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
春:春回大地风和日丽春和景明莺飞蝶舞春风化雨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柳暗花明傍花随柳春寒料峭春色满园春山如笑春意阑珊春雨如油鸟语花香燕语莺啼冰消雪融枯木逢春满园春色
夏:炎炎盛夏夏树苍翠夏意正浓阴雨季节骄阳似火一碧万倾暑气蒸腾郁郁葱葱挥汗如雨艳阳高照八月流萤烈日当头酷暑难耐夏雨雨人秋:红叶缤纷黄叶飘零丹枫迎秋玉露生寒秋高气爽红叶似火秋高气爽橙黄桔绿叶肥红瘦一叶知秋秋风习习硕果累累天高云淡秋菊傲霜冬:冰花玉树天寒地动林似银收琼楼玉宇冰天雪地寒冬腊月大雪纷飞万木凋零寒风刺骨白雪皑皑傲霜斗雪傲雪凌霜岁暮天寒天凝地闭
秋菊诗(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陈毅《秋菊》是咏物诗,是吟咏自然界植物。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
形象含蓄,诗意饱满,立意和境界的高远。
秋菊的坚贞品性,也是人的高尚情操的象征。
象征革命者不怕困难和白色恐怖的崇高品质和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理想。
墨梅的写作背景
梅的创始,和文学有密切关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地歌颂梅花的丰神和风骨,使人们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珍爱的感情,“无声之诗”的画继之而起,侮花也就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了。
当时对画梅最有创造和贡献的当推释仲仁和扬补之。
仲仁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
王冕正是接受了华光、扬、汤一派的传统,孜孜不倦地学习梅花谱和梅花篇,在这基础上,发挥了他的艺术才能。
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诗先在一、二句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句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石灰吟的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