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保护体系比较研究摘要:国家公园是国家乃至人类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必须通过严格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使其世代传承、永续利用。
发达国家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的经验;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起步较晚,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国内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问题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对中国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遗产资源多有启示。
关键词:国家公园;美国国家公园;比较;启示1国家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概念1.1什么是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名词译自英文的“National Park”,据说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Geoge Catlin)首先提出。
1832 a,他在旅行的路上,对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的影响深表忧虑。
他写到“它们可以被保护起来,只要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
之后,即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所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
1.2什么是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风景名胜包括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
2 中国和美国国家公园的概况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自然风景资源(山岳、岩溶、江河、湖泊、海洋、生物、沙漠、冰川、特殊地质地貌等)和人文景观资源(名胜古迹、人类遗址、陵园、园林艺术、社会风情、城乡风貌、现代工程等),使风景资源免遭破坏,让本国人民都有机会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和辉煌的历史古迹,都相继建立了国家公园或风景名胜区。
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美国黄石公园建立于1872 a。
一个世纪来,全世界已有124个国家建立了2600多个国家公园,其总面积约占地球陆地的2.6%。
2.1 美国的国家公园1910 a美国内政部长理查德·白林格(Richard Ballinger)倡议为各个国家公园制定“完整的和综合的规划(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Plan)”。
1914马克·丹尼尔斯(Mark Daniels)被任命为第一任美国国家公园“总监和景观工程师”(General Superintendent and Landscape Engineer),丹尼尔斯认为,美国国家公园需要系统规划(Systematic Planing)。
1916 a,美国景观建筑师学会的詹姆斯·普芮呼吁为每个国家公园制定“综合性的总体规划(Comprehensive General Plans)”。
但直到 20世纪30年代,大规模的综合性规划才得以开展。
大体来说,美国国家公园的规划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物质形态规划(Master Plan)阶段、综合行动计划(Comprehensive Action Plan)阶段和决策体系(Framework of Decision Making)阶段。
2.2 中国的国家公园1956 a在广东省肇庆市建立第一个国家公园——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自那以来,中国的国家公园事业得到迅猛发展。
1982 a设立了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风景名胜区,2001 a 设立了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2004 a 2月建设部批准设立城市湿地公园,2005 a 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湿地公园,2005 a 8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国家矿山公园,截至2006 a底中国的国家公园总数达1493座。
3比较中国和美国国家公园建立的标准在美国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公园必须满足“全国性意义”、“适宜性”和“可行性”的标准。
全国性:1)它是一个特殊类型资源的著名范例;2)它在国家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和特性;3)它能为休闲、娱乐或科学研究提供机会;4)它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真实的、完整的、未被破坏的资源类型。
适宜性:是指一个区域必须能代表一个自然或者文化主题,或一种娱乐资源,而这些在现在的国家公园系统中代表性不足,或没有被其它土地经营实体充分保护起来用于公众娱乐。
可行性:有足够的规模和相宜的结构,以确保资源的长期保护和供公众使用。
可行性因素包括土地拥有权,购买土地费,交通、资源遭受的威胁,需要多少职员以及开发要求。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评定条件比较笼统和概念化,在具体执行时模糊度和难度较大。
(1)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重要的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观独特,国内外著名,规模较大的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省级风景名胜区具有较重要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观有地方代表性,有一定规模和设施条件,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3)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具有一定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环境优美,规模较小,设施简单,以接待本地区游人为主的定为市(县)级风景名胜区。
4比较中国和美国国家公园规划设计机构美国国家公园规划设计由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的丹佛规划设计中心全权负责,独家垄断操作。
这一方面保证了规划设计的质量,另一方面又阻止了违反规划的事情发生。
丹佛规划设计中心有职员665人,其中有风景园林师,生物、生态、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还有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专家。
国家公园的单体设计也是丹佛规划设计中心负责,以便保证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单体设计的一致性。
施工监理工作也是由丹佛规划设计中心负责。
规划设计另一个特点是规划设计在上报以前必须先向当地及州的国民广泛征求意见,否则参议院不予讨论。
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缺乏国家的规范管理。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单位有各级城市规划院、园林规划建筑设计院(所)、大专院校的有关院系设计单位等等。
这些规划设计单位在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规划设计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的问题很多,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有自身独特的要求,涉及许多专业、学科、保护、建设、管理多个方面。
并不是任何人、任何设计机构都能规划设计得很合理、很好的。
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资质。
5比较中国和美国国家公园保护监督机制美国国家公园保护监督机制在监督机制上,美国国家公园坚持依法监督和公众参与。
美国国家公园的保护是建立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上的,几乎每一个国家公园都有独立立法,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各项政策也都以联邦法律为依据。
同时,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重大举措必须向公众征询意见乃至进行一定范围的全民公决,如各种环境分析和公众参与,在任何规划层次之中都要予以考虑,这使得公园主管部门的决策不得不考虑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而非部门利益的最大化,也使管理机构本身几乎没有以权谋私的空间。
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监督机制我国风景名胜区的法制完善度和公众参与度却相对比较薄弱,我国《风景名胜区条例》虽然确立了风景名胜区开发的听证基本制度,但是听证的实际效果却并不尽人意。
很多地方的听证,实际上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利用成为证明破坏性开发合法性的依据。
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社会上虽然有很多团体和个人对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非常热心,却不得其门而入。
6比较中国和美国国家公园经济管理的差异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人员都由总局任命和调配。
工作人员分固定职员和临时职员、志愿人员。
聘请临时职员可以满足旅游旺季的需要。
对于职员都要求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而且还要进行上岗培训。
培训时主要学习国家公园历史、游客心理、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生态学、考古学、法律法规、导游讲解和救生知识等。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的最高宗旨是:(1)切实保护好国家公园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2)向国民提供宣传、讲解、培训、科普知识等方面的服务,把国家公园当作一个大自然博物馆。
美国的国家公园管理经费主要是靠国会拨款维持日常运转,其中很少一部分来自国家公园的门票收入。
但是如果要开展社会活动,如出版书刊、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教育、筹集资金、帮助公园购买土地、到议会开展游说活动等就要依靠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筹措。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绝对不会下达创收经济指标,防止公园借口乱搞开发项目。
美国的368个国家公园中只有136个公园收入门费其余许多是免费开放。
入门费价格很低,如约瑟米提国家公园每辆车收入门费5美元,黄石国家公园收入门费10美元,比一些大城市在市区停车半天的收费还便宜,而且可以连续5~7天有效。
全美国家公园游人多达217亿,但一年的入门费总计为7000万美元,每人每年平均才花0125美元的门票。
这个消费标准,充分体现了国家公园事业的社会公益性。
目前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人事管理比较落后,缺乏应有的人才引进机制和竞争机制。
而且专业管理人员十分缺乏,人员整体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很落后。
除风景名胜区的高层领导人员进行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基层只重视酒店服务生和导游人员的培训,而其它管理方面的人才培训更本谈不上。
我国目前的风景名胜区日常运转经费主要来源于门票、餐饮、住宿、土地转让、开发项目以及少量的政府拨款。
一要吃饭,二要发展,这也是造成风景名胜区管理混乱和开发利用失控的部分原因。
政府一方面应该下大力气,从财政上给予长远的、稳定的、一定数量的正常运转经费,另一方面要让风景名胜区领导端正风景名胜区管理思想,提高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意义的认识。
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经济体制、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经济基础的不同,其次才是国民素质、国民思想和国民对风景资源保护的观念和认识不同。
7比较中国和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设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美国国家公园有一个完整的国家公园系统,实行国家、地区和公园的三级垂直管理体系,其最高行政机构为内务部下属的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于1916年,负责全国国家公园的管理、监督、政策制订等,下设7个地区局,分别为首都地区、北部地区、东南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西部山区地区、阿拉斯加地区,这些地区局直接管理所属区域的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地方政府不参与国家公园的管理。
以“管家”自居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负责公园内的资源保护、参观游览、教育科研等项目的开展及特许经营管理。
地区局下面再设16个公园组支持系统。
一般是将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类似的公园组成一个公园组,以便按其资源类型和特色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
国家公园管理局设局长一名,副局长一名。
下设对外事务部和国际事务部。
对外事务部下设立法与国会事务处、公众与旅游事务处。
另外有5名局长助理分管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