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及并发症情况和注 意事项,并请患者签字
维持性透析患者 了解患者透析间期情况
建立透析病例
评估/建立血管通路 已建立内瘘患者,检查是否通畅,评估是否可以
使用 已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检查有无感染 无血管通路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
评估血管接通 检查内瘘是否通畅 检查中心静脉导管有无感染
拔穿刺针
进导丝
穿刺
插导管
拔导丝
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理盐水冲管、肝素帽封管
插管并发症的防治
缝合固定、包扎
中心静脉长期置管标准操作流程图
适应证
1. 肢体血管条件差,内漏手术多次失败,且不适 合腹膜透析的患者
2. 拟行或已行内漏成形术,但需较长时间成熟 (>6 周)的患者
3. 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动静脉内漏分流的患者 4. 腹膜透析患者,因各种原因需暂改行血液透析
心脏因素 ●积极治 疗原发病
其他因素 ●透析中进行容 量监测及控制
☆超滤控制血 透机 ☆透析中血容 量监测
无好转
改变透析方式 单纯超滤 序贯透析 血液滤过 腹膜透析
过渡,可选择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 5. 病情较重,或合并有其他系统的严重疾患,预
期生命有限的患者
中
心
1. 手术置管部位的皮肤或软组织存在破损、感
静
染、血肿、肿瘤
脉 长
禁忌证
2. 患者不能配合,不能平卧
期
3. 患者有严重出血倾向
置 管
4. 患者颈内静脉解剖变异或严重狭窄甚至缺如
5. 预定插管的血管既往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或
患者的评估 检查生命体征 称量体重,评估体内液体平衡状态 评估凝血状态
制定血液透析治疗处方
评估干体重,设定脱水量
制定抗凝治疗方案
选择治疗模式
依 据
选择透析器及透析管路
治
选择透析液(K+和Ca2+浓度) 确定治疗时间
疗 过 程
中
监
测
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患者监测和并发症处理
结
症状
果 调
生命体征变化
停止超滤 ● 补 充 生 理 盐 水 100ml, 或
20%甘露醇,或白蛋白溶液
明确病因 ●容量因素 ●血管收缩障碍 ●心脏因素 ●其他原因:心脏压塞、
心肌梗死
预防及对因处理
好转
无好转
逐步恢 复超滤
容量因素 ●控制透析间期体 重增长不超过 5% ●重新评估干体重 ●适当延长每次透 析时间
血管因素 ●调整降压药剂量 和给药时间 ●透析中禁食 ●低温透析 ●梯度钠浓度透析
血管外科手术史
血管选择
颈内静脉
器材及药物 操作方法
1. 静脉穿刺包,包括穿刺针、注射器、导丝、隧 道针、留置导管、扩张器、撕脱鞘、手术刀
2. 静脉切开包 3. 无菌纱布、透气敷料等 4. 2%利多卡因 20ml、肝素生理盐水 100ml
操作步骤
中心静脉长期置管标准操作步骤流程图
定位
消毒
铺无菌巾
超声或 X 线下引导穿刺
禁忌证
2.穿刺局部有感染 3.凝血功能障碍
心 静
4.不合作,躁动不安患者
脉
置
管
颈内静脉
血管选择
股静脉
锁骨下静脉
器材及药物 操作方法
扩张
穿刺针、导丝、扩张器、导管、肝素帽、5ml 注射器、缝皮针、缝线、小尖刀片、无菌纱布 、 透气敷料等、2%利多卡因 5ml、肝素生理盐水 100ml
消毒
铺无菌巾单
局麻
中心静脉临时置管标准操作流程图
适应证
1. 急性肾损伤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基础上可逆 因素导致的肾功能急剧恶化 2. 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3. 慢性透析内瘘成熟前的紧急透析 4. 临时血液净化治疗 5. 内瘘栓塞或感染需临时透析过渡 6. 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需行血液透析治疗
1.广泛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临 时 中
局麻
穿刺针穿刺 标记导管出口
进导丝 拔穿刺针
于标记处皮肤切一小口 扩张皮肤
做皮下隧道 导管由隧道穿出
沿导丝置入撕脱鞘 肝素生理盐水注入导管动静脉两腔
拔出导丝及撕脱鞘芯 置入导管
X 线下确认导管位置
肝素生理盐水封管、拧紧肝素帽
并发症的防治
缝合固定导管
血液透析流程图
准备进行血液透析患者
首次透析患者
评估血液透析适应证 排除禁忌症
整
体内液体平衡情况
初次透析需监测凝血状态,并定期评估
血液透析结束 制定透析后医嘱,交代患者注意事项 定期评估血液透析充分性
锁骨下静脉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防治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
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中 SBP 降低>20mmHg,或 MAP 降低 10mmHg 并有低血压症状)
紧急处理 ●采取头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