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债务人财产与相关制度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债务人财产的概念和范围
1.债务人财产的概念
(1)概念
债务人财产是指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属于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以及破产申请受理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债务人取得的财产。
(2)特点
①财产存在的目的由原来的以只为生产经营为特征转变为专为破产法规定的各个程序 债务人财产的概念
债务人财产的概念和范围 债务人财产的范围
债务人财产的除外情形
债务人处分财产行为撤销
债务人处分财产行为的撤销、债务人处分财产行为的无效
无效和财产的追回 对可撤销行为和无效行为处置财产的追回 出资人出资的补缴 出资人出资的补缴及债务人
相关人员非正常收益的追回 对债务人相关人员非正常收益的追回 抵销权的概念
抵销权 行使抵销权的法定条件
取回权的概念和特征
取回权
取回权的种类
别除权的概念和特征
别除权 别除权的种类
别除权的行使
破产费用
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 共益债务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关系
债务人财产与相关制度
服务;
②财产的占有人和管理人发生了变化。
2.债务人财产的范围
债务人财产的范围包括破产立案时属于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和在整个破产程序中取得的财产。
这些财产具体包括:
①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债务人企业所有的和经营管理的全部资产。
②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到破产程序终结前所取得的财产,债务人的债务人偿还的债务和获得的利息,债务人的财产持有人交付的财产,行使撤销权追回的财产等。
③应该由债务人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专有技术等,还包括债务人企业与其他企业联营所投入的财产和应当得到的利益。
④债务人在中国境外购买的股票、债券和投资及其他在中国境外的财产。
⑤债务人对按份享有所有权的共有财产的相关份额,或者共同享有所有权的共有财产的相应财产权利,以及依法分割共有财产所得部分。
⑥债务人的开办人在开办时出资不足的,在债务人破产立案后应当予以补足的部分。
⑦债务人破产申请受理前受让他人财产并依法取得所有权或者土地使用权的,不论是否已支付或者已完全支付对价,该财产仍属于债务人财产。
⑧债务人的财产被采取民事诉讼执行措施的,在受理破产案件后尚未执行的或者未执行完毕的剩余部分,在破产立案后列入债务人财产;因错误执行而应当执行回转的财产,在执行回转后列入债务人财产。
⑨债务人依照法律规定取得代位求偿权的,依该代位求偿权享有的债权。
如债务人作为保证人履行了保证义务后,他对被保证人享有的债权列入债务人财产。
⑩债务人在破产立案时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已到期的债权,属于债务人财产,但是应当减
去未到期的利息。
⑪债务人设立的分支机构和没有法人资格的全资机构的财产以及在其全资企业中的投资权益。
⑫债务人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管理人可以将其出售、转让,出售、转让所得和股权收益。
⑬债务人依法享有的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用益物权等财产和财产权益。
⑭债务人已依法设定担保物权的特定财产。
3.债务人财产的除外情形
①取回权的标的物:包括债务人基于仓储、保管、承揽、代销、借用、寄存、租赁等法律关系占有、使用的他人财产;
②担保物灭失后产生的保险金、补偿金、赔偿金等代位物;
③特定物买卖中,尚未转移占有,但相对人已完全支付对价的特定物;
④尚未办理产权证或者产权过户手续,但已向买方交付的财产;
⑤债务人在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尚未取得所有权的财产;
⑥所有权专属于国家且不得转让的财产;
⑦债务人工会所有的财产;
⑧债务人的职工住房,已经签订合同、交付房款,进行房而改给个人的;
⑨债务人的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公益福利性设施。
二、债务人处分财产行为的撤销、无效和财产的追回
1.债务人处分财产行为的撤销
(1)撤销权的含义及要件
破产法上的撤销权是指破产程序开始后,管理人请求法院对债务人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法定期限内实施的损害破产关系人利益的行为予以撤销,并使因此而转让的财产或者利益回归债务人的权利。
撤销权的构成要件是:
①债务人在破产程序开始前实施了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a.这种行为必须是有效行为,并且其危害性在撤销权行使时仍然存在;
b.可撤销的行为必须是法律明确规定的。
②该行为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法定期限内。
我国规定的期限是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的1年内。
③对有偿行为,当事人须有主观上的恶意;对无偿行为,只要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都应撤销。
(2)可撤销行为的范围
可撤销行为分为两类,即损害全体债权人的行为和偏袒部分债权人的行为。
这两类行为如果是发生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1年内,均属应撤销范围。
①损害全体破产债权人的行为
a.无偿转让财产
无偿转让财产是指债务人在不取得对价的情况下,将属于自己所有的财产让渡给他人。
不论无偿转让财产的受益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也无论是直接受益人还是间接受益人,都应撤销该行为,使债务人财产恢复原状。
但受益人以公平价格将该财产转让给了他人,受让人又无过错的,该受让人不受追究,只能由第一取得人将转让所得价款返还。
债务人为纯公益事业所为的无偿转让行为不予撤销。
b.以明显不合理价格进行交易
以明显不合理价格进行交易是指以明显低于当时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价格销售产品,或者以明显高于当时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的行为。
c.放弃自己的债权
但是债务人因放弃债权获得了公平的回报,没有因放弃行为而减少财产的,这种放弃行为有效。
②偏袒部分债权人的行为
a.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
b.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
另外,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6个月内,债务人已出现破产原因,但仍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的,也属应当撤销的行为。
但是对该行为有一种例外,即在这一法定时间内因个别清偿使债务人财产受益的,这种清偿行为有效,不予撤销。
2.债务人处分财产行为的无效
无效行为是指当事人所为的行为不具备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而不发生法律效力。
无效行为本身具有违法性,因而其自始即不发生法律效力。
《企业破产法》中对无效行为没有期限的规定。
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两种行为均不发生法律效力:
(1)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
(2)虚构债务或者承认不真实的债务。
3.对可撤销行为和无效行为处置财产的追回
债务人实施的处置财产的行为被法院认定为应撤销的行为或无效行为后,因该行为所处分的财产应当恢复原状,因为该财产的取得人取得、占有该财产已构成不当得利,管理人有权依法行使对该财产的追回权。
追回权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①追回权的标的物是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一定期限内违法并损害债权人利益而处分的财产;
②行使追回权的主体是管理人;
③管理人行使追回权,必须以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已被撤销或被确认无效为前提。
行使追回权的结果是使债务人的财产恢复原状。
三、出资人出资的补缴及债务人相关人员非正常收益的追回
1.出资人出资的补缴
管理人对出资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所认缴的出资有要求出资人缴纳的权利。
出资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所认缴的出资的情形包括:
(1)虚报注册资本
在企业设立登记时,采取提供虚假的验资证明或其他欺骗性手段,使注册资本不实而骗取公司设立登记。
(2)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出资人在企业设立或增资时不交付货币、不转移财产权而谎称已出资,或者在企业成立时真实、足额出资,而在企业成立后将出资抽回。
(3)出资不足
股东或其他出资人不缴纳或不足额缴纳其认缴的出资额。
(4)非货币财产估价过高
实物、知识产权或其他非货币财产的作价显著高于章程所定价额或其实际价值。
(5)承诺的增资不到位
在公司或其他企业增加资本时,股东或出资人承诺增资而拒不缴纳或不足额缴纳。
在破产程序中,这类行为减少了债务人的财产,所以不缴纳或不足额缴纳出资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