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要完整、简要。
下面告诉同学们一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全文分力四段,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段,采用此种方法归纳为: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后在烈火中壮烈牺牲了。
不同体裁的文章,归纳其主要内容的要素不同。
对写景和状物的文章要抓“写什么景色?从哪些方面来写的?”“都有什么特点?”对写入的文章应抓“写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
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鸟的天堂》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适合写景、状物的文章。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谁?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比如《爬山虎的脚》一课,就可以从题目入手提一些问题。
如: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的脚长的什么样子?爬山虎怎样爬的?把这些问题的答案连起来整理一下就成了主要内容。
比如学习《飞夺泸定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可根据课题扩展,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谁飞夺?”“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怎样飞夺?”、“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与敌人抢时间,胜利地夺下了天险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
《草船借箭》一课,可提出“谁用草船借箭?”“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样借箭?”“箭借到没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把答案连贯起来,即可概括《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向曹操“借箭“,取得了胜利,使周瑜自叹不如。
中心句常常是文章的总起句(总结或总述句)或过渡句。
归纳时只要抓住了这些句子,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抓住了,如《太阳》第二段的开头一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这句话既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总起句,概括讲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课文最后用“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概括全文,总结性结尾。
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只需抓住这两个中心句进行归纳就行了。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同学们不要着急,找到适合的方法,相信你的概括能力会很快提高的。
最后申明,强烈发对抄袭《字.词.句.段》等书中的中心思想来应付哦!老师您好:我认为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如下三点: 一.自读质疑法.由文章的标题或围绕文章的主要事件自己提出思考的问题. 二.段意合并法.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连在一起. 三.根据文章的详略,抓重点段法.怎么归纳主要内容我自己的经验是,先找中心句,一般是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文章就是把各个段的中心句穿一下就可以,现在我觉得基本这样就能答的差不多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我想,有些孩子学习能力之所以低下的原因可能是老师帮得太多,管得太牢。
其实教学、教学,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也尝试了一些方法。
我觉得首先老师要相信学生,学会放手。
就像语文中的写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是语文当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在以前上课的时候,我总是怕学生自己归纳不好主要内容,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归纳,总是在我上课的时候,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来归纳主要内容,并记下来,但是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我觉得学生的归纳能里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一两个特别优秀的孩子能学会自己归纳,但是遇到长一点的课文,还是不会把主要的意思拎出来。
于是从第二单元开始,在跟朱爱娟老师讨教过后,我也尝试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自己写主要内容,这样其实也解决了预习光看生字,不看文章的弊病。
一开始只有一两个能力强的同学会写主要内容,我便用规定字数的方式帮助他们,一般课文不超过60字,段落不超过20字,这种方式学生很有兴趣。
在这期间,也有同学参考一些课外资料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讲得多了,写的多了,会写的同学也渐渐多了,原来看资料的同学就不太用看了。
后来,我又想了一些激励的方式,谁的主要内容写得全对,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就可以给组内加分。
这样学生的劲头更高了。
现在已经有一大部分的同学会归纳一般简单故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些甚至比我归纳的还要好。
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简单的交代清楚就好了。
说得简单、、其实、、还有有点麻烦的说~~归纳学习方法主要内容的归纳方面准确归纳中心意思的前提条件是通读全文(全段),熟悉内容,对文章中记述的材料作出分析,理清文章(或文段)记叙了哪些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写这些材料的意义何在。
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分析文章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中心。
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透过它,不难探寻其中心思想;有的题目巧妙地暗示中心,如《驿路梨花》,分析其喻意,便可归纳出中心;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如《生命意义》、《同志的信任》等等;至于那些题目仅仅表明记叙的对象、范围或线索的,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
2.研究文章的开头结尾。
"开篇点题"与"卒章显志"是写文章常用的手法。
前者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挖荠菜》的开头就点明或暗示了全文的中心,多半是采用议论抒情为主的表达方法,抓住这些带有概括性的关键语句,有助于分析归纳中心。
后者如《这不是一颗流星》、《枣核》、《春》、《挺进报》等等,分析这类文章结尾处具有深刻含意的句子,是归纳中心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一般地说,记叙文中插入议论抒情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因此。
抓住文中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句,可以很顺利地找到全文的中心。
例如《荔枝蜜》中:①"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
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②"他们(农民)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如果我们找出文中全部的议论抒情句,也就理清了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明白地显示出来了,特别是上引的两句已经很清楚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分析文章层次与人物事件。
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隐合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进行综合归纳,才能准确把握中心。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要分析归纳文章两大部分的内容与中心,再联系起来思考,从两部分的鲜明对比中,掌握作者对自由学习生活的向往,对令人窒息的封建教育方式的无比厌恶这一中心。
5.分析文章中的详写点,研究作者处理详略的意图,探寻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详略安排总是服从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的。
一般地说。
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作者是要用笔墨详加叙写的。
所以,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分析作者详写的部分发现并归纳文章的中心。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详写仅仅是作者为表达中心而用的侧笔,而作者对真正要表现的中心却用墨甚少,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作者详写此人此事的意图,发现了这一意图也就找到了文章的中心。
例如《夜走灵官峡》详写繁忙的工地场景,详写我与小成渝的相遇、对话等等,浓墨重彩正面描写小成渝,侧面烘托成渝的爸爸妈妈(成渝的好品质,正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由此可归纳出本文"表现并歌颂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畏艰险、坚守岗位、忘我劳动、一心为公的革命精神"的中心思想。
6.分析文章的背景材料。
分析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有时还须了解、分析有关的时代背景,了解文中的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
例如《七根火柴》,必须联系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七根火柴的巨大作用和用生命保存火柴的重大意义,才能准确概括出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尚的革命品格这一中心思想。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怎样划分段落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
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
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
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
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
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
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
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
如《林海》。
"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怎样划分段落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