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的原理导学案
(5)按课文实验1、2,并参照图15.1—3、图15.1—4组装实验器材,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2.总结实验结论
(1)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数值和实验结论。教师将几组数值记于事先画好表格的小黑板上。
(2)实验表明:
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F·s(焦)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焦)相等,即使用杠杆不能省功;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F·s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相等,即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功。
点拨:
1、功的原理:功的原理
①使用机械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②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在斜面中上如何应用的,可得出()。
2.提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
可以省(),或省(),或改变(),使用()等好处。
4.例题:课本章后习题3、4。
练习检测
1.机械师设计制造的任何机械都遵循____原理,使用机械的目的是省____或者省____,但不能省____。
2.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所用的推力就是物体重的____。可见,当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斜面越长推力越____,即越省____。
3.有一斜面高h=1米,长L=4米,重200牛的重物在沿光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到达斜面顶端,根据功的原理。F=____牛,斜面对重物的摩擦力为____牛,如果斜面高度不变,要使拉长更小些,则必须使斜面的长度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九年级物理科导学案总第_节
备课日期:12月10日教出日期:月日备课人:夏国元审核人:学生姓名:
课题: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二)
学习
目标
1、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不省功。难点: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3)测量砝码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起始位置。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米)和手移动的距离s(米)。
(4)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4.用一根杠杆把一个重120牛的物体匀速举高0.3米,而杠杆的动力作用点下降0.9米,则动力做的功是____焦,动力是____牛,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____(不计杠杆的重力和摩擦阻力)。
5.山区里常常可看见挑夫挑着重物上山,在斜坡上走S形路线,他们这是为了()
A.使人做的功少一点B.使人省力一些
C.不为什么,这是他们的习惯D.以上说法都不对
课后
反思
(1)实验目的: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对杠杆(或滑轮)做的功与杠杆(或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2)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
图15.1—3,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
图15.1—4,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钩码重G=mg。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和要求
导学
复习巩固: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和()。
2、计算功的公式是()功的单位是()。1J=___________
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省距离。是不是也能省功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自主学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实验l、2。
学生自己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A.甲多B.乙多C.一样多D.不能比较
11.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用拉力F=15牛将重物匀速提升2米,若滑轮的重力及摩擦不计,则拉力做的功为()
A.15焦B.30焦C.60焦D.90焦
12.如图所示。将绳子的一端拴在光滑斜面的顶端,使绳绕过圆木,用手拉住绳子的另一端,将圆木拉上斜面。已知圆木的质量为20千克,斜面长4米,高1米,不计摩擦,求手的拉力和拉力所做的功。
(B)利用任何机械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手所做的功;
(C)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D)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9.某斜面高是长的1/3,若不计摩擦,600牛顿重物沿斜面匀速上推时,推力的是:( )
(A)200牛顿(B)1800牛顿(C)300牛顿(D)720牛顿
10.用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将同一物体升高1米,如果不计摩擦和滑轮重,那么拉力F所做的功是()
6.光滑斜面长4米,高1.5米.将重200牛顿的物体沿斜面推上去,推力至少是________牛顿。
7.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在不考虑各种损失的情况下,总是能够省力的有:__________。
(A)杠杆;(B)定滑轮;(C)动滑轮;(D)轮轴;(E)斜面。
8.“功的原理”就是:()
(A)物体做功决定于力的大小和物体受力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