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房屋主体结构中的柱、梁模板采用钢或钢木结合方式,大截面或高度较大(大于700mm)的梁设对拉螺栓,确保梁、柱截面几何尺寸的准确。
楼梯底模板采用钢模或木模拼装,档口板采用木模,支撑系统采用碗扣式脚手架。
预制牛腿柱采用定型木模,内衬白钢板,周边设置可靠的支撑,保证柱截面准确及美观。
现浇板模板采用竹胶板,混凝土面或柱面用腻子修补后直接刮大白或刷涂料。
支撑体系采用碗扣式脚手架快支快拆系统。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模板工程的允许偏差:轴线位置:5mm;底模上表面标高:±5mm;截面内部尺寸:+4mm、-5mm;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mm;表面平整度:5mm。
采用钢尺、水准仪、2m靠尺等进行检查。
主体结构的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或绑扎搭接:柱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或电渣压力焊,梁钢筋采用双面搭接焊,直径小于12mm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
钢筋工程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及施工图纸的要求,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如下规定:梁、板类构件,不宜大于25%,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其投料顺序为河砂→水泥→碎石→水,而后进行搅拌。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水泥、掺和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
运输到施工地点如发现有离析及泌水现象必须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为防止拆模后出现蜂窝、麻面及孔洞现象,必须加强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点数。
一般房屋的垂直运输机械采用附着式自升龙门架,大型房屋采用塔吊。
主体结构的砌筑工程采用“三一“砌砖法进行施工,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轴线位移:10mm;表面平整度:8mm;水平灰缝平直度:10mm;牛腿柱、钢屋架等大型构件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
主体结构施工中,水电等工种配合作业,同步进行。
砖混结构主体砌筑前先进行抄平放线,然后砌砖。
在砌筑工程施工中,水、暖、电照等少数工种做好预留及预埋,砌筑至圈梁及现浇板底后进行模板支设,圈梁、承重柱、构造柱的钢筋先进行绑扎,而后支模,现浇板及简支梁是先支模后绑筋,并且都要经过监理工程师验筋验模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浇水养生,在其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
施工放线 墙体施工 主体验收 结构安装 验收不合格 分析处理 下道工序 验收合格 主体施工准备
柱、梁等砼施工 各种管线设置 施工工艺
主体结构工艺流程图
框架结构房屋主体结构施工先绑扎柱钢筋,而后支设柱模板,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浇筑柱混凝土,柱模板拆除后铺设梁及现浇板模板,随后绑扎梁板模板,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浇筑梁板混凝土。
柱混凝土用塑料布包裹或洒水养生,梁板混凝土采用浇水养生。
框架主体完成后进行围护结构的砌体施工,采用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
门窗洞口按规定预埋好木砖及塑钢窗安装所需的混凝土块。
厂房类排架结构房屋主体结构施工,可在基础施工同时进行牛腿柱及钢屋架的预制,待基础及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预制柱吊装。
柱吊装完成后,进行钢屋架、吊车梁的吊装及连接。
厂房的围护结构为红砖砌体,在主体结构工程中最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