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浇筑保证措施

混凝土浇筑保证措施

xxxxxxxxxxxx桥工程混凝土浇筑保证措施方案批准:审核:编制:xxxxxxxxx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日目录一、工程概述 (1)二、编制原则与编制依据 (1)2.1编制原则 (1)2.2编制依据 (1)三、混凝土浇筑要求 (2)四、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3)五、砼拌合质量控制措施 (4)六、砼运输保证措施 (6)七、混凝土浇筑措施 (6)7.1、雨季施工措施 (6)7.2、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措施 (7)八、混凝土浇筑突发故障的应急措施 (7)8.1、现场停电应急措施 (7)8.2、机械故障应急措施 (7)8.3、拌和站生产应急措施 (7)九、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措施 (8)9.1、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8)9.2、混凝土表面施工质量控制 (8)十、混凝土浇筑安全保证措施 (8)十一、组织机构设立 (9)11.1、组织机构 (9)11.2、混凝土浇筑保证小组组成 (10)混凝土浇筑保证措施方案一、工程概述1、本项目为汉xxxxxxxxxx桥,是跨越汉江的一座整体式桥梁,是施工交通公路桥。

桥梁跨径布置为1×102.78m下承式钢管砼系杆拱+5×42m 预应力砼简支变连续T梁,桥梁全长为320.56m,属大桥。

二、编制原则与编制依据2.1编制原则2、方案力求采用可靠的工艺、材料、设备,达到技术先进,力求工艺成熟,具有可操作性。

3、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合同文件对工期的要求,结合我单位人员状况、设备能力及施工管理经验,通过周密的劳动组织、优化的施工方案、精良的施工管理和施工设备、可行的技术措施,确保按期、优质、安全、高效的完成本合同赋予的全部工作内容。

3、利用社会上先进的技术资源,制定先进、实用的施工方案。

2.2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3、《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2001)13、《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 2651-2008)14、《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2010)15、《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16、《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17、《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18、《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2009)19、《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2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21、《公路工程混凝土外加剂》(JT/T 523-2004)2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23、《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 529-2004)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2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2007)26、《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 20065-2006)27、《回弹法监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28、《回弹法监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应用技术手册》29、《钢纤维混凝土》(JG/T 3064-1999)3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31、《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32、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33、位为完成本工程拟投入的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三、混凝土浇筑要求3.1、施工前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检查,合格后经监理同意才能进行施工,混凝土按配合比通知单进行拌合。

混凝土搅拌设专人监督控制。

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合、砼运输车供应混凝土。

3.2、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m。

超过时,采取串筒,以防止骨料分离。

3.3、入仓的混凝土及时平仓振捣,不得堆积。

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地分布至砂浆较多处,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蜂窝。

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浇筑面应水平,在倾斜面处收仓面应与倾斜面垂直。

3.4、混凝土浇筑的振捣应遵守下列规定:1、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

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或过振。

2、采用手持式振捣器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振捣器插入混凝土的间距,应根据试验确定并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

2)振捣器宜垂直按顺序插入混凝土。

如略有倾斜,则倾斜方向应保持一致,以免漏振。

3)振捣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

4)严禁振捣器直接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5)在预埋件周围,应细心振捣,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固密实。

3.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在仓内加水;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仓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应避免外来水进入仓内,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灰浆;应随时清除粘附在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表面的砂浆;应有专人做好模板维护,防止模板位移、变形。

3.6、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混凝土浇筑允许间歇时间通过试验确定。

如因故超过允许间歇时间,但混凝土能重塑者,可继续浇筑。

四、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1、水泥:C40强度以下混凝土用P·042.5级水泥。

C50混凝土用P·O52.5级水泥。

运抵工地的水泥,散装水泥每500t为一批,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500t或200t时,也按1批计。

对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的水泥进行强度、细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的试验。

当水泥出厂日期逾3个月时,应进行复验。

装运水泥的车应有捧盖。

贮存水泥的仓库应设在地势较高处,周围应设排水沟。

袋装水泥在装卸、搬移过程中不得抛掷。

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分批堆垛,堆垛高度不宜大于1.5-2.0m。

堆垛应架离地面0.2m以上,并距离四周墙壁0.2-0.3m,或留一通道。

先到的水泥先用。

水泥不宜露天堆放,临时露天堆放时应上盖下垫。

2、钢筋:钢筋的牌号、级别、强度等级、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避免压弯。

装卸钢筋时不得从高处抛掷。

钢筋(含加工完毕待安装的钢筋)应按厂名、级别、规格分批架空堆置在仓库(棚)内,并分类立标牌。

每批钢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组成,并不得大于60t。

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

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测量本批钢筋的直径偏差。

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在其上各截取1组试样,各组试样各制2根试件,分别作拉伸和冷弯实验。

热轧带肋钢筋应按规定增加反向弯曲试验项目。

当试样中有一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应另取2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作第2次试验。

当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筋应判为不合格。

3、砂料: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细度模数控制2.4-3.0范围内。

依据规范SL352-2006对砂料细度模数、石粉含量、泥泥块含量、表观密度、饱和面干吸水率、有机质含量、SO3含量及坚固性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能使用。

4、粗骨料:选用二级配,分成5-20mm和20-40mm两种。

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力学性能符合《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规范中有关规定。

并依照规范SL352-2006对粗骨料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超逊径、压碎值、表观密度、饱和面干吸水率、有机质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坚固性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不同粒径的骨料应分别堆存,严禁相互混杂和混入泥土。

5、水: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用的水宜采用饮用水。

水应试验水质分析。

6、外加剂:所用外加剂应选用高效低碱产品,外加剂要有试验报告,外加剂总碱含量应不大于3%,其掺加量应经过试验确定,并得到监理人的批准。

不同品种外加剂应分别储存,在运输与储存中不得相互混装,以避免交叉污染。

依照规范DL/T5100-1999对外加剂减水率、硫酸盐含量、碱含量、氯离子含量、固体含量、PH值、水泥净浆流动度、密度、含气量、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7、掺合料:拌制混凝土时,可根据设计及施工需要掺用掺合料,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掺和料在运输和贮存时,不得与其他材料混杂,也不得受潮和污染环境。

以上材料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如试验不合格,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对进入现场的不合格材料,必须清除。

五、砼拌合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平整场地,并用混凝土制作水泥硬化面,砂子、水泥、碎石摆放整齐、规范,并标有产地、规格及进场时间等标识牌。

水泥要做用木板与地面隔开并有专门房屋存放,制定合理的防水、防潮方案。

常温拌制1、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计算、试验、试件检测后经调整确定。

配制成的混凝土应能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指标和施工工艺等要求。

2、混凝土中的碱含量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和用水等引入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3、后台操作人员要严格掌握砼的配合比,搅拌站要挂配合比牌,砼4、砼搅拌前,应加水空转数分钟,将积水倒尽,使拌筒充分湿润,搅拌第一盘时,考虑到筒壁上的砂浆损失,石子用量应按配合比的规定减半。

5、投料顺序依次为:石子、水泥、砂,使用外加剂时,应先将外加剂溶于水中再倒入拌筒内。

6、砼自材料全部装入搅拌筒中起,到开始卸料止,所用最短时间不少于90秒。

7、搅拌好的砼要做到基本卸尽,在全部砼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拌合料,更不得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办法,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未经试验人员同意,不得随意加减用水量。

8、掺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9、搅拌用水应是洁净的水。

10、冬季混凝土的拌制(1) 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