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文本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1 总则 (1)02、功能定位 (2)03、控制单元 (4)04、用地规划 (6)05、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规划 (8)06、道路交通规划 (9)7、市政工程规划 (13)8、防灾规划 (16)9、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8)01 总则1.1规划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继续发挥保税区域在深化对外开放中的窗口、示范和带动作用,国家对保税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的整体部署,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将整合为具有全面优势的综合保税区,并最终向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发展。

1.2规划依据与参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2)《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10(3)《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4)《宁波市北仑片分区规划(2006—2020)》(5)《宁波市北仑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6)《宁波保税区转型发展研究》(中共宁波市委办公厅、宁波保税区管委会课题组,2008.12)(7)《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8)《立足新起点、争创新优势、为建设全国一流保税区而努力奋斗——在宁波保税区2008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9)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的其他法律、法规(10)其他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1.3规划范围保税区东区由太河路(西)、海河路(东),骆霞公路(南)、保税北路(北)所围合,规划面积为113.1公顷;保税区西区由保税区北路(西北)、黄河路(东),骆霞公路(南)所围合,规划面积为120.2公顷;保税区南区及出口加工区分别由泰山路(北),规划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南)、富春江路(东)、新安江路(西)所围合,范围内面积为489.12公顷。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包含上述四部分,总规划面积722.44公顷。

1.4规划期限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

1.5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

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包括研究报告、规划编制与修改情况说明等。

1.6法律效力本规划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本规划由宁波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1.7其他规定规划实施和管理中一般应遵守技术管理文件的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按照《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进行管理。

02、功能定位2.1功能定位从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的角度出发,顺应趋势,服务腹地,着眼增值,根植优势、施力支点、构筑平台,为此,规划确定其功能定位为:建成服务长三角、辐射长江沿线区域的,集保税专业市场集聚区、国际物流发展功能区、高新产业发展先行区、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区于一体的,是国内对外开放优势最全面、最突出的综合保税区之一。

2.2发展策略基于上述目标导引,并围绕“功能定位”,确定主要的发展策略,如下:(1)提升战略定位;(2)拓展发展空间;(3)加快功能升级;(4)营造政策环境。

2.3职能体系因此规划职能体系的设置思路为:以“全球价值链”为准绳,迈向“微笑曲线”的上端;以“国际贸易”、“先进制造业”为主线,通过核心带动,形成复杂的、有序的功能体系,形成强劲的功能辐射与扩散。

(1)以“国际贸易”为主线1)国际采购2)国际分拨配送3)国际中转4)服务贸易(如国际转口贸易)5)保税展销6)保税专业市场7)商贸型物流8)VMI管理库存(V endor Managed Inventory)9)仓储10)口岸功能11)全球化供应链服务(2)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线1)加工制造2)高新产业3)生产型专业性物流(3)配套功能1)行政管理2)商务办公(总部经济集聚)3)金融、证券4)教育培训5)创意产业(科技孵化、研发、中试)6)商业娱乐7)国际物流补给服务8)中介服务2.4功能区划A区(现保税区东区):以发展物流、临港服务为主,加工为辅;B区(现保税区西区):以大宗专业市场物流为主,加工为辅;C区(现保税区南区及出口加工区):以加工为主,专业性物流为辅。

2.5规划结构(1)保税区东西区规划结构:一心居中、两片比邻、两轴内聚生态绿心:在大碶疏港高速公路、太河路之间,形成大型绿野开敞空间;强调城市功能与生态维护的综合利用。

创业智能片:规划利用留学生创业园等载体,积极发展科技孵化、中试、研发等相关功能,打造成业务交流、产学研相结合的培训示范基地,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园”,为保税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软件”支撑。

临港服务片:以口岸通关为核心、以国际贸易为导向,适应全球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需要,形成一个集管理中心、商业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多项功能的复合型空间。

东区发展轴、西区发展轴:分别利用园区主干路港东大道、港西大道,形成串联若干物流中心、企业厂区并指向临港服务片、创业智能片的两条功能型轴线。

(2)保税区南区、出口加工区规划结构:一心一节点二轴南区、出口加工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整体功能明晰,规划确定空间结构为“一心一节点二轴”:一心:南区及出口加工区综合配套区的核心单元,是以居住、商业为主,兼具娱乐、行政办公的空间单元。

一节点:以奇美电子厂区为节点,形成光电检测中心、专业物流为支撑,以增值环节入手,延伸、完善产业链,进而打造产业集聚、集群空间。

二轴(南北融合轴、东西关联轴):贯通南北联系,以南北向的轴线促进保税区(南区)与出口加工区在空间上的融合;生活配套区以工业邻里的概念,容纳产业工人,支持企业生产活动延伸或者关联的环节。

通过该轴线南区(出口加工区)与配套区和谐联动。

2.6人口与用地规模规划区就业人口约5.0万人(其中东区约0. 45万,西区约0.55万,南区4.0万)。

东区、西区、南区(出口加工区)三区总用地722.44公顷,其中建设用地704.71公顷。

03、控制单元3.1控制原则控制单元提出总量控制、分量平衡、弹性开发的控制原则。

通过严格控制单元建设总量,来控制整体的开发强度,而单元内各地块分量允许突破并相互平衡,由此来增加地块的开发弹性。

3.2单元划分结合行政街道和社区界限范围、天然的地理界限如河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功能内在关联性、土地使用性质的同一性、主次干道围合的街坊、合理的交通分区等因素来划分控制单元。

每个控制单元的用地规模老区以0.2~0.5平方公里为宜,新区以0.8~1.0平方公里为宜。

将保税区东区划分为2个控制单元,单元编码为BBE——01、BBE——02;保税区西区由于用地性质相对纯一,规划将整个西区确定为一个单元,其单元编码为BBW——01;规划将保税区南区、出口加工区段划分为4个控制单元,单元编码为BBS——01、BBS ——02、BBS——03、BBS——04。

3.3控制内容控制单元的强制性内容包括控制单元的主要用途、产业人口控制规模、总建设容量、公园绿地面积、配套设施控制要求等。

具体控制内容详见下表及控制单元图则。

表3.1 控制内容一览表编号主要用途用地范围(公顷)居住人口控制规模(万)总开发容量(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公顷))配套设施BBS-01 高新工业109.6 —124.9 —变电所1处、加油站1处、公厕1座BBS-02 高新工业135.05 —133.9 —公厕1座、电信模块局1处、变电所1处、邮政所1处BBS-03 高新工业184.79 —210.4 —变电所1处、加油站1处、公厕1座BBS-04 居住59.33 4.0 94.4 —1所12班幼儿园、1处社区卫生站、2处社区服务中心、公厕1座、雨污水泵站1处、邮政所1处BBW-01 综合物流120.22 —163.1 4.26 雨污水泵站1处、公厕1座、、社会停车场1处、加油站1处。

BBE-01 公建综合33.97 —75.8 3.72 公厕1座、社会停车场2处、公交首末站一处。

BBE-02 综合仓储物流79.10 —112.2 —雨污水泵站1处、电信模块局1处、邮政所1处04、用地规划4.1 居住用地与人口在富春江南路东侧,于保税区南区(出口加工区)“工业邻里”处布置居住用地共39.73公顷,占保税区南区(出口加工区)总建设用地的8.4%。

可容纳职工人数约4万人,能满足保税区南区(出口加工区)的职工住宿需求。

同时,参考城市社区配套,考虑职工宿舍的人口构成,在南区配一所12班幼儿园,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处社区服务中心(主要提供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社区管理用房,警务室,文体活动中心,党团服务中心等)。

4.2公共设施用地在东区,强化保税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依托现代物流,建设临港服务片,突出口岸贸易、转口贸易和国际物流服务功能,促成保税区逐步向综合保税区转型(详见城市设计之重点区块)。

东区的公共设施用地为18.64公顷,包括商务办公用地11.57公顷;商业办公混合用地6.41公顷;商业文化混合用地用地0.66公顷。

西区的生产服务配套将主要依托东区临港服务片,规划主要保留现状的鸿海商贸楼、鸿海商务楼用地,约0.78公顷。

在南区,围绕现状的行政中心、富春酒店等公共建筑,建设为职工生活消费为主的配套区,在弘基生活休闲广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工业邻里”的公共服务中心,促进和谐氛围的形成。

同时为应对形势的不确定性,在“工业邻里”内预留规模为5.45公顷的商住混合用地,以满足日后发展所需的住宿需求及人力资源服务、职工培训教育等生产服务性功能。

南区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共6.09公顷,占保税区南区(出口加工区)规划建设总用地的1.3%。

商务办公用地1.53公顷,主要为检验检疫局、海关等机构。

商业用地1.74公顷,旅馆业用地2.82公顷。

4.3工业用地根据形成完整产业链与企业集群的要求,引导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因此,在保税东区集中发展商贸服务业和港联服务业,适量布局电子信息产业;在保税西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适量布局电子信息产业;在保税南区(出口加工区)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的物流服务业。

规划工业用地共253.18公顷(其中保税区东区为14.47公顷,保税区西区为23.87公顷,保税区南区及出口加工区为214.8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40%。

4.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仓储物流综合用地210公顷,其中保税区东区为47.89公顷;保税区西区为71.68公顷,保税区南区及出口加工区为90.42公顷,占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总建设用地的30%。

表4.1 保税区东区规划用地构成表用地代号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 占总建设用地比例C 公共设施用地18.64 16.6%C23 商务办公用地11.57C2m 商办混合用地 6.41C3 文化娱乐用地0.66M 工业用地14.47 12.9%其中M1 一类工业用地14.47W 综合物流仓储用地47.89 42.6%S 道路广场用地21.75 19.3%其中S1 道路用地21.75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49 0.4% U12 供电用地0.12U21 公交首末站0.21其中U41雨污水处理用地0.16G 绿地9.3 8.3%G1 公园绿地 5.31其中G2 防护绿地 3.99合计城市建设用地112.54 100.0%E1 河流0.56总用地113.1表4.2 保税区西区规划用地构成表用地代号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 占总建设用地比例C 公共设施用地0.78 0.65%C23 商务办公用地0.78M 工业用地23.87 19.86% 其中M1 一类工业用地23.87W 综合物流仓储用地71.68 59.62%S 道路广场用地17.44 14.51% 其中S1 道路用地17.44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5 0.42% 其中U12 供电用地0.04U2a 公共加油加气站用地0.4U41 雨污水处理用地0.06G 绿地 5.95 4.95%G11 公园绿地 1.16其中G22 防护绿地 4.79合计城市建设用地120.22 100.00%总用地120.22表4.3 保税区南区(出口加工区)规划用地构成表用地代号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 占总建设用地比例R 居住用地39.73 8.4% R2+C2 商住混合用地 5.38其中R2 二类居住用地34.35C 公共设施用地 6.09 1.3%C23 商务办公用地 1.53C21 商业用地 1.74其中C25 旅馆业用地 2.82M 工业用地214.84 45.6%其中M1 一类工业用地214.84W 综合物流仓储用地90.42 19.2%S 道路广场用地76.91 16.3%其中S1 道路用地76.91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80 0.4% U2a 加油站0.45U12 供电用地 1.16其中U42 雨污水处理用地0.19G 绿地41.5 8.8%其中G22 防护绿地41.5合计城市建设用地471.29 100.0%E1 河流17.83总用地489.1205、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规划5.1绿地系统公共绿地系统分为以下层次:沿河绿带——街头广场绿地——地块内集中绿地——建筑与道路绿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