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A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B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C .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D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有: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夫妻恩爱,其乐融融④具有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 陕西安塞民间剪纸 河北民间剪纸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材料中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修水利应始于A .夏、商时期B .战国、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宋、元时期4.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
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A. 新石器时代B. 商周时期C. 秦汉时期D. 魏晋南北朝时期5.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的文物。
以下文物不可能在该船上发现的是A.青花瓷B.铜钱C. 白瓷D. 唐三彩6.《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A .两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两宋时期D .明清时期7.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
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
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
图(1)图(2)据此可知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太平天国运动时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8.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9.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D.商品经济的繁荣10.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横渡太平洋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1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东方的借鉴学习C正常的文化交流D封建地主阶级衰落13.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有些国家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B.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C.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D.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14.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以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
”这段话表明A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C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D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1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16.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①珍妮纺纱机②蒸汽机③电灯④汽车A.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7.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
”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8.右图为1937年8月上海先施公司被炸后的惨景,该图蕴含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官僚资本主义严重阻碍了民族经济发展B.列强侵华战火直接摧残民族工业C.限制中国进口机器D.民族企业以各种形式坚持反抗斗争19.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
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A. 解放战争时期B.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 国民大革命时期20.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此类科学“奇迹”的出现与下面哪一历史事件关系最密切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三大改造D.“文化大革命”21.右图是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取得这一建设成就是在A. 一五计划期间B. 二五计划期间C. 文革期间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2.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
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C.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D.要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变革23.1984年3月24 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C.实行股份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4.下列图一到图二现象的变化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图一:票证图二:超市购物A.物资供应日益丰富B.政府对物资管理日益放开C.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D.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5.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
中共中央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进一步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飞跃的重大战略步骤是在:A 20世纪70年代末B 20世纪80年代C 20世纪90年代D 21世纪初26.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
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
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27.“消失的旧时光1943,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的男女约会地点放在了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上班可选择公共汽车、有轨电车、自行车、出远门可选乘飞机D.可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28.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筒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29.进入近代,中国电报事业开始发展起来。
中国人自行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在A.台湾B.天津C.广东D.湖北30.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当时中国老百姓知道这些事件主要是通过A.电视B.报纸C.电影D.互联网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在战国,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2、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3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率先从广东开始,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4、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5、中山装是在吸收中外服饰特点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在近代受到国人的喜爱。
三、文字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0分)材料一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
……近日洋布畅销,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据海关统计,1914年——1918年……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两减至约3 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 600多万两。
材料三: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以上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五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