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给排水管道设计
【摘要】居住区的给排水管道设计具有单栋建筑到城镇过渡阶段的特征,是市政给排水和建筑给排水联系的桥梁,有其独特之处,故称为城市与建筑的交界处。
本文着重介绍一般小区室外雨水、污废水系统中的综合管线设计,以及管材选用、流量计算等内容。
1 管线综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社区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
在室外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过程中,应与城市直埋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管线等进行管线综合。
在交通运输繁忙,管线复杂,管线安排有困难的快速路、主干道,以及地下铁道、立体交叉口等大规模工程,重要城市广场及其道路交叉口,不允许随时挖掘路面的路段,或开挖后难以修复的路面以及某些特殊建筑场所,原则上宜采用综合管沟。
一条管沟集中几类管线,多家管线单位共用,既节约城市发展空间,又避免“拉链路” ,以及重复建设带来的能耗。
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其局限性:一次性投资大;各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而很难协调;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且其断面尺寸也很难预测。
因此,所有信息管线应该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以提高综合管沟的特定优势。
对于一些重要的、管理水平高的、管理部门单一的、资金充裕的新建社区,应该提倡采用综合管沟。
一般情况下,道路下可不设管沟,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配水管线应尽量布置在绿地、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以进行各种管线的横向和纵向布置,并尽可
能满足各管线之间的技术要求,使用、施工、维护管理的需求。
对于管道综合,一般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布置。
(1)各种管道的平面排列不得重叠,并尽量减少和避免相互交叉。
(2)各种管道应尽量和道路中心线或主要建筑线平行敷设。
(3)管道与铁路、道路和管沟交叉时,应尽量垂直于铁路、道路和管沟中心线。
(4)给水管和污水管交叉时,给水管应敷设在污水管和合流污水管的上面。
(5)管道排列时,应注意其用途、相互联系及彼此间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污水管应远离生活饮用水管,直流电力电缆不应与其他金属管靠近,以免增加后者的腐蚀等。
(6)干管应靠近主要使用单位以及连接支管最多的一侧。
(7)给水管道、循环水管道允许与热力管管沟同沟敷设。
(8)架空管道不得影响运输、人行交通及建筑物的自然采光。
(9)给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管道不被震动及行车力损坏;
②管道内水流不被冰冻或增高温度。
2 管材选用
2.1 给水管管材选用原则
(1)小区给水管道DN<100 mm时,应选用给水塑料管或镀锌焊接钢管。
(2)小区给水管道DN≧100 mm时,可选用内衬的给水铸铁管、球墨铸铁管或给水塑料管。
(3)钢管韧性好、强度高,但防腐性能差。
生活给水管道应选用经防腐处理的热镀锌钢管。
(4)球墨铸铁管是理想的给水埋地敷设管道。
2.2 小区排水管常用管材及选用
排水管材应根据排水性质、成分、温度、地下水侵蚀性、外部荷载、土壤情况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条件许可时应优先采用埋地塑料排水管,并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压力流排水管可选用耐压塑料管,金属管或钢塑复合管。
(2)排至小区污水处理装置的排水管宜采用塑料排水管,如双壁波纹管、HDPE高密度缠绕管。
(3)排水管如遇到穿越管沟、河流等特殊地段,或埋深过浅时可采用铸铁管或钢管。
3 管径的确定
3.1 给水流量及管径的确定
居住小区内室外给水管道管径选择,一般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居民用水定额、用水量等相关内容来确定。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区分最大时流量与设计秒流量的应用范围。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3.5.2条,根据居住人数和生活给水干管、支管,对此做出了界定。
无论是市政给水管道还是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都涉及到流量与
管径的对应问题,一般依据流量、流速,按《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的水力计算表及地方经验来确定。
但居住小区的给水管道一般管径较小,单靠水力计算表不容易确定管径。
可以参考《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建筑和小区给水排水》中提出的一个界限流量表,并结合地方经验来确定。
设计供水量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类型来确定。
(1)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
根据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或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及最高日时变化系数综合分析确定。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量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含淋浴用水量)根据车间性质确定。
(3)消防用水:消防用水量、水压及延续时间等根据现行有关规定确定。
(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根据路面、绿化、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
(5)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百分比计。
管段的直径按下式计算
D =
式中 D-管段直径(m); q-管段流量(m3 /s); v-流速(m/s)。
给水管管径的确定应考虑远近期结合,同时照顾经济性和可靠性。
管径确定涉及经济流速的确定,设计时常采用平均经济流速来
确定管径,当D=100 ~400 mm时,平均经济流速取0.6 ~ 0.9 m/s;当D≥400mm时,平均经济流速取0.9 ~ 1.4 m/s。
大管取大值,小管取小值,并用消防用水、事故及最大传输三种情况,对流量和压力进行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