13Jun12008网络音乐———新兴的艺术形式侯琳琦(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北京 100876)摘 要:网络音乐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是科技时代的产物,也是人们审美文化的产物。

论文论述了网络音乐的内涵和特性,阐述了网络音乐的兴起对传统音乐的挑战和冲击,以及人们的音乐欣赏方式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网络音乐;传统音乐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729(2008)03-0009-04音乐从其诞生之初,就成为被社会传播的对象,带给人们以美感和享受。

尤其是在音乐具备了更多的社会文化功能之后,人们的生活便更离不开它。

从音乐的现场演出到音乐唱片的产生,再到如今网络音乐的兴盛,每一次发展都是一次革命。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音乐的多元化发展,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紧紧地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网络音乐的出现使得全球音乐的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为传统音乐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网络音乐的界定网络音乐与传统音乐在传播途径上究竟有哪些不同呢?关于网络音乐的概念当前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对网络音乐的界定比较宽泛。

胡斌指出,只要是借助于网络进行传播的音乐均可称之为网络音乐。

胡斌认为,作为传统音乐形式的电影音乐、电视音乐、广播音乐等,一旦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进行传播,便带有了新的特征,便成为了网络音乐。

[1]显然,这里提到的网络音乐属于比较宽泛的网络音乐概念。

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过网络这一媒介来完成制作过程的音乐才能称之为网络音乐。

杨建国援引2002年亚洲音乐节举办的“网络时代亚洲音乐文化发展研讨会”的一位专家的话说:“假设有一天多明戈要录唱片,他在墨西哥家中的一个录音室里唱,柏林爱乐乐团在德国即时伴奏,录音师在纽约采用科隆大教堂的环境效果模式当场合成,而你在上海同时欣赏的时候,就会明白,这就是网络音乐。

”[2]正是根据这一观点,有人在网上发表文章:“说真正的网络音乐还没有诞生。

”[3]第三种观点认为网络音乐是指那些由普通网友自发制作,并在网络上流传的音乐。

[4]网络音乐概念的这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偏重音乐的传播,从广义上看,任何以网络为载体的音乐作品都可以成为网络音乐,这样的网络音乐同传统音乐仅仅只有媒介载体的区别;第二种和第三种观点偏重音乐的制作,从狭义上看,最能体现网络音乐本性的是网络超级链接和多媒体制作的作品,这类作品具有网络的依赖性、延伸性和互动性,不能下载作为媒介转换,离开了计算机网络就不能生存,它将网络音乐与传统音乐完全区分开来。

尤其是第三种观点强调网络音乐的原创性和平民化,即普通网友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首发的音乐作品,这个层面的网络音乐不仅有媒介载体的不同,还有创作方式、创作者身份的不同。

以上这些观点看似水火不相容,其实它们都是网络音乐的不同侧面的反映和延伸。

本文研究的网络音乐从广义的观点出发,以狭义的网络音乐为基本点,既包括网络音乐制作的原创性,也包括网络音乐的传播模式,从制作和传播两个方面加以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12月文化部发布的《文化收稿日期:2008-03-24作者简介:侯琳琦(1959-),女,天津人,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教师。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部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网络音乐的内涵,它是音乐产品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有线和无线方式传播的,其主要特点是形成了数字化的音乐产品制作、传播和消费模式。

需要强调的是,网络音乐中所指的“网络”,不仅仅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互联网,它所指的信息网络是包括电信网、移动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以及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各种以I P协议为基础的能够实现互动的智能化网络的互联。

网络音乐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电脑终端下载或者播放的互联网在线音乐,二是无线网络运营商通过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在手机终端播放的无线音乐,又被称为移动音乐。

因此,网络音乐是网络产业与音乐产业、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和跨越发展的产物,为传统音乐企业的转型和数字娱乐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它对促进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网络音乐的特性11网络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可逆性、重复性网络音乐的某一首歌曲,可以被无限制地反复欣赏。

这是电视音乐所不具备的,电视音乐的播放是不可逆转的。

虽然可以凭借录音设备保存,但是毕竟受到条件设备的制约。

而开放地网络音乐的资料信息是以数据库的形式提供给听众的,这种开放自由地欣赏网络音乐方式,不必按照电视音乐的顺序,可以随意安排收视顺序,不受时间强制性制约,不受任何限制随心所欲的与音乐零距离接触,甚至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歌曲“据为己有”保存在电脑中,永久珍藏,重复欣赏。

21网络音乐的突出特点是互动性和交流性网络音乐与传统音乐的传播途径不尽相同。

由于借助网络传播,从未谋面的人、相距遥远的人借助网络都可以将他们的声音合成制作到一首歌里,成为联合音乐制作人。

这与传统的唱片发行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而且,创作者与听众的全面参与,网站与网民及时进行艺术及技术的交流,及时地提供交流信息反馈链条。

因为网络音乐的选择是个性化的选择,每个听众的个性选择都将受到尊重,无论哪种风格的音乐任你挑选。

音乐网站在给你提供音乐信息的同时,也接收了听众对网络音乐的反馈信息。

网民和网站的信息反馈是双向的。

网民在下载歌曲时,当你选中某一首歌曲时,网站会自动刷新你选中歌曲的下载数。

网站还提供论坛,为你提供在论坛上直接发表你对某音乐的看法和建议。

你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可以对音乐进行修改和编辑,再通过发帖子、电子邮件或网上聊天等形式将修改意见发还到创作者手中。

这种创作者和听众之间的关系可以相互转换,网络音乐的这种交流性和互动性打破了广播音乐、电视音乐对信息反馈的封闭性和无视性的僵局,带来一种亲切、客观、务实、尊重个性的态度,无形拉近了网站与网民的关系。

31网络音乐的瞬时性瞬时性就是网络音乐在网上传输的速度快,网络音乐以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存储,信息资料在互联网上传输的速度快得惊人,只要鼠标一点,瞬间就出现在你的电脑上,既迅速又快捷,无论是地球的哪个角落,无论是欧洲还是美洲,无论大千世界,无论东西南北,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你都可以尽收眼底,你马上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网络音乐。

网络音乐传输的瞬时性是广播音乐、电视音乐都无法比拟的。

41网络音乐的自由性自由性是指网站传输的音乐作品内容和形式自由化的特点。

作为网络原创音乐,创作者能够在网络上展示他的创作思想、审美倾向、旋律构成、和声处理,进行艺术创作发表作品,展示创作倾向。

网民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欣赏需求,自由选择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对不同的音乐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网络音乐的自由性相对于广播音乐和电视音乐,对于创作者的束缚性和强制性,可以说是一种彻底的解放。

由于网络音乐具有传统音乐所不具备的资源重复性,传输迅速性,开放性,自由选择性,主创、网民与网站的互动性的特点,网络音乐已成为多数网民音乐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甚至可以与电视这一传统强势媒体相抗衡。

侯琳琦:网络音乐———新兴的艺术形式三、网络音乐对传统音乐的挑战媒介革命决定了音乐的变化,同时与其相应的接受群及接受模式也因之而发生了变化。

音乐技术的传播,音乐传播媒体的出现,无不凝结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人们为促进音乐文化在时空中最大限度延伸的探索。

因此,在客观上,传播媒介介入传播链条而形成的音乐技术传播,是音乐自然传播的延长与扩展。

乐谱诞生,使人们克服了音乐的瞬时性和模糊性,是以符号和文字标志声音的高低和长短来记录乐曲的。

乐谱的出现,标志着流动着的音乐可以按照某种形式记录下来并印刷到纸上,得以长久保存。

1877年,爱迪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留声机(Phonograph),使音乐终于得以完美地保存,把声音直接记录下来。

1888年德国人艾米利-伯林纳推出一种叫“Gra mophone”的留声机,这即是今日圆形唱片的始祖。

唱片是通过声音能量的机械转换保留在唱片上的。

唱片遂成为了20世纪以来音乐家们演奏、表演活动的重要延伸手段。

唱片工业也成为利润可观的产业。

无线电广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音乐的传播更为广泛。

无线电广播音乐的速度和覆盖宽度是唱片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它瞬时即逝,不能超越时间距离,不具备储存功能。

电视的发明和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音乐通过电视传播,这使音乐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通过电视转播文艺晚会,不仅记录声音还记录画面,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与此同时MT V的音乐形式逐渐成熟发展起来。

MT V是电视画面与音乐互动的一种崭新的创造发明,音乐创作的灵感诱导画面创意的新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音频压缩技术和传播技术的成熟,为网络音乐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一种叫做MP3的音乐播放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出现推进了音乐在互联网的传播。

年轻人开始利用电脑做MP3音乐,通过网络传播MP3音乐,开始胸挂MP3带着音乐散步。

MP3音乐格式是将通常的数码音乐文件进行1∶11以上的压缩处理,使其变得极小,便于传输和储存。

2000年,据上海亚洲音乐节和某网站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网络音乐正在以其锐不可挡的势头冲击着传统的音乐传播媒介和唱片公司。

有了网络和MP3,人们便不再需要购买CD和磁带了。

很多专门的音乐网站拥有数量超过50万首的音乐数据库,提供古典、民族、流行、港台、欧美、日韩等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MP3音乐下载。

只要拥有电脑和网络,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有了网络音乐,人们试听一首单曲成为现实。

为了听一首歌曲,以往人们不得不选购包含这首歌曲的一整张CD和磁带;而现在有了网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对任何一首歌曲进行试听和下载,并且有很多都是免费的。

在网上听音乐能够体现个性化和自主化的特点,通过个性化的下载行为,不受播放歌曲的限制,更能够实现人们与音乐的零距离接触。

技术的运用甚至改变了人类聆听音乐的方式。

音乐作品也从物质财富转化为信息财富。

过去音乐的消耗无论如何总是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它毕竟是物质财富,而物质财富在消耗之后就会损耗、消失。

比如盒带时间久了就可能消磁,唱盘遇水就再不能读取……但是现在音乐作为无形的知识、作为信息财富却根本不同,消耗之后不但依旧存在,而且甚至还会增长,因为消耗之中还有交流,还可以分享。

这无疑使得音乐的流行“锦上添花”,网络和MP3技术的普及为音乐的传播和流行注入了新的活力。

网络音乐刚刚出现就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