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力古代汉语一二单元知识点

王力古代汉语一二单元知识点

绪论古代汉语一般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系统,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文言。

学习重点为古汉语词汇。

学习方法为大量阅读,背诵名篇,使用辞书,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

鄭伯克段于鄢(隱公元年)一、字詞:1.邑,說文:“國也,從囗。

先王之制有大小,從卩。

”“邑”後變爲“右耳刀”,表地名。

2.都,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

從邑,者聲。

《周禮》:“距國王百里曰都。

”《左傳•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

”3.厭,此是壓之古字。

作滿足講,古字爲猒。

《說文•甘部》:“猒,飽也,足也。

從甘肰(肰,犬肉也)。

”後以“厭”借爲之,厭則加土爲壓,猒字遂廢。

4.鄙,《說文•邑部》:“五酂爲鄙。

”段注:“五百家也。

《春秋》經傳“鄙”字多訓爲邊。

”5.斃,《說文•犬部》有獘,“頓仆也。

……《春秋傳》曰:與犬,犬獘。

或從死。

”杜預注:“斃,踣也。

”6.聚,《說文•乑部》:“聚,會也(按,乑,衆立也。

從三人)。

一曰邑落爲聚。

”此處聚爲動詞。

杜預注:“完城郭,聚人民。

”7.襲,《說文•衣部》:“左衽衣也。

從衣,龖省聲。

”“襲擊”爲假借義。

8.寘,《說文新附》:“寘,置也。

”9.既,《說文•皀部》:“小食也。

”表示進食之後,34.與35.“即,36.即食也”正相反。

引申爲“完了”之義。

10.獻,《說文•犬部》:“宗廟犬名獻,犬肥者以獻。

”11.羹,《說文》釋爲“五味和羹”。

小篆從羔從美。

12.舍,《說文•亼部》:“市居曰舍。

”假借爲捨,後爲假借義加手旁。

二、語法1.雙賓語:謂之京城大叔。

不如早爲之所,永錫爾類2.複雜謂語:爾有母遺(連動)、使居之(兼語)3.前置賓語:姜氏何厭之有、敢問何謂也、其是之謂乎4.判斷句:制,岩邑也5.使動用法:驚姜氏,無生民心6.兼詞:虢叔死焉,公伐諸鄢7.分數表示法: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小九之一三、通假字、古今字1.莊公寤生。

(寤通啎)2.食舍肉。

(舍後作捨)3.闕地及泉。

(闕通掘)4.永錫爾類。

(錫通賜)四、文化知識1.古女子貴族女子姓名: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武爲公之諡號,姜爲申國姓。

2.城牆長度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爲一雉:都成過百雉。

3.古兵制,一乘戰車甲士三人,步卒72人:帥車二百乘以伐京4.古封疆制度:封土植樹,以爲疆界;疆界之官稱封人。

孔穎達正義引《周禮•封人》:“掌爲封而樹之。

”齊桓公伐楚(僖公四年)背景材料:《左傳•僖公三年》:“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蕩公。

公懼,變色,禁之不可。

公怒,歸之,未之絕也。

蔡人嫁之。

”杜預注:“爲明年齊侵蔡傳。

”一、字、詞1.侵,《說文•人部》:“漸進也。

”此本義。

《左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2.潰,《說文•水部》:“漏也。

”此本義。

3.虞,《說文•虍部》:“騶虞也。

”借爲猜度、料想之虞。

4.履,《說文•履部》:“足所依也。

”此爲名詞義。

文選中爲動詞。

5.縮酒,字本作莤。

《說文•艸部》:“禮祭,束茅加於裸圭而灌鬯酒,象神歆之也。

《春秋傳》曰無以莤酒。

”《周禮•甸師》“共蕭茅”鄭玄注:“蕭字或爲莤,讀爲縮。

束茅立之祭前。

沃酒其上,酒滲下去,若神飲之,故謂之縮。

”二、通假字、古今字1.無以縮酒。

(縮通莤)2.王祭不共。

(共後作供)三、語法複雜謂語:楚子使與師言曰。

(兼語式)前置賓語:寡人是征,寡人是問。

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語氣詞:五侯九伯,女實征之。

君其問諸水濱判斷句: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小句做賓語: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宮之奇諫假道(僖公五年)背景材料:《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産之乘、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

公曰:‘是吾寶也。

’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

’公曰:‘宮之奇存焉。

’曰:‘宮之奇之爲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暱之,雖諫,君將不聽。

’乃使荀息假道於虞。

”一、字詞1.假,《說文•人部》:“非真也。

”《又部》:“叚,借也。

”後假借字作“假”。

2.寇,《說文•部》:“暴也。

從攴從完。

”實際金文作像持杖於房中拷打人形,正爲外來施暴者之形象。

3.翫,《說文•習部》:“習猒也。

”按此與玩字異,“玩”義與弄相近。

4.府,《說文•廣部》:“文書藏也。

”又“庫,兵車藏也。

”按,藏(zng),倉庫。

5.馮,《說文•馬部》:“馬行疾也。

從馬仌聲。

”此借作依憑字(依憑字或作憑)二、古今字、通假字1.不唯偪乎?(偪,古逼字)2.吾享祀豐絜。

(絜通潔)三、語法:1.判斷句:虢,虞之表也。

2.賓語前置:一之謂甚、其虞虢之謂也、將虢是滅、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惟德是輔。

3.句中語氣詞:其可再乎、不唯偪乎、鬼神非人實親、明德惟馨、惟德翳物。

4.詞類活用:虞不臘矣。

四、文化知識1.晉、虞、虢之間之關係:太伯周太王虞仲(古公亶父)王季文王武王成王叔虞(晉)虢仲(西虢)北虢虢叔東虢2.桓莊之族,指獻公同族之群公子。

晉文侯弟成師於晉昭侯元年(前745)封爲曲沃桓叔,傳子曲沃莊伯,莊伯傳子曲沃武公。

晉侯緡二十八年(前679),武公滅晉侯,周王命曲沃武公爲晉君。

其子爲晉獻公。

燭之武退秦師(僖公三十年)背景材料:《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

”故本傳“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亂於晉,且貳於楚也。

”杜預注:“文公亡過鄭,鄭不禮之。

”一、字詞1.軍,篆文字形象以車圍之形。

古於野外臨時駐軍,必以戰車圍成一圈以爲臨時營壘,營門則以二車交搭其轅而成,故軍營門稱轅門。

以篆文字形,“軍”常用作動詞“駐軍”之意。

此乃兼類詞。

2.危,《說文•危部》:“在高而懼也。

”字形從人踞崖上,而下有人形,爲墜落之人。

故危有高義,又有懼義。

引申爲危險。

3.陪,《說文•阜部》:“重土也。

”爲土上加土,故有增加義。

4.戍,《說文•戈部》:“守邊也。

”爲人持戈形。

二、古今字、通假字1.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舍後作捨)2.共其乏困。

(共後作供)3.若不闕秦。

(闕通缺)4.失其所與,不知。

(知後作智)三、語法1.省略於的處所補語:晉軍函陵,秦軍氾陵。

2.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

3.使動用法:越國以鄙遠。

4.賓語前置:夫晉何厭之有?5.雙賓語:且君嘗爲晉君賜矣。

6.兼詞:將焉取之?7.虛詞“微“表排除之否定。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四、文化知識1.朝濟而夕設版焉——古代築牆(包括城牆)常用版築法:建木樁於兩端,縛夾版,中間填以潮土,用築築實,拆除夾版便成堵牆。

故後名建築。

蹇叔哭師(僖公三十二年)一、字詞:1.殯,《說文•歹部》:“死在棺,將遷葬柩,賓遇之。

”“將遷葬柩”王筠《說文句讀》謂文有訛脫。

2.柩,《禮記•問喪》:“三日而殮,在床曰屍,在棺曰柩。

” 《說文•匚部》:“柩,棺也。

”段玉裁注:“棺柩義別。

虛者爲棺,實昔爲柩。

”3.軼,《說文•車部》:“車相出也。

”4.訪,《說文•言部》:“汎謀曰訪。

”5.陵,《說文•阜部》:“陵,大阜也。

”(阜,大陸也。

又,高平曰陸。

)二、古今字: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辟後作避)三、語法1.複雜謂語:卜偃使大夫拜,將有西師過軼我。

2.主謂詞組作主語、謂語:師之所爲,鄭必知之。

3.主謂詞組作賓語:吾見師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4.判斷句:其南陵,夏后臯之墓也。

5.兼詞:穆公訪諸蹇叔、殽有二陵焉、余收爾骨焉。

6.“焉”作代詞:公辭焉。

四、古文化知識1.古殯葬制度:《禮記•王制》:“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日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

”2.將殯于曲沃:晉文公之祖父武公因曲沃而兼有晉國,其祖廟皆在曲沃,故文公死,必殯於曲沃,有死後辭別祖廟之意。

《禮記•檀弓下》:“喪之朝也者,順死者之孝心也(鄭玄注:“朝謂遷柩於廟”)。

其哀離其室也,故至於祖考之廟而後行。

殷,朝而殯於祖;周,朝而遂葬。

夫爲人子之禮,出必告,反必面,以盡孝子之情。

今此所以車載柩而朝,是順死者之孝心也。

”晉靈公不君(宣公二年)背景材料:靈公,晉襄公太子。

《史記•晉世家》:“七年八月,襄公卒。

太子夷臯少,晉人以難故,欲立長君。

……使士會如秦迎公子雍(襄公弟)……太子母繆嬴日夜抱太子以號泣於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而外求君,將安置此?’出朝,則抱以適趙盾所,頓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屬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賜;不材,吾怨子。

”今君卒,言猶在耳,而棄之,若何?”趙盾與諸大夫皆患繆嬴,且畏誅,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臯,是爲靈公。

一、字詞1.蹯,古字爲番。

《說文•釆部》:“番,獸足謂之番。

從釆,田象其掌。

”按釆象爪甲分佈形,後借作次數之番,獸掌義再加足旁。

2.驟,《說文•馬部》:“馬疾步也。

”引申爲屢次,又引申爲暴疾。

3.賊,《說文•戈部》:“敗也。

從戈,則聲。

”即毀壞義,於人則爲殺害。

4.鮮,《說文•魚部》:“鮮,魚名,出貉國。

從魚鱻省聲。

”借爲尟。

《說文•是部》:“尟,是少也。

”5.餓,《正字通•食部》:“餓,饑甚。

”《淮南子•說山》:“寧一月饑,無一旬餓。

”二、古今字、通假字1.厚斂以彫牆。

(按此爲本字,彫後多作雕)2.而觀其辟丸也。

(辟後作避)3.宰夫胹熊蹯不孰。

(孰後作熟)4.三進及溜。

(溜,古水名。

通霤)5.袞職有闕。

(闕通缺)6.宣子田於首山。

(田後作畋)7.舍其半。

(舍後作捨)8.亡不越竟。

(竟後作境)9.自詒伊慼。

(詒通貽)三、語法1.名詞活用爲動詞:晉靈公不君。

2.兼詞:置諸備、善莫大焉。

3.前置賓語:則莫之繼也。

4.使動用法:晉侯飲趙盾酒。

5.爲動用法:提彌明死之。

齊晉鞍之戰(成公二年)背景材料:《左傳•宣公十七年》:“春,晉侯使郤克征會於齊,齊頃公帷婦人使觀之。

郤子登,婦人笑於房。

獻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涉河!’”一、字詞:1.陳,兼類詞。

《說文•阜部》:“陳,宛丘,舜後滿所封,從阜,從木,申聲。

”假借爲陳列之陳,又引申爲兵列之陳。

陣是後起字。

2.御,《說文•彳部》:“使馬也。

從彳從卸。

馭,古文御。

”3.翦,《說文•羽部》:“羽生也(段注:“羽初生如前齊也”)。

從羽前聲。

”按,古多用此爲剪除、剪滅字。

前爲古剪字。

後前借爲前進之前,又加刀造剪字。

4.滅,《說文•水部》:“盡也。

從水。

”5.朝,《說文•倝部》:“旦也。

”(倝,日始出,光倝倝也。

)字象日出於林莽之間,而月未落也。

6.介,《說文•八部》:“畫也。

”但甲文象人前後有皮甲遮護之形,本義當爲皮甲。

7.絕,《說文•糸部》:“斷絲也。

從刀從卩。

古文絕象不連體,絕二絲。

”甲文、金文像以刀斷絲,本義即爲斷絕,從絲取義。

8.鼓,象人持杖擊鼓形。

9.矢,《說文•矢部》:“弓弩矢也。

”10.病,《說文•疒部》:“疾加也。

”引申指疾苦、疲憊、貧困、失敗等。

11.集,《說文•雥部》:“群鳥在木上也。

”引申指落、集合、成等。

12.敗,《說文•攴部》:“毀也。

”象手持杖擊壞貝殼之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