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分)与人论谏书[唐]杜牧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千百辈,不可悉数.数:计算,查点B.以卑凌尊,以下干.上干:冒犯,干犯C.晓.人不当如是邪晓:知道,明白D.敬宗皇帝欲幸.骊山幸:君王到某地游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纳谏而.悔过行道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C.此乃.常人之情而后乃.今将图南D.况于.君臣尊卑之间以老于.户牖之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B.作者借用甲乙之间对话来阐明,进谏“循常”易于接受,进谏“迂险”易遭抵触。
这个平易、生活化的设例幽默风趣,通俗易懂。
C.汉成帝从桥上过,是因为张猛的说法比薛广德的容易让人接受;唐敬宗去骊山,是因为张权舆的进谏激起了他的好奇与兴趣。
D.本文论证手法多样,讲道理与摆事实结合,使得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最后得出结论“直谏为下”,使人信服。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4分)(2)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4分)【答案】1.C2.D3.C4.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参照高考评分标准,每对两处得1分,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5.(1)都因为进谏的话迂腐、耸人听闻,抨击缺点、弊端,(从而)造成这个样子。
(2)因此因进谏却发生政乱的情况,比比皆是啊。
(“以”1分,“迂险”1分,“指射”1分,语言通顺1分)(“是以”1分,“而”1分,“累累”1分,语言通顺1分)【试题解读】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本题中,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A项,“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中“而”是连词,表承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中“而”是连词,表转折。
B项,“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中“以”是介词,因为、由于;“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以”是介词,用。
C项,“此乃常人之情”中“乃”是判断词,是;“而后乃今将图南”中“乃”是副词,才。
故选D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中,C项,“是因为张权舆的进谏激起了他的好奇与兴趣”中“好奇与兴趣”的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唐敬宗本就想要去骊山,并非是张权舆的话激起唐敬宗的兴趣。
故选C项。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如本题中,“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这段话是说“甲如果对乙说:‘你喜欢吃某种食物,最好少吃,如果多吃的话肯定会生病。
’乙必定因而感谢他,减少进食”,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甲”“乙”“汝”“某物”等,然后借助表对话的词语“曰”断开一处,“食”意思是“吃”,是谓语,“某物”是宾语,故可以在“物”后断开,“苟”意思是“如果”,这是紧承前面的建议“少食”而假设“多食”的情况,“必”是假设多吃会出现的后果,前面都是甲对乙所说的话,“乙”的反应是“谢之”,然后“减食”。
【参考译文】我因懒散,才识粗浅、为人愚笨,不懂治世的机巧之心,只是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
每每读到君王与大臣、太平与动荡间,进谏的方式,(就)遥想那些进谏的人,对着墨舔着笔(书写谏言),希望君主能一下子醒悟从而达到天下太平,(如果君主)不醒悟就(情愿)自己被杀,家族被灭,只有这两种(方式),不思考折中的办法。
自秦、汉以来,大概有成百上千的人,不能全部计算。
然而激切进谏从而激发政乱、发生灾祸的情况,比比皆是,接受进谏从而悔改、奉行正道的,不能达到百分之一。
为什么呢?都因为进谏的话迂腐、耸人听闻,抨击缺点、弊端,(从而)造成这个样子。
迂腐、耸人听闻的话,接近荒诞狂妄;抨击缺点、弊端的话,能够激起人的愤怒。
那些荒誕狂妄、激怒别人的话,(让)地位卑微的人凌辱地位尊贵的人,下级冒犯上级。
因此,进谏不要杀人,杀人更多;进谏不要打猎,打猎的情况更盛;进谏不要大修宫室,宫室修得更加高大;进谏不要任用小人,小人更加得宠。
看在位者的意图,(似乎)想要和进谏者一争谁对谁错,一争脾气谁大谁小,其他方面就不管了。
现今有两个人,甲对乙说:“你爱吃某种食物,注意不要吃了,真的吃的话,一定会死。
”乙一定说:“我吃它很久了,你说我死,(我)一定要加倍吃它了。
”甲如果对乙说:“你喜欢吃某种食物,最好少吃,如果多吃的话肯定会生病。
”乙必定因而感谢他,减少进食。
为什么呢?迂腐、耸人听闻的话,就(让人)想抵触它;遵循常理的话,就必定相信它。
这是大家的心理。
因此因进谏却发生政乱的情况,比比皆是啊。
汉成帝想乘大船通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进谏说:“应该从桥上过,陛下不答应的话,我自杀用鲜血来溅你的车轮,陛下就不得入庙祭拜祖先。
”皇上不高兴。
张猛说:“我听说皇上圣明大臣就忠直,乘船危险,走桥安全,圣明君主也不该冒危险,御史大夫的话可以听取。
”皇上说:“开导人不应当像这样吗?”于是从桥上走。
较近的宝历中,敬宗皇帝想要到骊山去游玩,当时进谏的人很多,皇上主意没定,拾遣张权輿跪拜在紫宸殿下,磕头进谏说:“以前周幽王到骊山游玩,被犬戎或杀害;秦始皇埋葬在骊山,国家灭亡;玄宗皇帝在骊山修建宫室,从而安禄山叛乱;前皇帝游玩骊山,寿命不长。
”皇帝说:“骊山有像这样危险吗?我应该前往一次,来验证他的话。
”数天后,皇帝从骊山回来,告诉自己的身边亲近宠幸的人:“叩头人(张权輿)的话,哪里值得相信!”如今人们平常相处没有纷争,朋友亲人讨论规劝教诲时,还应该从侧面引导委婉解释,让人乐于抛弃他不好的方面,并且乐于发扬他好的方面。
更何况在君与臣、尊与卑之间,想要通过激切、率直的谏言,(从而)希望大道施行、国家太平吗?所以,《礼》中谈到五种进谏的方式,直谏是下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20分)说琴明·何景明何子有琴,三年不张。
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
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
徐察其音,莫知病端。
仲鹖曰:“是病于.材也。
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
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
吾将尤.夫攻之者也。
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
其器有四:弦、轸、徽、越①。
弦以被音,轸以机弦②,徽以比度③,越以亮节④。
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
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⑤圆也,徽取其数次⑥也,越取其中疏⑦也。
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
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
是以宫商..不诚职,而律吕叛度。
虽使伶伦钩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
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不为不良也。
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
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宜气养德,道.情和志。
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
如常以求固执,缚柱以求张驰,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
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
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
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
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
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
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古文鉴赏大辞典》,有删节)【注】①机弦;控制琴弦。
②比度:排比音节的高低度数。
③亮节:加大、节制琴的音量。
④栝(guā):琴弦插入琴体的一端。
⑤数次;数,琴徽的度数;次,合乎次序,位置正确。
⑥中疏:指琴体中间空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尤:怒,怪罪。
B. 是以宫商..不诚职宫商: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一、二个音阶,此指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