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军事武器介绍众所周知,战争离不开军事武器,军事武器的强大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同样也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力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此收集了一下陆军,海军,空军的几种军事武器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陆军:1、A100式300毫米多管火箭发射器A100系统包括发射车、运输/装弹车、指挥控制车等。
战斗部为二元(反装甲、反人员)子母弹,重达200千克,可攻击集群和装甲目标。
A100多管火箭炮系统由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研制,与俄罗斯的BM9A52"风暴"火箭炮系统相似,口径也是300毫米,但"风暴"有12个发射管,A100只有10个发射管分上下两排布置,上排4个,下排6个。
A100主要由发射车、再装填运输车、指挥车组成。
它们都使用WS 2400型8×8轮式越野车做平台。
为了增加射击精度并缩短战斗准备时间,发射车配备了一套火控系统,并含有GPS。
发射车的两侧有液压臂,在发射火箭时放到地面,以保证稳定性。
2、MG36轻机枪MG36与G36的区别只有三点:加厚的重型枪管、C-MAG弹鼓和两脚架,弹鼓和脚架在两种枪上可以通用的。
实际上,MG36并不是真正的轻机枪,只是作为可以提供持续火力支援一个补充装备,所以MG36轻机枪在联邦国防军中并不替换现役的7.62mm NATO口径的MG3通用机枪。
脚架的作用是增加连发时的稳定,而加厚的枪管一方面是为了在长时间的压制射击中枪管不会过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枪管重量,减少射击时的振动。
因此在较远射程上MG36也能提供较准确的压制火力以支援步兵进攻。
该军备还经常出现在各类小说以及各类游戏中,曾在《极限突击》(/book/166402.html),在《反恐大队》(/book/357772.html),在《超级科技强国》(/book/12081.html)都出现过,它为小说和游戏都增添了几分震撼力。
3、德国GMG榴弹机枪1997年,HK公司展示了被称为GMG的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测试影片,试验地点为美国亚利桑那洲沙漠地区,包括日间和夜晚,以显示这具武器系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正常使用,当时被称为“HK武器系统”(HK Weapon System)。
GMG 是德语“Granat Maschinengewehr”的缩写,而英文则可翻译为“Grenade Machine Gun”,总之都是“榴弹机枪”的意思。
GMG发射的榴弹并非普遍的40x46mm,而是40x53mm,虽然长度只是多出7mm,但初速却可以达到240m/s,而其他如M203之类所发射的40x46mm榴弹的初速只有70m/s。
所以普通榴弹发射器的直射距离只有100米左右,而GMG的直射距离可达1,500m。
海军:1、英国“海神之子”级两栖船坞攻击舰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性冲突已被区域性危机所代替,海上作战已从大洋作战转向濒海地区作战。
为适应这种变化的形势,作为美国海军的坚决跟班,英国海军战略随后进行了重大的调整,“由海向陆”也成为其指导思想。
冷战时期,大英帝国的海军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随着国力不再雄厚,其有限的军费开支难以支持庞大的海军舰队。
这其中最日明显的变化,就是英国海军逐步把自己的航空母舰改造成两栖战舰使用,新建了两艘“无畏”级两栖船坞运输舰。
尽管如此,两栖战能力还是满足不了英国海军的需要。
冷战结束后,英国为了进一步提高两栖战能力,着手建造“海洋”级直升机两栖攻击舰。
“海洋”级既可对陆战队进行支援,也可通过搭载的直升机运送陆战队员进行垂直登陆作战。
该舰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进行舰对岸平面登陆作战,也就是说由于该级舰没有坞舱,不能载运登陆艇进行登陆作战,这将影响海军对登陆作战样式的选择。
该级舰首舰于1998年9月建成服役。
为了弥补“海洋”级的不足,1998年5月,“海神之子”级的首舰开工建造,翻开了英国提升两栖作战能力的新纪元。
“海神之子”级两栖船坞攻击舰是一级多功能两栖战舰,具有坦克登陆舰、武装运输舰、船坞登陆舰、两栖货船等综合功能,其设计思想近乎美匡“圣安东尼奥”级的翻版。
该舰既能和用登陆艇和直升机登上海岸,也可以通过集成的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协调两栖作战行动。
尽管该级舰载机数量不多,难以进行较强的垂直登陆作战,但携带有多种登陆装备,除登陆车辆外,还有登陆艇,具有较强的舰到岸平面登陆作战能力。
尤其是该舰能接近登陆滩头作战,便于第一波登陆部队抢滩登陆,为后续部队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
这种作战能力正好可与“海洋”级两栖攻击舰的“垂直登陆”相配合,实施“立体登陆”作战,快速建立滩头阵地。
但是,该级舰的不足之处是几乎没有考虑舰体的隐身性,上甲板两侧的救生筏及其挂架、快速登陆艇及其吊架等都暴露在外而且棱角分明。
该级舰上层建筑设在舰艇中前部,其中包括指挥控制舱和医疗救护舱。
指挥控制舱在上层建筑的前部,便于了望和指挥;医疗救护舱在上层建筑的后部,便于运送伤病员并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或转运其他地方医治。
为了保障快速抢滩登陆能力,该级舰对登陆通道进行了优化设计。
车辆甲板在首部备有通道及右舷首舱门,保证全部车辆可快速进入车辆甲板。
低矮车辆停放在左舷半层车辆甲板的上面和下面,高大的车辆停放在中央和右舷车辆甲板上。
该级舰的通用登陆艇设有滚装甲板,其首部与尾部皆设有跳板,便于车辆由艇尾部登艇。
上层建筑后面是飞行甲板,用于直升机起降。
该级舰在设计时没有安排机库,但有一些支持直升机工作的设备,如飞行控制器、地面支援设备、维修保养舱以及机组舱等。
飞行甲板下面是人员居住舱,再下面则是坞舱,可搭载4艘LCU MK10通用登陆艇或两艘LCAC气垫登陆艇。
通过船尾的压舱物,坞舱可沉入水中,让登陆艇顺利驶离“海神之子”。
LCU MKlO是一种全新设计的登陆艇,浅滩也能登陆,满载排水量达到240吨,艇体长29.8米,艇宽7.4米;采用2台MAN柴油机,首部装有推力器,航速10节,续航力600海里;人员编制7人,可搭载1辆战斗状态的主战坦克或4辆装甲战车、或120名陆战队员。
LCAC气垫登陆艇的排水量为87.2吨,艇体长26.8米,艇宽14.3米,采用4台TF40B燃气轮机,航速50节,续航力480海里/35节,可搭载24名陆战队员和60-75吨物资,或1辆主战坦克。
2、马来西亚海军吉打号巡逻舰“吉打”号巡逻舰驶抵上海扬子江码头。
据资料显示,“吉打”号巡逻舰标准排水量为1650吨,满载排水量1710吨;舰长91.1米,宽12.85米,吃水3.4米;最大航速22节,以12节速巡航时续航力达6050海里,自持力21天。
舰上额定舰员78名,其中预备役人员15名。
舰上安装了功能强大的电子设备,其中有EADS公司的TRS-3D/16ES三坐标雷达、敌友识别和电子支援及通信情报系统等,已能满足近海巡逻和监测任务的要求。
它的武器装备主要是一座76毫米舰炮和一座30毫米舰炮,留有舰舰导弹和舰空导弹的空间,配备有先进武器控制系统。
舰上还有一个直升机起降平台,可编一架重量不超过10吨的直升机。
全方位全系统的模块化技术设计是“吉打”号的最大亮点。
它的舰体结构、舰载探测及火控系统和舰炮都自成模块,连桅杆也具有模块特征。
这种模块化技术设计不但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维修质量。
由于更换旧设备只需以新模块取代旧模块即可,所以方便、快速、节省经费、保质保量。
舰上安装的海水冷却装置可降低发动机、发电机所排废气的温度,冷却后废气从舰侧水线处排出,从而降低了红外辐射信号特征。
舰上还采取了其他降低雷达反射信号、声信号和红外辐射信号等措施,这便提高了“吉打”舰的隐形能力。
“吉打”舰还通过增设冗余系统,安装主动和被动式防损系统、排气及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和“三防”装置,来增强生存能力。
“吉打”舰上设计有8扇水密门,即使舰体遭袭进了海水,相邻2个舱室被淹了,舰艇也不会有沉没的危险。
该军备还经常出现在各类小说以及各类游戏中,在为小说和游戏增添了几分震撼力,空军:1、美国CH-47支努干人直升机型号:CH-47“支努干”研制单位:波音公司造价:3000万美元(CH-47F)现状:现役一、概述:1956年底,美国陆军部宣布计划用一种涡轮动力的直升机取代当时在用的活塞式直升机H-37。
1958年一个陆空联合委员会建议陆军采用波音的中型运输直升机。
但是陆军由于缺乏经费产生了犹豫。
一些人觉得应该采用运载十五人左右的轻型战术运输机,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新的运输直升机应该可以搭运炮车,因此内部尺寸至少应该可以运送珀欣导弹系统。
1958年陆军最终选定了波音的YCH-1B作为其新的中型运输直升机。
1961年9月第一架原型机YHC-1A试飞,其最大运送能力为20人。
这个型号最终发展成了CH-46休伊。
但是陆军YHC-1A对于突袭来说太重,对运输来说又太轻,因此最后决定制造一种更重的运输直升机,同时升级休伊。
这个选择决定了以后十年重中空中机动行动的模式。
由于诸多原因,陆军空中突袭行动的概念与海军陆战队不同,所以很自然行动所需要的武器装备也不同。
支努干的大小直接涉及到休伊的变大。
陆军的战术家们坚持空中突袭的早期必须以班为单位进行。
这就让休伊可以大展身手。
同时技师们坚持陆军不应该超过UH-1B。
这就造成必须有一种界于休伊和中型运输直升机之间的新型战术直升机。
这时适当的支努干尺寸出现了。
由于同时推出了休伊和支努干,陆军加快了空中机动能力的规划。
最终陆军决定把支努干最为其标准中型运输直升机。
1962年7月国防部将CH-1B代号改为CH-47A。
二、性能指标(CH-47D):机组成员3名,机身长15.5米,旋翼直径18米,最大起飞质量22700千克,最高速度26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59千米/时,航程560千米,续航时间2.2小时,武器2门70毫米机关炮,装载质量10800千克,载重22680公斤时爬升率464米/分钟。
2、美国AH-1眼镜蛇直升机AH-1是贝尔公司为美国陆军专门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种“专门设计的专用的”武装攻击直升机。
60年代中期,美国陆军根据越南战场上的实际需要,迫切要求迅速提供一种高速的重装甲重火力武装直升机,用来为运兵直升机提供沿途护航或为步兵预先提供空中压制火力。
因为当时用普通运输直升机临时加机枪改装的火力援护直升机不仅速度慢,而且无装甲保护,火力也不强。
AH-1“眼镜蛇”直升机,是由贝尔直升机公司于60年代中期为美陆军研制的专用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当时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反坦克直升机。
由于其飞行与作战性能好,火力强,被许多国家广泛使用,经久不衰,并几经改型。
AH-1W直升机可灵活装载不同武器(能发射“陶”式/“狱火”两种导弹)。
AH-1F直升机在执行昼间武装侦察任务和安全巡逻任务方面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