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D)(2分)A.拮据/根据嚼食/细嚼慢咽一落千丈/大大落落B.栈桥/饯别阴晦/诲人不倦仓皇逃窜/蹿房越脊C.哄笑/哄骗撩逗/撩起帘子分文不值/分庭抗礼D.掺杂/悲惨门槛/衣衫褴褛歇斯底里/竭尽所能(解析:A.jū/ù,jiáo/jiáo,luò/luō;B.zhàn/jiàn,huì/huì,cuàn/cuān;C.hōng/hǒng,liáo/liāo,f ēn/fēn;D.chān/cǎn,kǎn/lán,xiē/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A.寒噤笑嘻嘻郑重奇事置之不理B.杜蛎萤火虫莫名其妙狼狈不堪C.潮汛芦苇丛默默无闻迟疑不决D.恣睢厚障壁胡说八道与日具增(解析:A.“奇”应写作“其”;B.“杜”应写作“牡”;D.“具”应写作“俱”。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2分)故乡,并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安身的物质所在,同时也是生命出现、成长、成熟的所在,是能够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温柔之乡。
生命历程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即使身处异地、漂泊他乡②正是因为有自己的故乡③我们才能够在芸芸众生中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④人用情感、智慧与劳动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⑤形成了让世代相依的亲情以及相互守望的生存法则⑥人也总是以最美好的想象来怀念自己的故乡A.②①③⑤⑥④B.②③①⑥⑤④C.④⑤①⑥②③D.⑤③①⑥②④4.古诗文填空。
(8分)(1)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古人写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的佳句。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均暗含哲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均显边塞独特风景。
5.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
下面三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中,哪一个最能体现译者的命名意图?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A.武松醉打蒋门神B.李逵打死殷天锡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理由:鲁智深看见自己的朋友林冲饱受磨难,看不过而拔刀相助,这一点使人感动。
(2)“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曾是网络上风靡一时的流行语,其出自《西游记》的哪一个故事情节?请对这一故事情节做简要概述。
大战红孩儿:枯松涧火云洞住着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红孩儿扮作孩童骗取了唐僧的信任,并趁机将其掳走。
悟空与八戒与其打斗,被他的三昧真火烧得败下阵来。
悟空请来龙王帮忙,却适得其反。
八戒去请观音,又被红孩儿变的假观音骗入洞中,悟空变的牛魔王也被他认出。
最后只好请来观音将其降服,救出了唐僧和八戒。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3分)中国经济网2018年4月8日讯为期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今天在海南博鳌开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 000位嘉宾将陆续抵达并展开讨论。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
围绕这一主题,年会设置了“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开放的亚洲”“创新”“改革再出发”四大板块,将展开60多场正式讨论。
世界500强的企业中将有100多家派代表参加论坛。
据论坛负责人介绍,今年年会特别设置了“一带一路成功案例与经验”的分论坛,瓜达尔港、中欧班列等重大工程项目将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享。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4月28日在海南博鳌开幕。
7.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7分)材料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微信阅读被首次纳入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
材料二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研究团队经过长期跟踪发现,微信内容以快、精、短为特点,并呈现了短视频、纯干货、附带背景音乐等不拘一格、多元化呈现方式的格局。
整体而言,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依旧是主体。
材料三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认为,儿童阅读、学术阅读和经典阅读还是应该坚持纸质书。
微信主要功能是娱乐、浏览,我主张儿童阅读不要从微信阅读开始,对于孩子来说,微信阅读容易分散其注意力,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只有纸质书阅读才能让你不受干扰,一面看,一面思考。
(1)从材料一中,你能看出时至今日微信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微信的阅读功能和实用功能在逐渐增强。
(3分)(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有何特点。
(4分)内容快、精、短,多元化(2分),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共15分)匿名电话周蕖我刚上班就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山洼乡旮旯村教学点老师石仁经常躺着上课,电话反复打到县长办公室,还把他躺着上课的图片传得网上满天飞,影响恶劣。
县长批示:立即查处!我们马上成立调查组,火速赶往山洼乡旮旯村。
旮旯村教学点,窝在老山洼里,偏僻闭塞,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外。
徒步攀爬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旮旯村,我们浑身汗湿透了。
在旮旯村的田地里,我看到一群人正在干活,便笑吟吟地走近一位正在锄草的老农,问:“您好!老人家,请问石仁老师经常躺着上课吗?”老农拄着锄头,上下打量我一下,疑惑地问:“你们是不是县里下来调查石仁的?”我点了点头。
老农一下子来了精神,气呼呼地说:“嗯,嗯,是经常躺着上课,不信你自己去看……你们上面干吗不管?哼!太不像话,还不赶紧把他调走!”这时干活的人都围了过来,一位中年妇女说:“……哎哟哟,这个石仁啦,躺着上课就躺着吧,还让我们送吃送喝,像个大爷!把他调走,调得越远越好,眼不见心不烦……”“我们乡村都不愿要石大爷!马上滚走,最好滚到县城去!”一个青年人挤进来大声嚷嚷。
“对,对,最好滚到县城去!”一群人马上跟着附和。
没想到石仁在村里人缘这么差,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教学点,趴在窗口朝里望,果然看见黑板边凉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脸色铁青的老教师,颤颤抖抖地举着教鞭,吃力地指着墙上的生字卡片,有气无力地读着。
一条旧被子裹着下半身。
教室不大,只有十几个小学生。
我气呼呼地跨进门,随同的人员指着我对石仁说:“这是教育局纪委的张书记,快站起来!”石仁动了动,还是没起来。
“你有病吗?!”我厉声质问石仁。
石仁摇了摇头,嘴唇抖了抖,似乎想说话,但最终没有说出来。
“孩子们,你们老师是不是经常躺着上课?”我掏出纸和笔,转身面对小学生和蔼地问,准备记录。
小学生齐声回答:“是的,一直躺着。
”这时教学点门口,除了悄悄跟随的那群干活的,又涌来了不少村民围观。
“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我瞥了一眼门窗外围观的村民,瞪着石仁严厉地问。
石仁抓了抓头,没作声也没起来。
真是山高皇帝远,无法无天!天底下竟有这样上课的,我气不打一处来。
一把揭开盖住石仁下半身的旧被子,露出上了石膏,缠着厚厚绷带的双腿。
我禁不住“啊”了一声:“这双腿?……”我盯着石仁问。
石仁还是一言不发,泪悄然滑落。
“救学生时跌下山崖摔折的……”好几个村民抢着回答。
“啊,怎么会是这样!……现在好些吗?”我缓过神来,轻轻捏了捏石仁的腿柔声问。
“你们到现在还不知道?真是官老爷!……”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冷嘲热讽。
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我为我刚才的想法感到脸红。
“我们全体村民,强烈要求把石仁老师调走!”村民不约而同地说。
“为什么?是不是他教得不好?”“哼!我们村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哪个不是石老师带出来的?!”我更加不明白了:“那你们为什么要撵他走呢?”“石老师家住镇上,师范毕业主动要求分到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是我们村的大恩人啦!……近几年身体不好,经常犯晕,现在救人又成这样,也没人理睬,我们实在不忍心他在这里受一辈子罪啊!”“那你们为什么希望他调到县城呢?”“因为他的女儿嫁到县城,我们希望苦了那么多年的恩人,晚年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享受更好的生活!”“可是,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打举报电话呢?还打到县长办公室?”我好奇地问。
“哼,反映多少次,每次都是‘石沉大海’!不这样做,你们谁会把眼睛落在像石老师那样的老实人身上!”8.根据小说内容把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4分)故事情节初到旮旯村调查②看到石仁躺着上课③村民告知详情“我”的心情①沉重气愤④惭愧(羞愧)9.请你结合全文,谈谈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4分)写出了石仁老师所在的教学点偏远、难走;间接写出了旮旯村的教育不受上级重视的客观原因(旮旯村群众反映情况不受重视的客观原因);侧面表现了石仁老师扎根山区二十多年的不易;为群众采用非常手段反应情况做铺垫(为下文石仁救学生跌下山崖摔折腿做铺垫)。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10.“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你结合语境说说几次的含意有何不同。
(3分)“哼!太不像话,还不赶紧把他调走!”“哼!我们村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哪个不是石老师带出来的?!”“哼,反映多少次,每次都是‘石沉大海’!不这样做,你们谁会把眼睛落在像石老师那样的老实人身上!”第一次“哼!”表面上表达对石仁的不满,实际上是想引起政府官员对石仁的关注;第二次“哼!”表达对官员误解石仁老师的强烈不满,强调石仁老师对山村教育的贡献之大;第三次“哼”表达对官僚作风(官员做法)的强烈不满。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11.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分)①设置悬念。
本文在开头设置“举报老师”的悬念,然后层层铺垫,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结尾道出实情,解开悬念,让人恍然大悟(2分);②欲扬先抑(对比)。
前文用大量的篇幅展现石仁老师的人缘差、不称职,与后文“我”发现石老师其实是个关爱学生、默默奉献的好老师形成对比,使情节起伏多变(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共13分)想起那年读书时谷煜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