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高考色彩点评

美术高考色彩点评

色彩训练指导随笔 ——与美术高考生对话 陈重武 记得1993年以前,我为院里办的高考补习班上过几年课,事后因忙而中断。

近两三年,又应教务处的聘请担任天津美院高考补习班的色彩教学指导。

事隔数年,景况大不同了,高考补习班数量之多前所未有,据说外省市也如此。

众多的美术高中、中专、职校、特长班的同学们,在临近毕业前,几乎都不满足于本校的学习,而纷纷寻求高考补习班的“充电”,以快速强化提高来加强竞争力。

有的从高一或高二就开始用课余时间在外面补习班“加餐”,想尽早提高自己。

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样一群心急如火的“备考族”,研究这一特殊对象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还是必要的、有益的。

 高考补习班的教学与在校生的教学是有区别的,虽然基本的艺术教学原则一样,但高考补习班有一个应试特点:一、短期强化,二、有针对性。

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使用,教学内容的设置完全针对考试,我国美术院校的高考内容几乎常年不变:素描考头像,色彩考水粉静物蔬菜、水果、器皿之类,速写考人物动态。

迫使学生们在一个较窄的内容范围内进行训练,其好处在于精力和时间有效利用,但造成了学生专业能力的畸形发展,这一现象有待将来招生考试的改革来解决。

在补习班的训练中,可以适当放宽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们绘画能力的全面性真实提高。

 每年春节之后,来自本市和外省市的各路考生汇集到补习班来,带着各自的“艺术风格”进入补习班,面对学生的“各具特色”的画面,是进行画法大统一还是放任发展,恐怕都欠妥,还是“因才施教”好。

在学生们已获得的绘画能力基础上,进行调整、补充和提高,以写实为原则,求取画面各种关系的准确,而外在的表现方法和形式并不分高低,这几乎是高考阅卷老师们的共识,当然,对于那些过分风格化或写意的画法是不适合考试的。

 要快速提高学生们处理画面各种关系的能力,包括素描关系和色彩关系,二者的关系是相随的、不可分割的,在色彩画中是一个整体。

 写生只凭直觉是不够的,必须懂得必要的基础画理。

叫你好好去看,就是让你认真去感觉对象,叫你多思索,就是让你从理性的基本规律去理解和分析对象。

理性规律能帮助你提高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经验的积累又能充实你的理性认识。

如果过分强调理性规律,只能画出具有共性的合理的但不生动缺乏个性的画面效果;那种具有生命感有灵性的东西,只能通过感觉才能捕捉到。

所以,要画好画必须手、眼、脑并用,感觉和理性交替互补。

 画画的关键在于画关系,要真正画好关系,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方法,包括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也就是说不但要比较着看,还必须比较着画,这道理大多教学画的人都懂,但真正把它做好,真不是件易事,甚至很难。

在写生的过程中,忘记整体比较,孤立地去看去画,对写生技巧并不熟练的学生来说是常犯的毛病,也是把握不住画面关系的病根所在。

所以在写生训练中,一而再、再而三强调对比观察和表现方法的重要性,不但要通过比较的方法去把握那些明度、色相、纯度反差大的色彩,更要善于把那些类似的在画面上可能不相邻的颜色,通过视觉巡视把它们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

亮色与亮色比,暗色与暗色比,暖色与暖色比,冷色与冷色比,“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要一比较,那些最初看去难于辨别的颜色,各自的色彩倾向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你就能胸有成竹地表现出那些不同倾向的微妙丰富的色彩层次。

例如,当你要画白色瓷盘时,同时要看看白色衬布、白色器皿及其它浅亮色,在比较中你即会确认各自的浅亮程度和冷暖倾向,你就会把握住它们的微妙差异,准确表现;点高光时,也要比较那些陶器、水果等不同物体上高光的明亮程度和冷暖倾向。

那种不区分1差异,统统用一个纯白或其它亮色去点所有的高光是错误的。

高光的强度能表现出物体表层的质感特点,陶器表面紧密光滑,反光强亮;苹果表层半光滑,反射亮光较柔和;棉毛衬布表面粗糙,没有高光。

 画面的关系是多样的、复合的,有构图的平衡关系,也有形体结构及比例大小的关系,还有更复杂的色彩关系。

对于色彩关系,重点要把握对象各物件之间的基本色块关系,物体受光照射后呈现的光影明暗冷暖的对比关系,因空气透视出现的强弱、虚实、冷暖的空间深度层次关系,以上三点是色彩写生中把握关系的要点。

“色块关系”是画面的基本色彩构图、色彩关系的大框架,是着色时的首要着眼点,直到各个局部的深入刻画、画面层次及整体处理之后,都不能失掉画面的基本色块关系。

要用色彩塑造好形体,必须认识和把握光影明暗冷暖的变化规律,物体受光后产生三面五调的明暗调子变化与此相随出现冷暖变化和纯度变化。

如果光源偏暖,则出现亮面偏暖,暗面偏冷,中间面接近固有色,反光较之暗面略偏暖,高光随亮度有冷暖差异,一般为光源色的亮色,如果高光非常明亮,则呈现出与受光面反倾向的偏冷的强亮色。

这种明暗面的冷暖对比反差度,与光源色的冷暖倾向程度有关,光源色冷或暖的倾向越明显,物体受光后明暗面的冷暖对比越强。

反之,如果光源色越接近白光,则物体明暗面的冷暖对比不明显,而明度对比更为突出。

物体纯度最高的颜色在中间面,往亮面或暗面过渡时都减弱了纯度,暗面与亮面的纯度,谁高谁低,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这些基本的色彩规律,能帮助我们去认识和表现对象。

画面的轻重虚实的层次及主次关系,是画面整体感的保证。

近处的形体感强,明暗反差大;远处的形体感弱,明暗反差小,在风景写生中,远景走向平面感。

在空间深度的走势上,大多数情况下,近暖远冷,近纯远灰,这是一般空间层次的表现规律。

 以上这些色彩造型规律,不仅对写生训练有莫大益处,还能指导我们进行默写。

目前,许多工科院校的艺术科系,出于场地的困难,迫使高考采取默写的方式。

掌握这些绘画基本规律,加上写生训练中的经验记忆,画好默写是并不太难的。

 作画过程首先要认真起好稿,不能草率,构图不好或形体比例不准,待着色过程再修正就太麻烦了。

建房子一开始框架就走形,就很难想象该如何再建下去了。

 着色步骤有相当的灵活性,不但因人而异,即使同一画家在不同的作品里可能采取不同的步骤,甚至可能在同一画幅里,采用了多种作画步骤。

其实只有一个标准,只要作画顺手,有利于画面关系的控制,有利于材料的运用和制作技术的实施都应该是通行的。

一般大多数情况下,起完稿后先涂背景的大色块,再画主体,这样比较便于控制画面色彩关系。

当然也有先画主体再画背景的,一些考生在试卷上就是这样完成的,它的好处在于把最好的精力和时间首先用来精心刻画塑造主体,并有利于水粉颜料在未干时衔接,画完一个局部再推进到另一个局部,“步步为营”直到完成,再稍加调整画面,这样主体刻画精到利索,画面制作效果良好,如果没有较好的写生基础的学生,采取这种局部推进的步骤,恐怕难于驾驭整体效果。

对于考试这样的短期作业,有条不紊地一遍完成后略加调整,比来回反复修改找关系的画法可能更适合考试一些。

在塑造形体时,可以先画暗部再向亮部推移,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形体的塑造。

也可以先画中间色再画暗部和亮部,这样比较有利于把握画面基本色块关系,以上都是可行的。

 平日在色彩写生训练中不宜过分限定时间,尽量启发学生把画面关系画好,深入完整,以一天画一幅较适中,待学生表现能力提高后,于临考前一段时间,再进行压缩时间的训练,使学生集中精力在三四个小时内画出平日五六个小时才能画出的完整效果,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至于画面表现的形式,凭我多年参加阅卷的经验来看,画法是外在形式,不论高低,写生画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画面的各种关系。

色彩画中的素描关系很重要,它使画面完整,增强整体感,色彩关系明朗,各色彩冷暖倾向明确,使画面响亮,这样的卷面常常能获得大多数阅卷老师的好印象,即可取得较好的成绩。

 祝愿面临美术高考的同学们,用你们辛勤刻苦的学习去取得好成绩,去圆你们美好的梦。

 油画头像训练经验点滴 孙建平 我在刚刚接触油画时是走了一段弯路的。

我记得刚学画风景时还算比较顺利,因为练习风景画时可以只顾色不顾形,形差点没关系;可一接触到油画头像就不那么好玩了,经常是形与色打架,顾色没形,顾形没色,顾此失彼,画得一塌糊涂,找不到头绪。

现在想起来,知道是自己当时还没有确立一套正确的观察方法之故。

那时自学素描,只是凭自己的感觉画,照抄对象的形和光影,并不懂得应知必会的一些规律,重要的是头脑中没有一套正确的观察方法指导,所以画对象是从局部到局部,不从整体出发。

画油画时画面上的色彩各自独立,没有联系,协调不到一起。

有了这些走弯路的经验教训,所以当我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启蒙训练初学者画油画头像时,我深知观察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在训练中根据他们出现的问题反复讲这个问题,找出他们画不好的病根,主要在于他们的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对了,就好上路。

观察方法不太正确的就只有在自己营造的泥潭中挣扎。

何时注意了大关系,何时才能摆脱困境。

 学习色彩比学习素描难度要大,素描要掌握的问题有形体结构比例、光影明暗规律。

而学习色彩要求既掌握了这些素描规律,还应掌握有关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主要是学习掌握画面的色调和分析对象的色彩冷暖的能力。

 学习色彩宜从画静物或画风景开始,在画静物或风景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接触头像。

学习色彩先要学习掌握画面的色调。

这色调就是你经营的画面的总的色彩倾向。

或是冷色调,或是暖色调,或是蓝色调,或是黄色调,或是灰色调的同类色协调的作品。

当然还有一种画面充满了色彩纯度较高的对比色协调的作品。

也可称作红绿色调或橙紫色调等,学习色彩还要掌握分析物象冷暖的本领。

一个立体的东西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中受环境色的影响而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比如,把头部当成一个圆球,在室内一般暗部偏暖,但暗部的下方由于肩部的衣服颜色而偏红或黄,暗部的斜上方由于室内环境的影响或偏蓝色或偏紫。

圆球的亮面中的灰面大多呈现固有色,亮面中的高光部分由于受光源的影响呈现光源的色彩。

如,受天光影响偏蓝色,受阳光影响偏黄色。

作为油画的初学者应该首先明白这些最简单的道理。

 初学油画开始不易上路,油画色在纸上和泥。

我在训练这些初学者时,采取了分两步走的办法:一方面用单色画油画素描,练习掌握油画的性能;另一方面多画油画静物或风景,可暂舍弃部分形去放开手掌握色彩的冷暖规律。

用单色画素描对于素描好的同学不成问题,然后让他们逐步添加难度,逐步增加色彩变化。

黄种人的皮肤一般情况下暗部呈现赭绿色,当然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或偏冷些,或偏暖些,先用或偏冷或偏暖的赭绿色将对象的暗部及五官的暗部画好,然后再根据对象的感觉画出亮部的丰富、微妙的色彩关系。

 冷暖是相对的。

考生的感觉略有不同是正常的,比如画一个对象,有的同学画的画面整体偏暖些,有的同学整体偏冷些。

但在他们的作品画面中应该具有相应的冷暖关系。

 画油画头像,每一笔都要服从整体,为了好记,我用“长短、深浅、冷暖”来表示对象的形、明暗及色彩关系。

我常讲,画油画的每一笔既考虑它的长短,又要考虑它的深浅,又要考虑它的冷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