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家乡生态文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
假期我校开展我眼中的家乡生态文明调研活动,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关于“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精神,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十二五"期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当然这次调查的重点放在了自己的家乡肥东县的响导乡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县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村委会的有关领导便详细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
这几年农村的污染情况一直是社会上的热议话题,农村要想寻求发展就不可避免的遭受污染,发展与污染无法共生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重大难题,国家统计局的资料的显示这一问题,在资源的过度浪费和环境污染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侵蚀农村这块净土。
起污染来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施农药,喷洒的农药较大程度的污染了环境,也给人们的粮食留下了治病的隐患。
2.另外焚烧的秸秆,污染土壤和农村大气环境;3.重金属污染:一些造纸厂,化工厂,锉厂等排放的重金属都是农村环境污染的源,这些厂子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河中导致水变坏,或土壤污染,不光污染环境还很大程度的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现在“癌症村”越来越多就是因为该方面的污染;4.固废方面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没有固定的回收地点和方式,农田中农作物收割后的废弃物没有合理的利用。
5.水方面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的使用,随着灌溉水进入流域同时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6.大气方面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周围的工厂所排放的废气。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把防治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仍然存在,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废物垃圾乱堆乱放,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
多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而且最终通过水、土壤、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影响到环境总体,一些地区还呈现出“立体污染”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一、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县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表现在:1.生活垃圾污染。
突出表现在:(一)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
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例。
(三)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
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2水污染。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
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3工业企业污染。
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4.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种类主要有(1)畜禽粪便污染. (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4)其它影响环境因素,高频度耕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
二、农村环境现状1.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
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畜禽养殖户普遍规模小,没有相关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禽畜粪便的堆放也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
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擅自倾倒短期内难以降解的固体废物,也是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重要因素。
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乡镇政府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产结
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招商引资等作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良
策。
而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往往是靠山吃山,有煤挖煤、有石采石,兴办小高炉等,这些企业往往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不惜以牺牲环境代价获取经济利益。
更有甚领导不经考察,盲目引进一些淘汰落伍、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甚至对一些企业实行重点保护。
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见到了经济效益,但由此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3.农民盲目滥用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而且导致环境污染。
三、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
1.环保意识淡薄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思想根源。
长期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环保知识的缺乏,造成广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认为环境污染与己无关。
只顾眼前效益,不顾长远利益,更不考虑生态环境,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等,重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恶化。
2.农村环境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工业化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
一些乡镇政府一味讲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
3.农村环保法律缺失目前,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
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
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
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以导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县的***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造纸厂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从前的***河水清澈透明,而现在生活垃圾四处飘浮,边缘仿佛是污秽的沟渠一般。
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县里对于经济建设的高涨热情,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县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甚至关停。
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县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对于像造纸厂这样屡教不改的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处理,禁止一切生产活动。
其他企业的情况较好,都积极配合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控制了环境的继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
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一举多得。
我先秉承“建设生态文明、开发清洁能源、彰显绿色魅力”的思想,开展生态城市建设,
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风沙源治理步伐,通过建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建起了植物园,院内有很多品种的植物,农作物和果树,退耕还林也使得大面积土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加大了土地覆盖率。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
很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
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就必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责任艰巨,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和支持。
当然首先还是需要县里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具体的工作是无法行之有效的落实的。
总的来说,我县几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被污染的地区和水域都有了改善,还建立了生态文明宣传公园,相信家乡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