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中的纳税筹划问题研究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要面临多个纳税方案的选择,不同的税务处理方式导致的最终缴纳的税负有所差异,而税负的轻重关系到企业的实际利益。
为使企业的纳税选择在符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税收负担,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就要进行相关的纳税筹划。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进行纳税筹划,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国际现象,是企业理财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房地产业竞争日益加剧,同时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政策来控制房价,这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
众所周知,税费是房地产企业的一项重大支出,因此合理地进行纳税筹划,降低企业税费,增加企业竞争优势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企业龙头万科公司为分析对象,对房地产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问题进行探究。
1 绪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越来越多的企业决定通过专业的税收筹划,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投资等行为进行统筹安排,尽可能地减轻企业税负,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我国政府在2008年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该法案在推动我国企业税收规范化与合理化的同时,也对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出了挑战。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1.1.1 研究背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以税收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税收政策与法规限制着企业的经营与投资活动,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实现了“四个统一”①,有效促进了不同形式间企业的税收平等,改革了税收优惠体系,规范了所得税计算和扣税的标准,为公司间竞争创造了平等的外部条件。
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随着税法体系的完善,国内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税收筹划工作,以求在不违背政府税收政策和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自身税收负担,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增加竞争优势。
①国家税务总局网站,2009年3月1.1.2 选题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实施,促进了我国企业税收的规范化与合理化,为企业竞争创造了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同时也对企业的税收筹划提出了挑战。
税收筹划不仅能有效节约企业税收成本,减少纳税额,提升公司税后利润,也可以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拓展企业自身价值,实现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但是企业应当在哪些环节进行纳税筹划,怎样筹划能够达到最优效果,筹划方式是否符合我国税收相关政策和法规,其中又存在何种风险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实施税收筹划时应当考虑的方面,也是本文所探讨的重点及选题意义所在。
1.2 文献综述1.2.1 国外文献综述西方国家自19世纪中期便已开始税收筹划的相关研究。
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汤姆林爵士正式提出了税收筹划的思想,他针对“税务局长诉曼斯特大公”案,作出了纳税筹划的相关表述:“纳税人如果能够依照法律要求规划自身经营行为,减少自己税负,那税务机关就无权强迫他多纳税①。
”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
之后几十年间,西方国家的税收人员和相关学者不断深化对于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
直至1980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研究税收筹划相关理论及其实践方法的相关书籍。
这中间包括梭耳斯(P.C.Soerse)编著的《税收及信托研究》,而仕龙则深入探究了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方法和理财手段。
在西方国家,企业方面的税收筹划主要针对所得税实施规划和安排,美国南加州大学的W.B.梅革斯教授在其著作《会计学》中对企业所得税的相关筹划进行了详细论述,他谈到:“国家税收政策不断变化,以此发展出专门从事企业相关税务筹划的新兴职业。
许多企业开始聘请专门的税务专家来帮助公司规划经营管理活动,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9年颁布了第12 号会计标准,对各国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方法进行了统一规范。
1.2.2 国内文献综述我国对于税务筹划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1990年前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税收筹划行为才相应地被国内企业所认同。
1994年,唐腾翔与唐向编著的《税收筹划》一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税收筹划的理论和实践方①计金标.《税收筹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法,由此开启了我国税收筹划研究的篇章。
中国国内自2001年开始对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系统研究,张阿芬从企业经营、投资、效益改革等方面探讨了所得税的税收筹划问题。
2007年,马启明从企业组织形式、投资方式等七个方面,对企业的税收筹划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
梁叶芍于2010年在其编著的《中小企业所得税筹划的五种办法》中从及时列支费用、恰当运用资产折旧、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法、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选择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等五个方面探讨了税收筹划的相关方法。
客观来讲,虽然国内近年来对于税收筹划理论的研究成果和相关书籍颇多,但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完善,比如对税收筹划合理性的研究不够彻底,定义和范畴相对模糊,研究方式匮乏等等。
而且我国对于税收筹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税收筹划的积极意义和方法上,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规避与控制的研究成果较少。
2 纳税筹划基本理论纳税筹划的概念自1935年提出至今已有八十年历史了,在西方国家的纳税人和企业中间早已普及。
而对于中国国内的许多企业来说,依然对纳税筹划的概念和原理不甚明了。
因此,明确纳税筹划的基本理论,对于企业合理规划自身经营和投资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2.1 纳税筹划的概念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税收筹划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解读。
本文参考中外文献,综合中外有代表性的观点,对于税收筹划的概念及其与偷税避税等概念的区别进行探究。
2.1.1 纳税筹划的涵义美国南加州大学的W.B.梅格斯教授①认为“人们合法地安排自身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尽可能低的税收,其使用的方法可以称为税收筹划。
”而国内著名税务专家唐腾翔教授②认为“税收筹划是指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企业通过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尽可能获得节税的税收收益。
”可以看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税收筹划的定义也逐渐趋于规范化,综① W.B.梅格斯,R.F.梅格斯,《会计学》②唐腾翔,《税收筹划》合中外各方观点,可以得出税收筹划就是“企业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税收政策为导向通过对自身的经营管理等活动的事先规划与安排,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以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的行为。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不仅仅是为了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其最终目标是使企业的税后利润最大化或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风险与收益并存,税负最轻的方案因为相关风险,并不一定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刻意追求税款的减少反而会让企业总体收益下降,导致筹划失败。
2.1.2 纳税筹划与避税、偷税差异分析1.纳税筹划与避税、偷税的相似点从表面上来看,税收筹划与偷税、避税都是使企业税收负担最小化的形式。
偷税是指纳税人使用如漏报、少报、不报应税收入,藏匿财产、伪造账证,甚至贿赂税收官员等非法手段逃避纳税责任的违法行为;避税则是纳税人利用税法中的漏洞,进行适当的财务处理,在遵守税收法律的基础上达到节约纳税的目的。
而纳税筹划是纳税人通过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事先规划,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以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的行为。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是我国税法鼓励的合理理财方式。
2.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避税是相较于偷税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是纳税人采取合法手段来规避自身纳税义务的行为。
但是许多国家政府认为,避税是部分纳税人有意利用税法的漏洞,来规避纳税义务的行为,是滥用税法的表现。
避税虽是以合法手段来逃避纳税义务,但其造成的后果与偷税一样危及国家税收,致使国家财政损失。
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在于:(1)范围不同。
避税包括一切能够减轻企业自身税负的手段和方式,因此其范围相对于税收筹划来说更为广泛。
(2)目的不同。
纳税筹划的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避税单纯为了躲避企业的纳税义务和负担。
企业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因此在税收筹划时不会一味地选择税负最低的方案。
(3)采用的方法不同。
避税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可以不择手段,而纳税筹划是以最大化企业价值为导向的理财活动,通常要进行多重考虑和细致规划。
3.税收筹划与偷税的区别偷税是指纳税人采用漏报、少报或者不报应税收入,藏匿财产、伪造账证,甚至贿赂相关税收人员等非法手段逃避纳税责任的违法行为。
税收筹划与偷税的区别在于:(1)合法性差异。
偷税逃税是违法犯罪行为,而纳税筹划是税法允许的企业理财行为,是合法地对经营投资活动的规划。
(2)时间差异。
偷税行为是在企业应纳税额已确定的情况下,使用违反国家税法和税收政策的手段,逃避缴纳税负的义务;而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纳税义务发生以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和安排,使其应税额降至最低的行为。
2.2 税收筹划的原则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企业的各项收入总和减去成本和费用后的余额。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是一项财务处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众多方面。
进行纳税筹划,不仅可以减轻企业税负,同时也可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更好地展现纳税筹划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合理地减少企业税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实际税收筹划时,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2.2.1 合法性原则纳税筹划与偷税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具备合法性原则,其中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要以依法纳税为前提。
税法是企业与政府税收征纳关系的媒介和标杆,企业作为纳税义务人,理应遵守税法和相关政策的要求,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以达到合法节税的目的;再者,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密切关注相关法规及政策的更改,并以此完善自身纳税筹划活动。
2.2.2 事先筹划原则该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自身的税收筹划时,必须在纳税义务产生以前,对经营管理活动采取事先规划和控制,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税负,达到纳税筹划的节税目的。
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规划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来合法控制企业的纳税义务的产生。
2.2.3 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前应计算成本效益,以此来分析该项筹划方案经济上的可行性。
我们需要知道,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包括机会成本在内的相关经济成本。
因此为了使税收筹划方案得以完美实施,应考虑其收益和成本直接的量化差异,以最小的经济成本实现最大化的企业价值。
2.2.4 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将纳税筹划看做企业经营系统中的一个单元,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需要以企业合理理财作为总目标。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过程涉及企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