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梁平法施工图识图及计算

三、梁平法施工图识图及计算


④梁侧钢筋的标注规则。
梁侧钢筋分为构造配筋和受扭纵筋。当梁的腹板高度 ≥450mm时,就需要配置构造梁侧钢筋,构造钢筋用大写字
母G打头,接着标注梁两侧的总配筋量,且对称配置。例如
G4φ 12,表示在梁的每侧各配2φ 12构造钢筋。 受扭纵筋用 N 打头。例如 N6φ 18 ,表示梁的每侧配置 3φ 18的纵向受扭钢筋。
当梁的腹板高度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
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
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
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
于200mm。拉筋直径一般与箍筋相同,间距常取 为箍筋间距的两倍。此处腹板的截面高度:对矩形 截面,有效高度;对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 缘高度;对T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64
• 如6Φ 25 2(-2)/4表示上排纵筋为2Φ 25,不伸入支座;
下排纵筋为4Φ 25,全部伸入支座。如果在梁的集中标注中
已经注写了下部通长筋,则在此不需要重复标注。
65
钢筋
上部通长 纵筋
上部支座非 通长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3)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标注 当多数附加箍筋和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法施 工图上统一注明,否则直接画在平面图的主梁上, 用引出线标注总配筋数(附加箍筋的肢数注在括 号内),少数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上部通长 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④上、下均有通长钢筋,表达为 “上部通长筋;下部通长筋” 例: 2 22;4 20
2φ20;4φ18 2φ20 上部两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的 HRB335钢筋 4φ18 下部两跨通长筋均为4根直径18mm的 HRB335钢筋在中间
2φ16;2φ20+ 2φ18 2φ16 上部3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16mm的HRB335 钢筋 2φ20+ 2φ18 下部两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 的HRB335钢筋和2根直径18mm的HRB335钢筋,其 中2φ20放在角部, 2φ18放在中间
(XX)、(XXA)或(XXB )
(XX)、(XXA)或(XXB)
注: (XXA)为一端有悬梁,(XXB)为两端有悬梁,悬梁不计入跨数。 15
梁编号:应按表中的规定标注, 如KL7(5A) 表示第7号框架梁、5跨,一端有悬挑。
L9﹙7B﹚表示第九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16
屋面框架梁(两端为 柱) WKL
1)梁编号 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组 成,具体表示见表。
梁类型 代号 序号 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
楼层框架梁
屋面框架梁
KL
WKL
XX
XX
(XX)、(XXA)或(XXB)
(XX)、(XXA)或(XXB)
框支梁
非框架梁 悬挑梁 井字梁
KZL
L XL JZL
XX
XX XX XX
(XX)、(XXA)或(XXB)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 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在原位进行标注 备注: 施工时,原位标注优先。
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原位标注
钢筋标注原则
集中标注一般包含哪些钢筋?
上部通长筋、下部通长筋、箍筋、架立筋、侧面钢筋(腰筋、扭 筋) 思考:集中标注中哪些是必须要标注的? 1、梁编号;(必注) 2、梁的截面信息; (必注) 3、梁的箍筋信息; (必注) 4、梁的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必注) 5、梁的下部通长筋; (选注) 6、梁的侧面纵筋信息; (必注) 7、梁顶面标高高差; (选注) 原位标注一般标注哪些钢筋? 左支座筋、右支座筋、架立筋、侧面钢筋、上部钢筋、下部 钢筋、箍筋、吊筋、次梁加筋
22 5 22 2 42 5 42 5 22 5
22 5
22 5
0 5 6
0 5 6
41 0
0 5 6
22 5
22 5
0 5 6
8 @ 1 0 0
41 0
8 @ 1 0 0
41 0
8 @ 1 0 0
41 0
8 @ 2 0 0 11 22 5
KL-1(3)300×600 — 梁编号(跨数)截面宽×高。 φ8@100/200(2) 2Φ25 G2φ12 — 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 区间距(箍筋肢数)。 —— 通长筋根数、直径。 —— 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上部支 座非通 长纵筋
架立筋
上部支座非 通长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架立筋与受力 筋搭接
架立钢筋设置在梁受压区的角部,与纵向受力钢
筋平行。其作用是固定箍筋的正确位置,与纵向受力 钢筋构成骨架,并承受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而产生 的拉应力,以防止发生裂缝。
梁上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钢筋外边缘之间 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
一、导入
(图片展示)
梁中常见钢筋形式
箍筋
上部纵筋
侧面构造纵筋
h
截面高度
b
下部纵筋 截面宽度
预习11G101-1图集P26--29,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梁平法施工图有哪两种注写方式?
2、说出以下符号的含义。 KL WKL KZL
XL
KL3(2A) Φ 10@100/200(2)截面尺寸注写: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 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 b×h1×h2
bXh1/h2 如300 X700/500
h1 (700)
(700)
h1
(500)
h2
b (300)
b (300)
30
h2 (500)
②箍筋的标注规则
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用斜线“/” 分隔,肢数写在括号内。当抗震结构中的框架梁 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和肢数时,也可用斜线“/” 将其分隔开表示。
• 附加箍筋或吊筋的几何尺寸应按照标准构造详图,结合其
所在位置的主梁和次梁的截面尺寸确定。当梁的集中标注
的内容不适用于某部位时,可在该部位作原位标注,施工 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标注
吊筋
附加箍筋
梁高>800吊筋 弯起60°、梁 高≤800吊筋弯 起45°构造
尺寸
高度h
宽度b
加腋梁截面尺寸注写:当为加腋梁时, 用b×h 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为腋高。
300 750 Y500 250
C2 (250)
C1 (500)
(250) C2
C1 (500)
27
Y500×250 Y:加腋 腋宽:500 腋高:250
加腋框架梁
加腋
加腋
加腋 (梁高度变化)
非加密区箍筋: Φ6@200mm
φ8 @100(4)/200(2)表示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 100mm的4肢箍筋,非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200mm 的2肢箍筋,箍筋为II级钢。
12φ8@100(4)
φ8@200(4)
端部加密区箍 筋12φ8@100(4)
中部非加密区箍 筋φ8@200(4)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

2)梁下部纵筋
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上下分
开,上排的纵筋在前,下排的纵筋在后。如6Φ25 2/4表示上 排纵筋为2Φ25;下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当同排纵 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 写时将角筋放在前面。当梁下部纵筋不全伸入支座时,将梁 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注写在括号内。
•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 规格的纵筋相联表示,并将角部钢筋写在“+”号 前面。例如2φ25+2φ22 表示2φ25放在角部, 2φ22放在顶梁的中部。
• 当梁上部支座两边的纵向筋规格不同时,须在 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上部支座两边纵筋相同 时,可仅在支座一边标注,另一边可省略标注。
径);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
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多于两层时,两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
的中距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
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如图3-4所示。
图3-4 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
上部通长 纵筋
① 上部只有通长受力筋,没有 架立筋,直接写通长筋筋的根数、 级别和直径
L
G2Φ 14 N2Φ 16
6Φ 25 4/2
2Φ 25;4Φ 22
2Φ 25+(2Φ 22)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梁 平 法 施 工 图 的 表 示 方 法
截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
集中标注
表达梁的通用数值
平 面 注 写 方 式
原位标注
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平法梁的标注
平面注写方式,系在两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原位标注
————————————
(-0.05)
—— 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
负号表示低于结构层标高。
图13.2.9 集中注写的形式
集中标注
①梁截面标注规则 ②箍筋的标注规则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 ④梁侧钢筋的标注规则。 ⑤梁顶高差的标柱规则
1)梁编号
① ② ③ • 梁类型代号 序号:阿拉伯数字1,2,3,4…… 跨数:柱或墙为梁的支座,相邻的两个支座之间为一跨 有无悬挑代号:一端悬挑注写A, 两端悬挑为B
结构层0.05m。
练习:识图集中标注
WKL1(2 B)300 650
8 @100(4) / 200(2)
2 22 ;6 25 2/4 G4 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