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美操教学设计

健美操教学设计

初中健美操教学设计
一、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以“健康第一,重视情感体验”为指导。

抓住学生兴趣的激发点,结合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学、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觉、轻松地进行体育锻炼,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作用下,跳出“健美操”的激情活力,表现体育舞蹈的艺术美,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和勤奋进取的目的。

二、教学理念: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本,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往。

抓住学生兴趣的激发点,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

三、教材选定:
根据本课的指导思想,选用“健美操”为教学内容,结合校园街舞和长阳巴山舞,以其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

同时使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中充分展示体育舞蹈的艺术魅力,在运动中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

四、教材分析:
健美操是一项有氧运动,它不仅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而且还有利于发展协调、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在节奏强、速度较快的音乐伴奏下,通过身体的练习,塑造美的形体,从而达到健身、健心、健美、陶冶情操的目的。

五、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共40人,男、女生各20人。

七年级学生刚步入初中,天生好动、活泼,但现代的学生对田径项目一般不感兴趣,而七年级的学生喜新、好奇、求趣,对体育舞蹈情有独钟。

六、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健美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让学生明确健美操锻炼身体的价值,学会运动,学会放松。

(3)感知健美操所具有的美感和运动价值,并能经常锻炼。

2、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所学“健美操”的动作要领和动感节奏。

(2)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活、柔韧等素质,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通过健美操的练习,达到强健体魄,愉悦身心,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3、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气质和风度以及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陶冶美的情操。

(2)加强人际关系的培养,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让同学们在欢快活泼的练习中提高自信心、表现力和欣赏美的能力,体验成功后所带来的
喜悦,增强体育活动的兴趣。

七、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表现健美操的动作美感。

难点:动作协调大方、有力度、节奏感强、气氛活跃。

八、教法与学法:
1、改变以往的由教师讲解、示范,然后练习的教学模式。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评价。

但为了更
好地让学生适应,我在动作编排上,注重了以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采用男女生混合分组,便于女
生带动男生一起学习,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观看、模仿、示范、讲解、启发、创新等教学手段,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3、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逐渐的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主动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骨
干作用与小组力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力求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进步,学有提高。

让每一位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运动能力。

4、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课堂。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的整合,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模仿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6、积极探究,主动实践,大胆表现自己的感悟、心得,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凸现新课标的倡导精
神。

九、教学媒体:
舞蹈教室或体育馆内篮球场一块,音响设备一套(含电视机、影碟机、光盘、录音机、磁带或电脑一套)。

十、教学过程设计:
(一)收心热身阶段:1~2′
1、课堂常规(师生互致问候,清点人数、准备上课)
2、击掌集中注意力练习(节奏:╳╳╳╳╳│╳╳╳╳╳
教法:教师演示节奏,师生一起练习2次。

要求:精神饱满,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节奏感强。

组织图形:
﹡﹡★﹡﹡
﹡﹡﹡﹡
﹡﹡﹡﹡
﹡﹡﹡﹡﹡﹡﹡﹡
﹡﹡﹡﹡
﹡﹡﹡﹡
﹡﹡﹡﹡
﹡﹡﹡﹡
﹡﹡﹡﹡
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兴奋性。

改变了以往的四列横队,采用这个图形,让同学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愉悦身心阶段:8′
1、教师进行语言情景导入。

2、播放课件,组织学生观看街舞,师生共同练习。

3、学生以小组为整体,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活动。

要求:有节奏感、情绪高昂。

组织队形:散点
﹡﹡﹡﹡
﹡﹡﹡﹡
﹡﹡﹡★﹡
﹡﹡﹡﹡
﹡﹡﹡
﹡﹡﹡﹡﹡﹡﹡
(1)教师指挥学生表演所学、自编自创的健美操。

(2)分组进行表演,除表演组外,其余组在旁边观摩、练习、评价。

组织:
﹡﹡﹡﹡﹡﹡﹡﹡﹡﹡
﹡﹡
﹡﹡ ﹡﹡ ﹡﹡ ﹡﹡
﹡﹡
﹡﹡
﹡﹡
﹡﹡
﹡﹡
目的:采用这个图形便于观察,学习,评价。

(3)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选、自放音乐,在音乐节奏和队形变换中完成表演。

要求:(1)、配好音乐的节奏。

(2)、动作协调,积极性高。

(3)、在观摩、评价中要讲究艺术美。

目的:在这段采用了互评、互帮、互学的方法,让同学们相互学习,给他们一个自由创新的空间。

并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信心、表现力和欣赏美的能力,体验成功后所带来的喜悦,增强了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恢复身心阶段:5′
1、教师播放课件“长阳巴山舞”,学生欣赏舞蹈的艺术美感。

2、当同学们投入到意境中时,教师选择长阳巴山舞片断——“百凤朝阳”,师生在音乐节奏中轻松愉快地结束本节课。

3、评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各组选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在这节课中的感悟。

4、针对学生所评价的,教师进行总体评价,提出更高的愿望。

5、安排学生归还器材,师生再见。

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的:选用长阳巴山舞结束本节课,因为长阳的闻名不仅在于它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还在于它有独特的长阳文化、土家风情。

让同学们了解有特色的民族舞蹈,在这节课中更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逐﹡﹡﹡﹡﹡
﹡﹡﹡﹡﹡

渐恢复学生机体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因而,利用“长阳巴山舞”来美化长阳土家文化。

十一、预计课的效果: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预计课平均心率130~140次/分,运动密度35~40%。

预计教学的技能目标达成:80%以上的学生能完成“健美操”动作,25%以上的学生完成动作优美,具有艺术美的效果,发展学生柔韧、灵活、协调素质。

通过“健美操”、“舞蹈”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美感以及对音乐感受能力。

学生不但在身体上得到锻炼,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更重要的是:通过自我实践、自我探讨、创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受;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

同时,学生互帮互学、小集体的共同意识、责任感,与他人的合作及人际关系得到培养,在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