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考试试题 A标准答案一、简述我国土地数据的空间参考系。
(10)1、1954年北京坐标系2、1980西安坐标系3、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二、如何评价土地数据的质量?简述土地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10)空间数据质量考察指标:1)准确性,2)精度,3)不确定性,4)相容性,5)一致性,6)完整性,7)可得性,8)现势性。
或空间数据质量考察指标:1)数据情况说明 2)位置精度 3)属性精度 4)时间精度 5)逻辑一致性 6)数据完整性8)表达形式的合理性。
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1、传统的手工方法: 质量控制的人工方法主要是将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源进行比较,图形部分的检查包括目视方法、绘制到透明图上与原图叠加比较,属性部分的检查采用与原属性逐个对比或其他比较方法。
2、元数据方法: 数据集的元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关数据质量的信息,通过它可以检查数据质量,同时元数据也记录了数据处理过程中质量的变化,通过跟踪元数据可以了解数据质量的状况和变化。
3、地理相关法: 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据的质量。
三、简述土地空间数据管理的几种模式及实现方法。
(10)1)对不同的应用模型开发独立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服务,这是一种基于文件管理的处理方法。
(独立系统)2)在传统的商用DBMS的基础上开发附加系统。
开发一个附加的软件用于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和空间分析,使用DBMS管理数据性数据。
(附加系统)3)使用现有的DBMS,通常是以现有的DBMS为核心,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必要的扩充,空间和属性数据在同一个DBMS管理之下。
需要增加足够的软件和功能来提供空间功能和图形显示功能。
(扩展系统)4)重新设计一个具有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完整系统)四、简述土地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步骤。
(10)(一)可行性研究 :(1)确定项目规模和目标;(2)数据资源调查分析;(3)资金财力及技术力量分析;(4)系统运行效益分析(二)需求分析:(1)熟悉用户业务的运作过程,定义用户需求功能;(2)数据流程图分析;(3)数据字典设计;(4)用户需求分析报告(三)系统总体设计:(1)确定子系统的划分;(2)子系统间接口的设计;(3)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及网络设计(四)系统详细设计:(1)数据库设计;(2)数字化方案设计;(3)系统详细功能的设计;(4)菜单、界面、图形显示设计;(5)系统安全性设计;(6)输入输出设计(五) 系统的实现:(1)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2)数据准备与数据库的建立;(3)子系统联网,测试运行效益;(4)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测试报告的编写;(5)人员培训(六) 运行与维护:(1)数据更新;(2)系统的拓展与完善;(3)硬件设备的维护。
五、结合土地业务和新技术谈谈土地数据的主要来源及土地数据获取方法。
(15)土地数据的主要来源:1)土地专用图;2)地面测量成果;3)航空像片与星载、车载CCD图像;4)GPS技术、数字地图;5)调查统计数据。
土地数据获取途径:1)野外实地测量;2)摄影测量与遥感;3)现场专题考察与调查4)社会调查与统计;5)利用已有资料如结合城市土地定级工作,数据涉及定级因子数据、工作底图数据、交易样点数据、企业效益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
定级因子数据来源于各部门如教育局、供电局、工商管理局、市政部门、交通局、公安局等,可以采取部门资料调查的方法获取,或通过网络地图获取补充;企业效益数据可通过工商管理部门获取或实地走访调查;交易样点数据通过房产国土部门获取、实地调查或房地产网站获取等。
六、简述表示项目进度的常用方法,并以某项目为例选用一种方法表示该项目的进度安排。
(15)表示项目进度的常用方法有里程碑表示法,甘特图法和工程网络图等。
(1)里程碑表示法:里程碑表示法适用于较小规模的项目,可用于起草项目计划书,该方法将主要任务作为一个阶段来处理,清晰并且容易使用。
缺点是不能表达出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对项目进程的控制能力差。
(2)甘特图法:甘特图法是先把任务分解成子任务,然后用水平线段来描述各个任务及子任务的进度安排。
该图表示方法简单易懂,一目了然,动态反映软件开发进度情况,它是进度计划和进度管理的有力工具,在子任务之间依赖关系不复杂的情况下常使用此种方法。
Gannt图只能表示任务之间的并行与串行的关系,难以反映多个任务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不能直观表示任务之间相互依赖制约关系,以及哪些任务是关键子任务等信息,难以进行复杂项目的控制。
(3)工程网络图:工程网络图是一种有向图,图中用圆表示事件(事件表示一项子任务的开始与结束),有向弧或箭头表示子任务的进行,箭头上的数字称为权,该权表示此子任务的持续时间,箭头下面括号中的数字表示该任务的机动时间,图中的圆表示与某个子任务开始或结束事件的时间点。
圆的左边部分中数字表示事件号,右上部分中的数字表示前一子任务结束或后一个子任务开始的最早时刻,石下部分中的数字则表示前一子任务结束或后一子任务开始的最迟时刻。
对工程网络图只有一个开始点和一个终止点,开始点没有流入箭头,称为入度为零。
终止点没有流出箭头,称为出度为零。
中间的事件圆表示在它之前的子任务已经完成,在它之后的子任务可以开始。
如某地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进度安排七、以某种土地信息分析模型举例,简述土地信息建模过程。
(15)一般的建模过程大致如下:1、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
以数学思想来包容问题的精髓,数学思路贯穿问题的全过程,进而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要求符合数学理论,符合数学习惯,清晰准确。
2、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3、模型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常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
4、模型求解: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
5、模型分析:对所要建立模型的思路进行阐述,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6\模型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
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重复建模过程。
可以以城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中样点地价与样点分值建模求取基准地价评估模型为例说明。
八、以某具体土地管理业务为例,简述建立土地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案设计要点。
(15)以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为例一、系统总体设计1.系统模块总体设计系统采用软件工程开发中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设计原则,利用结构化和原型化相结合的方法,自顶而下对系统进行功能分解与模块划分设计。
整个系统将由工程管理模块、系统工具模块、土地定级模块、基准地价评估模块、基准地价更新模块和宗地地价评估模块六个模块组成。
2.系统界面总体设计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系统工具模块土地定级模块基准地价评估模块宗地地价评估模块工程管理模块基准地价更新模块其中:1——菜单工作区,包括主要功能下拉菜单和常用工具条;2——图形显示区,可对各种底图、专业图进行显示编辑;3——工程管理视图区,提供用户对评估工程的操作;4——图形导航区;5——属性操作区,提供对图层属性的显示、编辑等。
3.系统软硬件配置(1)硬件配置计算机:Core i5 2.8G CPU (或更高配置)、 4G内存、500G 硬盘。
外设:喷墨绘图仪、激光打印机。
(2)软件配置(1) Microsoft Windows7;(2) ORACLE 7.0;(3) Arcgis10.0;(4) Microsoft visual C++ 6.0。
二、数据库设计1.数据组成系统数据来源包含从各种图形和相关属性数据中提取的专业评价数据以及系统土地评价计算产生的各种相关成果数据。
主要包含下列数据内容:(1)各种基础地理信息 包括河流水系、山体、公园、广场等。
(2)城市规划信息 包括道路规划、用地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
(3)道路及管线信息 包括道路网络、道路中心线、供水、供电及管线设施信息。
(4)房地产市场交易信息 有关土地(按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分类)使用权出让、转让等市场交易资料;有关土地附着物(房屋)的市场交易信息。
(5)网格点分值、地价信息(含历史数据)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的基础评价单元信息。
(6)宗地分值、地价信息(含历史数据) 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的应用评价单元信息。
(7)模型、规则信息(含历史数据)指在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过程中,系统提取的综合规则和宗地地价修正体系规则以及基准地价更新的模型等。
(8)各种编码、图幅关系及分区信息(9)其他信息 如系统符号库等。
2.图形数据的组织图形数据的组织是按“图幅——层——目标”来进行的,根据土地定级、基准地价和宗地地价评估以及地价更新的需要,设计了相应的图层。
系统属性数据库设计遵循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关系数据库设计的最高范式要求。
属性数据库设计主要根据土地定级、基准地价和宗地地价评估以及地价更新的要求,设计了各种表格,并规定了各数据项(字段)的类型、长度等。
部分属性数据表见表1至表5。
(1)定级因素权重表表1定(2)因将外业调查得到的定级因素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后,需要保存各因子实体的作用半径、规模指数、因子级别数据,便于下一步评价单元作用分的计算。
表2中的属性表结构定义为所有因子的共有部分,其他字段定义与各因素外业调查时获取的数据项有关。
表2因(3)评价单元属性表评价单元属性表中需保存各类定级因子对某评价单元的作用分值、某用地类型所有因子的总分值以及评价单元的地价、级别。
表3评价(4将外业调查得到的地价样点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后,需要保存各地价样点的地价、修整地价、地价样点所在级别、样点作用分、剔除标志、评估期日等。
表4中的属性表结构定义为所有类型地价样点的共有部分,其他字段定义与各类型地价样点外业调查时获取的数据项有关。
表4 样点(5)估在地价评估过程中,需要利用房屋重置价、残值率、耐用年限、土地还原利率、房屋还原利率等估价参数,其数据表结构设计见表5。
表5估三、系统功能模块设计1.工程管理模块(1)工程组织结构在系统中,将整个定级估价工作过程作为一个评价工程处理,工程下面分为定级和估价的分类用地类型。
每一用地类型包括土地定级、基准地价评估和宗地评估工程树图。
(2)功能模块设计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工程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为:有关土地定级、基准地价评估、基准地价更新和宗地地价评估过程中的各种实体数据组织,如定级因素图层、估价样点图层以及各阶段成果信息;保存土地定级估价过程中工程的各种实体关联信息,以完成对应目标的相关操作;保存工程的对应模板和参数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