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林业地方标准扁桃斑鸠菊苗木繁殖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tting cultivation of Rhododendron rivulare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湖南省森林植物园2019年7月30日扁桃斑鸠菊苗木繁殖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标准项目的来源、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参加单位和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分工1、标准项目的来源本项目由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于2018年12月向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湖南省质监局于2019年4月22日通过湘市监办字〔2019〕59号文下达批准立项通知。
起止年限2018年至2019年。
2、制定标准的目的与意义扁桃斑鸠菊(Vernonia amygdalina Del.)属菊科(Asteraceae)斑鸠菊属(Vernonia Schreb)植物,属双子叶甘醇植物草药。
别名桃叶斑鸠菊、杏叶斑鸠菊、神奇叶等。
扁桃斑鸠菊原产于热带西非地区,经马来西亚、新加坡移植到我国,其叶片俗称“南非叶”,味苦、入口回甘,是非洲民间传统草药,在原产地,人们用它的叶子作蔬菜,并用于驱蠕虫,治疗发烧、胃肠疾病等;在东南亚及台湾等地,作为抗癌草药民间较多应用。
扁桃斑鸠菊化学成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抗癌报告自1969年开始出现,之后陆续有多国学者研究发现,扁桃斑鸠菊叶子的提取物有抗血栓、抗菌和抑制癌细胞合成等多种作用,并具有降压、降血糖、保护心脏等功效;对风热性或血热性皮肤病、老花眼、近视、青光眼等也有一定的功效;扁桃斑鸠菊还富含抗氧化剂,能够抵抗自由基的攻击。
但扁桃斑鸠菊一直缺乏统一的育苗技术标准,致使育苗技术和苗木质量难以掌握,因此,对此树种建立和编制行业标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3、项目主要参加单位及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分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是该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组成员具有多年从事扁桃斑鸠菊科研的工作经验,熟悉扁桃斑鸠菊育苗的关键技术和管理环节。
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见表1表1 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及人员分工序姓名工作单位专业职称分工号1 王萍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森林培育高级工程师项目主持人2 彭静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药用植物工程师标准编制3 陈灵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栽培育种副研究员标准的数据采集4 曾志新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药用植物副研究员标准的数据采集5 彭信海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栽培育种二级研究员标准的数据整理(二)主要工作过程1、已具备的科研工作基础本课题组现有二级研究员1人,研究员2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1人,项目组人员长期从事药用植物研究及标准制定。
自2015年以来,对扁桃斑鸠菊进行了耐寒性生理数据测试、光合作用测试、繁殖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其生长状况进行的持续记录观察等,并通过整理分析快繁育苗关键技术研究的数据和材料,完善了整套的规模繁殖技术体系。
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扁桃斑鸠菊的扦插繁殖方法》,现已进入实审阶段。
2017年11月到广西多地对桃斑鸠菊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课题组仍在进一步开展扁桃斑鸠菊引种栽培的生理生态指标测试,以及其生长情况的记录观察;探讨土壤类型、栽植密度、施肥等抚育管理措施对扁桃斑鸠菊露地栽培的影响,对相关田间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
以逐步完善适应我省气候条件的引种栽培技术。
这些为扁桃斑鸠菊扦插育苗技术规程技术规程的编制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
2、完成标准项目的步骤、方法和技术路线项目批准立项后,项目组确定了项目主要内容和技术指标,编写了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明确分工。
并进一步完成补充试验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2019年4月完成标准文本初稿。
2019年6月,项目组成员进行了专题讨论,2019年7月对标准文本内容进行定稿,形成征求意见稿。
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为:利用已有的技术基础,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继续开展扁桃斑鸠菊繁育试验,并进行试验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指标数据资料。
完成的具体步骤为:标准查新→项目申报→相关资料收集和整理→标准草案的写作→向相关单位及专家征求意见→回收征求的意见→根据征求意见进行标准的修改→专家评审→根据审查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颁布实施。
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及论据(一)标准的编制原则1、编写格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2、标准的内容紧密联系我省目前桃斑鸠菊栽培状况,各项技术指标先进、合理,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
(二)主要技术内容及论据1、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说明表2 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说明标准内容标准条文引用文件土壤条件 4.1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水源质量 4.2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大气质量 4.3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关于适用范围的说明本标准适应于湖南省扁桃斑鸠菊苗木繁殖与栽培,可供省内生产、科研、教学和管理部门参考。
3、关于术语和定义的说明(1)扁桃斑鸠菊Vernonia amygdalina Del.扁桃斑鸠菊(Vernonia amygdalina Del.)属菊科(Asteraceae)斑鸠菊属(Vernonia Schreb)植物,属双子叶甘醇植物草药。
多年生乔木或小灌木。
原产热带非洲,在非洲可高达10米,直径不超过40厘米。
树皮呈灰色或褐色,树皮粗糙,可有纵向裂隙。
叶呈椭圆形、披针形或长椭圆形,上被薄短柔毛,成熟即光滑,背面无毛或沿中脉被疏毛。
头状花序可见10-24朵小花,花冠白色,少数略带紫色、紫红色或粉红色。
在东南亚地区,多为直立小灌木,高可达3米,直径2-4厘米,基部即分枝,单枝一般不分枝或上部有一些分枝。
(2)微枝繁殖Microbranch propagation将半木质化嫩枝剪成4cm-7cm小段进行扦插繁殖。
采用4cm-7cm 微枝与常规枝长比较,即保证了成活率,又大大提高了繁殖系数,降低了成本。
4、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扁桃斑鸠菊育苗与种植技术的方法和要求、圃地准备、扦插育苗与管理、种植地选择、栽植、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收等。
5、本标准主要指标确定的理由本标准主要指标的确定均是综合参考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及我们项目组前期所进行的栽培试验,并紧密联系扁桃斑鸠菊的实际,以先进、合理、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为原则选择和确定的。
6、扦插基质和种植地的选择说明采用无石块和杂质的黄心土。
扁桃斑鸠菊生根时间短,抗病害性强,为节约成本,扦插基质无需额外进行消毒。
扁桃斑鸠菊属强阳性植物,喜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环境。
其生长快速,昼夜温差不宜太大。
我省的夏秋季干旱气候出现时,经常需每日早晚二次浇水,因而种植地宜选择海拔高度200m以下,阳光和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
7、抚育管理的说明(1)苗期温度管理育苗棚内温度保持在10℃-40℃(以27℃-35℃为最佳)。
根据实验和观察结论,温度控制在27℃-35℃时,生根时间最短,苗木生长状态优良,成活率100%;而低于10℃,生根时间长、病害多、成活率很低,高于40℃则出现灼伤和死苗现象。
见表4.表4 不同温度对始根时间和成活率的影响最低最高温度始根时间成活率%5℃-9℃31 d 15%10℃-19℃16d 98%20℃-29℃8d 100%27℃-35℃5d 100%35℃-40℃10d 48%(2)施肥由于扁桃斑鸠菊属药食两用植物,以采收叶片食用为主,并可直接生鲜食用。
因而种植过程中不能施用化肥,以保证生态环保和其稳定的药效。
(3)病虫害防治对发生的病虫害,苗期可适当使用低毒且残留时间不长的药物处理。
而定植后的生产期间,由于扁桃斑鸠菊生长快,且以采收叶片食用为主。
为保证生态环保性,应只采用人工清除、捕杀和诱杀的方法处理。
8、苗木移植与分级的说明(1)苗木移植起苗时注意根系完整,尽量保留扦插苗自带的土不散开,栽时放正,栽后不要用力压穴土,浇足定根水。
(2)苗木分级按此标准生产出的扁桃斑鸠菊苗木,生长整齐,无须进行苗木分级。
9、采收与截枝的说明扁桃斑鸠菊以采叶为主,且生长快速,最快30天可长高1米。
为避免植株过高易倒情况,并保证采收叶片的整洁。
根据我们实验调查数据,在苗高1米左右时,离地面10cm处进行截枝并采收为佳。
见表5表5 不同截杆高度的分枝数及产量截杆高度(cm)分枝数(个) 叶产量(g)50 2.1 4925 2.7 6210 3.8 755 2.5 55注: 表中数据为2017年和2018年调查数据平均值。
三、预期的效果本标准的试行,可以有力地规范扁桃斑鸠菊育苗和种植生产,指导扁桃斑鸠菊苗木培育和种植生产,提高单位面积出苗率和种植产量,促进其推广应用,确保扁桃斑鸠菊育苗和种植质量。
四、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扁桃斑鸠菊苗木繁殖与种植的相关标准,本标准技术含量相对较高。
其水平居同类标准领先水平。
五、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一)组织措施根据标准项目协议书的要求,本标准为推荐性林业省标准,建议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与实施该标准时,及时组织有关市(县)林业局标准管理部门和科研和生产单位等进行宣传、推荐该标准。
(二)技术措施建议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该标准,在科研和生产单位广为宣传。
建议举办由科研、生产和育苗户参加实施该标准的培训班。
标准项目主持单位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编写实施该标准的宣传学习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1]张梅坤.南非叶扦插繁殖技术试验[J].防护林科技2015,08:33-35.[2]杨利平,陈乃明,王华宇,陈丽文等.扁桃斑鸠菊扦插繁育影响因子研究[J].安徽家业科学,2016,44(14):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