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技术创新? P 22、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P 23、任何形成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P 34、试分析产业革命实现的重要机制与社会条件P 45、如何理解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选择作用 P 56、简述技术发明过程及其方法论特点P 57、试述远古时期以来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P 68、工业文明时期主体性的张扬对于环境保护有什么样的影响P 69、自然界的价值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价值?P 710、古代人类中心主义、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评述 P 811、难于操作的理论进步—动植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 P 912、所有生命都是道德关心的对象—生物中心主义 P 913、觉醒的“激进主义”—大地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 P 1014、如何重构人类的主体性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P 1015、如何看待“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P 1116、科技解决环境问题的限度 P 1217、单纯的经济增长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它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P 1318、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怎样的?P 131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什么不同? P 1320、稳定经济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从物质经济走向非物质经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P 1421、消费主义文化对于环境保护意味着什么?P 1422、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说明现代科学为什么会造成环境问题?P 1423、机械自然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P 1624、机械论自然观与近代科学的发生有什么关联?P 1625、牛顿的自然哲学与18、19世纪的科学发展有何关联?P 1726、机械还原论有何局限性?P 1827、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如何一次次冲击机械论自然观的? P 1828、如何理解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 P 1829、科学试验有何特点?它在科学研究的意义何在? P 1930、科学理论的内涵是什么?它具体有什么样的功能? P 1931、为什么科学始于问题? P 2032、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有何区别? P 2033、科学理论评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P 2134、科学理论演变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P 2135、反科技的思潮的特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P 2136、如何理解科学的社会规范? P 2237、试述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互动机制 P 23《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仅仅只是一个构想或设计,它并不一定在商业中应用。
它可以是一种创新,但不一定申请专利,也未必就带来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然而,技术创新是指一个新想法或新装备(产品、工艺、系统)在商业上的实现。
技术发明强调以技术解决问题,技术创新不仅包含技术活动,而且更关注技术方案的商业价值,强调的是以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简言之,技术创新与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是以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为目的,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活动或过程。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和结果。
当代多数技术创新是在诸多创新主体,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高技术创业型企业以及在这些组织中从事创新活动的技术专家和商业家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技术创新的特征是:(1)技术的新颖性;(2)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3)技术创新的中介性;(4)技术创新的阶段性和周期性;(5)技术创新过程的系统性。
技术创新的分类:(1)按技术变化强度,可分为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2)按导致生产要素节约的不同,分为节约资本型、节约劳动型和中性的技术创新。
(3)按创新的对象不同。
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二、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往往是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的活动。
(1)科学家是技术创新路径的提供者。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往往都蕴涵着新的技术原理,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同时,用于科学的实验室装备,是科学家进行技术原理性探索的现成平台,成为孕育新技术的摇篮。
如晶体管的发明就得益于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场效应原理为电子放大器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可能性。
(2)发明家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导致重大技术突破的关键。
如爱迪生现实了电灯的商业化、照明的产业化,成立了“爱迪生电气照明公司”。
发明家对科技了如指掌,对相关技术及装备、元器件十分熟悉,并富有创业与冒险精神,并有能力把技术创新付诸实施。
(3)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灵魂,是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者。
企业家的远见卓识以及冒险进取精神,使其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天然领导者。
正是基于对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国内外都十分推崇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
这是适合时代特点的技术创新的最佳组织形式。
三、任何形成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与其他生产活动相比,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风险大、收益期晚、收益的非独占性等特点,因此技术创新并未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需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可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宏观激励,企业内部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微观激励。
包括:(1)产权激励:通过确立创新者与创新成果的所有权关系,来推动技术创新活动持续进行的激励。
由于产权规定了创新者与创新成果的所有关系,这就使产权安排成为激励创新活动的重要技术保障。
技术创新之所以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产权(有形资产产权与无形资产产权)激励机制(如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
没有专利权的激励,瓦特可能就不会对蒸汽机做出重大改进;没有专利制度,使技术创新的收益具有非独占性,从而使不少企业滋生“搭便车”的想法,这就不利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
(2)市场激励:市场激励是指通过市场竞争对创新行为的激励。
市场和产权一样,也是一种实施费用低、效率高的激励制度。
市场机制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为:A—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市场机制将公平地决定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回报(主要体现为消费者对创新成果的接受程度)。
B—市场机制可消除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而产生的消极因素(许多企业从多种途径同时进行一项技术创新,在竞争中开发出各种互补性的技术成果,这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尽早实现)。
(3)政府激励:由于技术创新成果的公共产品特性和较强的“外部效益”或“外溢性”特点,市场机制引导的技术创新活动不一定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优的技术创新。
这就提出一个“市场失灵”或非市场激励—政府激励的问题,政府激励具体表现为:A 政府给技术创新者以某种津贴,包括税收减免、关税优惠、创业信贷优惠、创业基金等。
B 搭建技术创新平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C 对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利益的公共技术项目、基础产业和关键产业技术创新进行引导性投资。
D 通过政府购买,强化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发育。
E 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各类创新转化基金。
(4)企业内部的激励:企业是实施技术创新的基本单位,如何用产权或非产权的手段激励人们从事创新的积极性,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企业内激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 把技术创新的推果与成果分享结合起来,对技术创新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晋级、发放奖金、分配股权等多种形式的物质与精神激励。
B 大胆进行组织结构调整,通过充分授权、弹性管理等方式,激励员工从事创新活动。
C 与大专院校、科研所联合,以合作、委托开发等形式组织技术创新。
四、试分析产业革命实现的重要机制与社会条件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传递模式下,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重大技术创新导致产业革命,要使技术创新对产业革命产生深远影响以至引发产业革命,还依赖于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涨落放大机制的作用,同时离不开社会条件的支持。
技术—产业生命的周期包括:孵化、技术成长与分化、市场成长和细化、成熟及衰退五个阶段,产业革命实现的主要机制是:(1)原始创新的引擎效应机制。
原始创新者率先将技术革命引入产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原始创新对产业革命的“引擎”效应取决于四种因素1、以R-D为基础的创新比重;2、实质性创新的比重;3、个案创新产生的直接增长效应;4、个案创新诱导或强制创新集群生成的能力。
(2)模仿创新的扩张效应机制。
众多跟随者对原始创新的模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是原始创新通过正反馈机制迅速扩张为“巨涨落”,引发产业领域的技术革命。
而且适当的模仿对于产业拓展具有乘数效应、增值效应和优化效应。
(3)技术创新的继起机制。
技术创新继起主要有:强制替代、边际替代、差别技术这三种途径。
技术创新的替代通常是集成式的,表现为技术关联型创新集群、产业关联型创新集群和竞争关联型创新机群三种替代方式。
(4)产业结构的优化机制。
产业结构存在的瓶颈因素诱发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改变产业结构参数并使之优化,从技术变革到产业革命正是通过这一互动机制实现的。
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看,技术创新会产生三重效应:根本性创新所带来的推动效应,产业内外模仿扩散的乘数效应、产业竞争的选择效应。
在这三重效应下,产业结构会发生两个层次的变化:以新产业生成和既有产业的技术升级为特征的产业结构的高效化;形成新的主导产业群,并围绕新的主导产业群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形成新的关联结构。
并不是任何技术革命都能导致产业革命。
技术革命只有在具有一定的社会条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时,才会导致产业革命的发生。
第一次产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并不是偶然。
17世纪后期,英国比较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通过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法律,“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人力资源;英国天然资源丰富,商业资本家向工业资本家转化、广大殖民地保障了广阔的商品市场。
这些优越条件使英国率先先掀起了产业革命。
从技术革命走向产业革命还依赖于众多其他社会因素的推动和补充。
如果一个社会允许特定技术发挥作用的社会空间狭小,或将特定技术的应用引向歧途,再卓越的技术变革或技术发明也不会对这个社会的产业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如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社会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政治地位比什么都重要,像四大发明这样重大的技术成就只能算雕虫小技,指南针用来看风水,火药用于炼丹。
而在西方,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印刷术成为了新教的工具,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
西方国家后来居上,经济上大大超过了中国、阿拉伯等东方国家,还和其复式薄记、公司制度、产权制度等具体制度的建立分不开的。
五、如何理解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选择作用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选择作用是立体、全方位、多渠道展开的,体现在技术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的各个环节:(一)、从技术萌芽阶段看,它就面临银行贷款、政府或社会基金支持、同行专家评议、市场潜力诱导等方面的选择,单就技术开发者而言,他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技术开发的成本、市场前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