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分析摘要作为成长中的经贸大国,近几年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在经济起飞阶段,我国要比一般的新兴经济体,更容易遭受贸易摩擦,内容也更复杂,如何正确看待并有效应对摩擦,已成为国内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我国的对外贸易摩擦起因,我们应如何看待和如何应对等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summaryAs a growing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untry,these years, our country's main trading partners and frequent trade frictions in the take-off stage, our country than the average emerging economies, the more vulnerable to trade friction, content and more complex, how to think and the effect to the fric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theoretical circle. This paper from China's foreign trade friction cause, how should we look at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analysis.最近几十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对外贸易摩擦的现象。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交往愈加紧密。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利益的不一致,国家、地区之间贸易摩擦日趋激烈。

伴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保证中国外贸出口的持续发展,必须在深入研究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贸易摩擦的概念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

我国贸易摩擦高发的原因当前我国贸易摩擦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因素,也有内部经济结构和体制因素。

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剧了贸易摩擦。

1995年以前,有反倾销法的国家或经济体只有19个,现在则有120多个。

据WTO统计,1995年初至2005年底11年期间,41个WTO成员通报了2840件反倾销调查案件,38个WTO成员通报了1804件反倾销措施决定,全球共有98个贸易体遭受反倾销投诉。

世界主要贸易伙伴的全球贸易摩擦中,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又尤为突出。

二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关联影响。

随着我国贸易规模扩大和在国际经济中影响力的增强,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加重。

国际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从最早的“军事威胁论”、“安全威胁论”到现在的“贸易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科技威胁论”、“商品威胁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这些论调,为国外对我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提供了舆论支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贸易摩擦案件的增多。

三是国外对我国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导致了贸易摩擦有增无减。

在反倾销调查中,仍有许多国家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体” 继续采取“替代国”等歧视性办法,不仅大大增加了WTO成员确定自中国进口的产品构成倾销的可能性,而且为对中国出口产品滥用反倾销提供了便利,是我国成为全球反倾销第一目标国的重要制度性原因。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我国产业与外部竞争加剧了利益矛盾。

我国出口产品中,除去一些重要的资源性产品外,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可替代性很强的竞争性产品。

这些产品附加值低,以价格竞争为主,给贸易伙伴形成了直接的压力。

一方面,我主要出口产品所属产业多是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这些产业在发达国家经营困难,有较强的寻求保护的主观愿望,也多是发达国家重点保护产业;另一方面,这些产业又多是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主要支柱产业,我出口产品在这些国家本国和其主要出口市场都存在激烈竞争。

由此可见,由于我国产业贸易结构多元化和不断升级的趋势,我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互利互补合作的同时,相互竞争和利益冲突也在增加。

2、外贸顺差扩大给贸易摩擦提供了借口。

虽然多年来我国外贸顺差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都较低,但结构性顺差比较突出,对美、欧和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持续顺差,特别是对美、欧顺差不断扩大。

根据中方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由281亿美元增加到1142亿美元,对欧盟的贸易顺差由51.8亿美元增加到701亿美元。

按照美国政府的说法,从2000年起,我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

3、我产品市场集中和出口激增给对方制造贸易摩擦授以把柄。

2005年,我国大葱占日本进口总量的99.2%;我国鞋类产品在美国、欧盟、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60%、20%和67%;我国家具在欧盟进口市场上的份额由1999年的6%猛增至2005年的50%。

我一些产品出口增速也非常高。

2005年我国对欧盟的虾制品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886.3倍和1938倍;鳗鱼出口增长了1000倍以上;苹果汁出口增长近200倍。

对美国的鸡肉制品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45.7倍和266.6倍。

这些出口激增、市场较为集中的产品,往往是发生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

4、我国生产企业劳动、安全、资源、环保等方面的缺失容易引起相关纠纷。

我国平均工资是主要发达国家的1/30左右,低于多数发展中国家。

广东省外来民工长期平均工资只有500~600元。

此外,土地、水电、环境、安全生产成本也相当低廉,或根本没有计算成本。

由于有关劳动环保等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造成不同地区企业的社会成本差异,也为出口低价竞销提供了可能。

如,2005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鞋单价为2.71美元/双,与欧洲国家鞋价相差数倍;出口到欧洲的家具价格比同类产品低50%甚至更多。

今年以来,我国每吨钢材出口价格低于国际钢价180美元到300美元。

国际上已有许多国家试图对我国钢材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

5、一些国家借我国经济体制不完善大做文章。

近年来,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美国、日本等无端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动辄以贸易制裁来威胁;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美国不断施压,要求中国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美、欧等国作难中国,不肯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美国还要求中国成为所谓负责任的“参与者”。

这些要求都超出了中国作为发展中经济体应有的承受力。

如何看待我国的贸易摩擦(一)我国贸易摩擦多发期将持续较长时间,我们必须有长期面对的准备随着中国经济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将对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贸易摩擦高发的根本性因素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一是世界经济失衡的状态将长期存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矛头仍将指向中国。

二是一些国家出于保护国内特殊利益集团的需要,仍然会借贸易问题对中国挑起是非。

三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贸易格局将继续使贸易顺差常态化。

四是我国经济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向消费需求为主导的转型,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五是我国建立完善的经济体制也是一个长期任务。

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在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将有较长时期的磨合期。

在此过程中,我国的贸易摩擦只会多,而不会少;只会更加复杂多样,而不会简单化。

(二)既要重视,又要以平常心对待贸易摩擦首先,要高度重视贸易摩擦的应对。

在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加强对外经贸合作过程中,将妥善处理经济纠纷和贸易摩擦作为我国对外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要以平常心对待贸易摩擦。

我们要看到当今世界贸易摩擦的长期性、普遍性,世界各国都概莫能外。

我们应顺其自然,正确应对。

既不能漠然视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盲目应付,必须确保政策自主性。

再次,我们要看到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综合应对贸易摩擦。

中国作为一个成长性的市场,对世界经济贸易的贡献日益扩大,通过双向投资和贸易,我国与世界各国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利益共享机制,国外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不断增大。

最后,树立积极主动的应对观,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和缓解贸易摩擦。

对内重在治本,切实转变经济和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内需,规范经营秩序,力争从源头上减少贸易摩擦;对外要千方百计寻找与贸易伙伴的利益共同点和交汇点,注重沟通,加强交涉,积极解决贸易摩擦。

总之,我们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理性分析、平常心对待,标本兼治、全方位应对”我国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经贸关系要更好地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内需与外需的的平衡发展,立足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的长期方针,以便逐步从源头上减少和缓解对外矛盾和争端,提高我们解决对外摩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同时,我们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坚持实行平衡有序发展;坚持把既符合本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合作,实现平等、互利、互惠,全面构建和谐经贸关系。

(二)完善对外经济政策,推动进、出口,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平衡协调发展在发展对外经济和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切实考虑国际因素,注意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给外部世界带来的影响。

以国际收支和进出口基本平衡作为目标,不追求大额顺差,不断扩大进口,为全球贸易持续增长做出贡献。

要在坚持提高引进来水平的同时,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稳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进行境外资源合作开发等,加强互利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缓解贸易摩擦。

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商的技术、专利、销售网络和品牌,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以返销的形式进入其国内市场,使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转变为外商所在国具有国际合作性质的国内行为,避免贸易摩擦。

(三)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处理贸易摩擦过程中,要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过程治理”并重的思路转变,力争从源头上减少贸易摩擦。

针对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化程度低的现状,企业应该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通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

不断完善和提高产品的各项技术、环保、卫生、安全等标准,积极研究、追踪和采用国际标准,提高企业进入门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加低消耗、无污染、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促进出口企业努力增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