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壳结构

网壳结构

图6 双曲抛物而网壳
(4)复杂曲面网壳
网壳结构可根据建筑平面、空间和功能的 需要,通过对某种基本曲面的切割与组合,可 以得到任意平面和各种美观、新颖的复杂曲面。 基本形式有柱面的切割与组合、球面的切割与 组合、双曲抛物面的切割与组合及柱面与球面 的组合等。
4.曲面的形成方法
(1)旋转法
由一根平面曲线作母线,绕其平面内的 竖轴在空间旋转而形成的一种曲面,该种曲面 称为旋转曲面。如图7所示。
d ---承载力加肋提高系数, 受拉 d =1.1, 受压d =1.4,不加肋时
d =1.0。
6.螺栓球节点设计
高强度螺栓的直径应由杆件内力控制。每 个高强度螺栓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 算:
3.2 单层网壳的设计
1.计算模型
单层网壳应根据节点类型选择不同的模型 进行分析计算。当采用螺栓球节点时,应采用 空间杆系有限元法计算;当采用焊接空心球节 点时,可采用空间梁系有限元法进行分析。
(2)平移法
由一平面曲线(母线)在空间沿着另两根(或 一根)平面曲线(导线)平行移动而形成的曲面, 称为平移曲面。如图8所示 。
图7 旋转曲面
图8 平移曲面
二、柱面网壳
1.单层柱面网壳的形式
按网格形式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单向斜杆型柱面网壳
做法: 如图9(a)所示,首先沿弧等分弧长,通 过等分点作平行的纵向直线,而将直线等分, 作平行于弧线的横线,形成方格,最后每个方
图26 肋环型四角锥双层球面网壳
第二节 网壳结构的设计
一、双层网壳的设计
双层网壳结构的设计与平板网架基本 相同,计算模型也是采用空间桁架位移法, 节点假定为铰接,杆件只承受轴向力,但有 以下几点不同。
1.网格形式
双层网壳结构的网格形式与平板网架相比, 种类大为减少,由于网壳结构除承受弯曲以外, 尚有薄膜力的作用,所以双层网壳的上弦杆和 下弦杆都可以是受压的,因此适用于平板网架 中的上弦杆短、下弦杆长的很多形式,并不一 定适用于双层网壳。
(2)面心划分法
首先将多面体的基本三角形的边以N次等分, 并在划分点上以各边的垂直线相连接,从而构 成了正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网格(图23)。再 将基本三角形各点投影到外接球球面上,连接 这些新的点,即求得短程线型球面网格。
面心法的特点是划分线垂直于基本三角形的边, 划分次数仅限于偶数。由于基本三角形的三条 中线交于面心,故称为面心法。
(2)正高斯曲率的网壳
正高斯曲率是指曲面的两个方向主曲率 同号, 均为正或均为负,即K1*K2>0,
如图3(b)所示
(3)负高斯曲率的网壳 负高斯曲率是指曲面两个主曲率符号相
反, 即K1*K2<0, 这类曲面一个方向是凸面, 一个方向是凹面. 如图3(c)所示。
图3 高斯曲率网壳
3.按曲面外形划分
四角锥体系的柱面网壳形式主要有四种
1)正放四角锥柱面网壳
如图11(a)所示,由正放四角锥体按一定规 律组合而成,杆件种类少,节点构造简单,是 目前最常用的形式。
2)正放抽空四角锥柱面网壳
如图11(b)所示,这类网壳是在正放四角锥 柱面网壳的基础上,适当抽掉一些四角锥单元 体件的腹杆和下弦杆.适用于小跨度、轻屋面 荷载。
网壳结构的最大挠度值不应超过短向跨度 的1/400。由于网壳的竖向刚度较大,一般情 况均能满足此要求。对于悬挑网壳,其最大位 移不应超过悬挑跨度的1/200。
4.杆件的计算长度系数
由于双层网壳中大多数上、下弦杆均受压,它 们对腹杆的转动约束要比网架小,因此其计算长度 与网架相比稍有不同,系数值见表3—3所示
部分网格呈梯形。由于它的杆件种类少,每个 节点只汇交四根杆件,故节点构造简单,但是 节点一般为刚性连接,承受节点弯矩。
图12 肋环型球面网壳
2.施威德勒型球面网壳
这种网壳由经向杆、纬向杆和斜杆构成, 是肋环型网壳的改进型。设置斜杆的目的是为 了增强网壳的刚度并能承受较大的非对称荷载。
斜杆布置方法主要有:左斜单斜杆、左右 斜单斜杆、双斜杆和无纬向杆的双斜杆。
图2l 弦均分法
2)等弧(等角)再分法
首先将多面体的基本三角形的边进行二 等分或三等分,并从其外接球中心将等分点 投影到球面上,把投影点连线形成新多面体 的棱(弦),此时原弦长缩小一半或1/3(图 22).
图22 等弧(等角)再分法
3)等分弧边法 该法与等弧(等角)再分法不同之处是将基本
三角形各边所对的弧直接进行等分,连接球面 上各划分点,即求得短程线型球面网格
曲率半径用Rl,R2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图2 曲线坐标
曲面的两个主曲率之积称为曲面在该点的高斯曲 率,用K表示 :
网壳按高斯曲率划分有以下三种
(1)零高斯曲率的网壳
零高斯曲率是指曲面一个方向的主曲率 半径R1=∞,即K1=0; 而另一个主曲率半径 R2=a或-a(a为某一数值),即K≠0, 故又称为 单曲网壳. 如图3(a)所示。
如图9(e)所示,三向网格可以理解为联方型 网格再加上纵向杆件使菱形变为三角形。
图9 单层柱面网壳的网格形成
2.双层柱面网壳的形式
主要有交叉桁架体系和四角锥体系 (1)交叉桁架体系
单层柱面网壳的各件形式均可成为交叉 桁架体系的双层柱面网壳,每个网片形式如
图10所示。
图10 交叉桁架体系基本单元
(2)四角锥体系
三、球面网壳
球面网壳结构也是目前常用的形式之 一.可分单层与双层两大类。
(一)单层球面网壳
按网格形式划分主要有7种,即肋环型、施 威德勒型(SchwedIer)、联方型、凯威特型 (Kiewitt)、短程线型、三向网格及两向格子型。
1.肋环型球面网壳
肋环型球面网壳是从肋型穹顶发展起来的。
特点: 肋环型网壳只有经向和纬向杆件,大
(1)交替划分法
一般用于20面体,用划分线平行于基 本三角形各边组成网格,划分频率N为奇数 或偶数均可。划分时常用的有三种方法。
1)弦均分法
将多面体的基本三角形各边等分若干点, 作划分线平行于该三角形的边,形成三角形 网格,再将各点投影到外接球面上,连接球 面上各点,即求得短程线型球面网格(图21)。
图16 三向格子型球面网壳
6.短程线型球面网壳
短程线型球面网壳是多面体划分法中最 典型、应用最广的一种网壳。
网格划分: 当选定了多面体和基本三角 形之后,进行再划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两 类,第一类是交替划分法(A1ternate),第 二类是面心划分法(Triacon),而每一类又 有不同的方法。
格加斜杆,形成单向斜杆型柱面网壳
(2)人字型柱面网壳
如图9(b)所示,与单向斜杆型网壳的不同
之处在于斜杆布置成人字形。
(3)双斜杆型柱面网壳
如图9(c)所示,每个方格内设置交叉斜杆, 以提高网壳的刚度。
(4)联方型柱面网壳
如图9(d)所示,其杆件组成菱形两格,杆 件夹角为30度~50度。
(5)三向网格
2.杆件及节点设计 (1)杆件设计
优点:网格大小匀称,内力分布均匀,常
用于大、中跨度的弯顶中。如目前世界上跨 度最大的新奥尔良超级弯顶,它的网壳采用 了12个扇形面。
在实际工程中,有时在网壳的上部采用 凯威特型而在下部采用具有纬向杆的联方型, 如图15(c)、(d)所示。
图15 凯威特型球面网壳
5.三向格子型球面网壳
这种网壳的网格是在球面上用三个方向 的、相交成60度的大圆构成(图16),或在 球面的水平投影面上,将跨度n等分,再作 出正三角形网格,投影到球面上后,即可得 到三向格子型球面网壳。这种网壳的每一杆 件都是与球面有相同曲率中心的弧的一部分; 它的结构形式优美,受力性能较好,在欧洲 和日本很流行,多用于中、小跨度的弯顶。
1.交叉桁架体系
各种形式的单层球面网壳的网格形式均可适 用于交叉桁架系,只要将单层网壳中的每根杆件 用平面网片来代替,即可形成双层球面网壳,注
意网片竖杆的方向是通过球心的。
2.角锥体系
由角锥体系组成的双层球面网壳的基本单 元为四角锥或三角锥,而实际工程中以四角锥 体居多。如图26所示,为肋环型四角锥双层球 面网壳。为保证杆件具有合理的加工长度且减 少汇交于中心点的杆件数,网格中有过渡三角 形。
(3)、这种网壳在非常大的风载及地震灾 害作用下仍具有良好的性能,可用于大、 中跨度的弯顶。
图14 联方型球面网壳
4.凯威特型球面网壳
它是由n(n=6、8、12……)根通长的经 向杆先把球面分为n个对称扇形曲面,然后在 每个扇形曲面内,再由纬向杆系和斜向杆系将 此曲面划分为大小比较匀称的三角形网格(图 15(a)、 (b)),在每个扇形平面中各左斜杆平 行,各右斜杆平行,故这种网壳亦称为平行联 方型网壳。
双层网壳杆件的容许长细比,对受压杆件取 [λ] =180;对受拉杆件,若承受静载则[λ] = 300,若直接承受动载则[λ] =250。
5.焊接空心球节点承载力
当空心球直径为120一900mm时,其拉 压极限承载力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Ntc——焊接空心球的轴心受拉、受压承 载力设计值 d-----钢管外径(mm); D-----空心球外径(mm); t----- 空心球壁厚(mm); f----- 钢球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1)柱面网壳
柱面网壳是由一根直线沿两根曲率相同的曲 线平行移动而成, 如图4所示。根据曲线形状不 同,有圆柱面网壳、椭圆柱面网壳和抛物线柱 面网壳
图4 柱面网壳
(2)球面网壳 球面网壳是由一母线(平面曲线)绕z
轴旋转而成, 如图5所示。
图5 球面网壳
(3)双曲抛物面网壳
双曲抛物面网壳是由一根曲率向下(K1>o) 的抛物线(母线)沿着与之正交的另一根具有曲 率向上(K2<0)的抛物线平行移动而成。该曲 面呈马鞍形,如图6所示。其高斯曲率K<O, 适用于矩形、椭圆形及圆形平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