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七章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七章

第七章
基本概念
1.表象:物理上并未出现的刺激的心理表征(听到大海是头脑中出现大海情景——大海表象)
2.模拟码:也叫描绘表征,是指于实际物体非常相似的一种表征
3.命题码:也叫命题表征,他是一种抽象的、像语言一样的表征。

4.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
5.认知地图:是人们编码和简化空间环境安排方式的一种心理装置,是人对空间环境的一种内部表征。

6.心理模型:在言语描述基础上所产生的,描述空间位置的表征,称作心理模型
7.空间框架模型:在思维过程中,某些空间方向(如上、下)特别突出
PS.上下维度特别突出,前后维度次之,左右维度最不突出,容易混淆
思考题
1.关于心理表象在记忆中的存储方式,有哪些争论?
答:心理表象在人的记忆中如何存储,也就是说,心理表象到底是以图象的形式存储,还是以更抽象的语言来存储。

由此产生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表象以虚拟码的形式存储和以命题码的形式存储
2.Shepard和Metzler(1971)的心理旋转实验是如何做的?说明什么问题?
答:Shepard和Metzler(1971)的心理旋转实验,要求8名被试观察1600对两维的线条画,这些线条画显示的是三维的几何形状。

在每对形状中,一个几何形状,是另一个几何形状经二维空间,或三维空间旋转而成的。

此外,被试也会看到一些,在实验中起干扰作用的几何形状。

在每对起干扰作用的几何形状中,一个几何形状并不是另一个几何形状旋转而成的。

实验所用的几何形状,旋转角度有9种:0、20、40、60、80、100、120、180度,被试的任务是,通过拉不同的杠杆来判断,每对几何形状中,一个几何形状是否另一个几何形状旋转而成的——两个几何形状是否相同。

在这项实验中,被试并没有真正用手去旋转一个实际的几何图形,然而,被试在判断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与实际生活中旋转实际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规律相同,因此支持了心理表象以模拟码存储的观点。

3.Cooper和Metzler(1973)的心理旋转实验是如何做的?说明什么问题?
答:Cooper和Metzler(1973)向被试呈现一些非对称性的字母(如R)或数字,他们系统的变化这些字母或数字的倾斜角度,变化范围为0-360°变化间距为60°产生6种不同的倾斜角度。

旋转为正常角度的刺激,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反的,被试的任务是做“正”“反”判断。

当倾斜角度从0°向180°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也相应增长,这说明,被试逆时针旋转表象。

然而,当倾斜角度从180°向360°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并不相应的增长,而是相应的缩短,说明此时心理旋转不是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而是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

这说明了心理旋转至少从方向上看是灵活的,而且符合认知经济原则。

这个实验再次有力地证明了,心理上的旋转,在性质上类似于实际物体的物理旋转,因而为表象以模拟码形式存储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4.哪个实验为心理旋转提供了生理学方面的证据?该实验室如何做的?主要发现是什么?答:GEORGOPOULOS和他的同事们1989,使用猴子运动皮层的单细胞记录技术,发现了猴子心理旋转的一些生理证据。

他们训练每个猴子按垂直的、逆时针的方向将一个把柄移动到作为参照点的目标灯光处。

这意味着,无论目标灯光出现在什么地方,猴子都应该以目标灯光为参照点,垂直地、逆时针地旋转把柄。

Georgopoulos和他的同事们,记录了猴子旋转把柄期间的皮层活动。

后来把柄并不出现,但目标灯光同样出现在各个位置,猴子皮层的活动仍然被研究者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显示,同移动把柄相比,当把柄并不出现时,反应的皮层
细胞相同。

这一方面证实了猴子的心理旋转,另一方面说明,心理上的旋转与实际的旋转把柄,有着相同的神经生理机制。

5.表象的模拟码存储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该理论有何发展?
答:表象的模拟码存储理论认为,同实际知觉物体或事件相比,当人们想象同样的物体或事件时,所激活的视觉系统机制,是相似的。

Kosslyn进一步发展了表象的模拟码存储理论。

他认为,表象包含两个重要成分,其中一个成分是表层表征,他是一种准图像的表征。

证实因为存在这种表征,人们才能意识到自己拥有象图像一样的表征。

表层表征产生于视觉皮层,有些类似于当人们看到一个实际的物体时,视觉图像产生的方式。

Kosslyn的理论的第二个成分是深层表征。

这是一种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被用来产生表层表征。

深层表征有两种,一种是编码物体外观(即看起来怎么样)的表面信息,另一种是命题信息,后面这种信息,使用语言的形式对物体或情境进行描述。

这两种深层表征均能产生表层表征。

深层表征
编码物体外观的表面信息命题信息
表层表征
6.表象的命题码存储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命题码也叫描述表征,是一种抽象的、象语言一样的表征。

命题码既非视觉的,也非空间的,他与原始的刺激并不相似。

按照命题码存储的观点,当试图建立一个三角形的心理表象时,人们的大脑将以象语言一样的、描述的形式,对线和角进行登记。

Pylyshyn认为,人们所经验到的表象,实际上是一种附带的现象,这意味着,表象只是一个项目从命题储存中回复出来之后所“添加”的东西。

7.哪些因素影响人们对距离的估计?
答:插入其他目标(测试目标距离增大),以及连接两个目标之间路线的形状(直线更近)语义因素——人们通常会认为属于相同语义范畴的两个成员之间距离更近
8.空间框架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Franklin和Tversky提出了空间框架模型,该模型强调,在思维过程中,某些空间方向(如上、下)特别突出。

上下维度特别突出,原因有二:与地心引力相关,不对称:另外上和下容易区分
前后维度次之,该维度与地心引力无关,相对于我们身后的物体而言,我们看前面的物体,或与前面的物体发生作用更容易一些,此外,前后是不对称的,这样虽然不及上下判断的那样快,但也容易区分
最不突出的是左右维度,与地心引力无关,是对称的,左右一样好,所以难以区分,容易混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