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优化作业————————————————————————————————作者:————————————————————————————————日期:2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优化作业(高二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班级学号姓名得分1、铁犁牛耕是我国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是在何时?(2分)(2)汉代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有何发展?(8分)(3)隋唐时期,铁犁牛耕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完善?(8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宫城,东西四里……皇城,东西五里一百一十五步……坊市,总一百一十区……以朱雀街为界,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材料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耍闹。
……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
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
……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东京梦华录》请回答:(1)材料一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市”和“坊”有何区别?(8分)(2)材料二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同材料一相比有何新发展?(8分)3、(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
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卷54·食货志》材料二: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
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
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材料三:票庄经营,为山西极有系统的商业,创始于前清中叶。
当乾隆、嘉庆间,有雷君履泰者,平遥县人,领本县达蒲村李姓之资本,在天津开设日升昌颜料铺。
所贩颜料中,有铜绿一种,出四川省,因自行重庆府制造铜绿,运至天津,以备销售,亦甚获利。
日升昌颜料铺之名,遂喧传四川、天津各处,尚屯所谓票庄也。
尔时各省买卖货物,往来皆系现银。
运输之际,少数由商人自行携带,多数则由镖号护送,故保镖事业,厥时甚盛,精拳术者,亦大有用。
盖沿途不靖,各商转运现银,时被劫夺,虽有保镖武士,一遇多人,则寡不敌众,运输于是不灵。
夫银钱之收交,关乎商家之信用,乃萑符多盗,埂塞路道,银钱之收交爽期,商业之信用将堕,故为各商所深忧。
而才智明敏之雷履泰,出乎其间,乃发明斯业,为金融业开一新纪元焉。
雷君时为日升昌号执事,慨运款之不便,悯多商之束手,遂创兴汇兑一法。
凡往来银钱,无论大宗小款,皆揽收该铺,代为收交。
此响彼应,无需应现,抵烦一信之通,出纳不爽毫厘。
——严懊修《晋商盛衰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飞钱的功能。
它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交子与飞钱相比有何新功能?(3)根据材料三归纳票号的功能,并指出票号的出现有何作用?(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唐朝到明清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什么新趋势?(2分)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1)据材料,分析汉高祖为什么最初任由商人发展,后来却又歧视商人、征收重税?(6分)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盐铁之利为国家所垄断。
在盐业方面,由政府招募煮盐工从事生产,在各地设立盐官进行管理,当时在28个郡国设立35处盐官。
在铁业方面,一是强制刑徒到产铁区开采铁矿,铸造铁器;二是征发丁男定期参加开采铸铁工作。
在产铁区设立铁官进行管理,当时在40个郡国设立48处铁官。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原因。
(4分)3 / 6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每个个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
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
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
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
”由此,亚当·斯密主张在经济领域要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3)亚当·斯密的主张在当时适应了什么阶级的需要?(3分)司马迁认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对待商业)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4)汉高祖、汉武帝和亚当·斯密对工商业的措施分别属于司马迁所列举的哪一种?司马迁的观点和亚当·斯密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6分)5.(2009年·浙江高考·39题)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古代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7.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既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是中华文明著称于世的重要标志。
它不但丰富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也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请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主要有哪几种?各自分别承担怎样的社会功能?(2)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手工业部门主要是哪些?对西方影响最大的是哪几项?为什么?(3)从部门与分工、技术、规模、经营形态、分布、地位等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特征。
4 / 6(5)你认为促进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论语》材料二: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孙春阳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明清史散论》材料三: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肚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等。
——《明清史散论》材料四: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诚信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等。
——《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请回答:(1)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
(2)归纳概括当时的社会风尚,指出上述两种不同商业经营现象的内容,并从经济和文化两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
(3)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商业经营活动及其理念的认识。
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的好坏来决定征税的等级和轻重),则民不移……”——《国语·齐语》材料三:“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上》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土地制度施行于何时?(2)材料三所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土地制度?请依据材料说出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3)管子的“相地而衰征”在两种土地制度转变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10.阅读下列材料: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
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
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
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压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住住“十不还一,无异空取”。
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
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
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
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请完成:(1)依据材料,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