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3、培养表达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学会发现。
教学重难点:1、练习朗读和认字。
2、读好课文中的问句。
教具准备:相关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识字游戏——“摸尾巴”。
(1)导言: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快拿出你的小手,我们来做个摸身体的游戏吧!我叫你们这样做,你就跟我这样做: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尾巴……
预设:生疑惑,我们没有尾巴啊?
(2)导学:我们人类没有尾巴,那谁有尾巴呢?(动物。
)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有尾巴呢?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小动物尾巴的资料。
)
预设:
我见过马的尾巴。
马的尾巴长长的,和长头发一样。
我见过猴子的尾巴,它的尾巴也很长。
我见过燕子的尾巴,它的尾巴像剪刀。
(3)小结: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知道这么多有尾巴的动物。
2.板书:“尾巴”,识记生字。
(1)指名读词。
(2)指导学生观察拼音。
发现“巴”没有声调,读轻声。
师补充:要读得又轻又短。
3、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文章的生字词,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
读生字词(个别---小老师---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过渡:这一天啊,动物王国进行了一场大比赛呢!它们要比什么呢?(板书:在“尾巴”前加上“比”) 认读课题。
1.过渡:想知道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吗?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2.提出自读要求:
(1)边读边看插图,不会的字可以看拼音,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找一找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用横线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学生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参加比赛的小动物。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带拼音的词语和图片。
我们叫一叫它们的名字,它们就来了。
(一起读词语)
读生字词:(1)先自己拼拼读读,再指名读,领读(带拼音,无图片)(2)指名读,开小火车读(无拼音,无图片)。
(参加比尾巴的动物有-----,有----,有----,有----,有----,还有----。
句式说说)
过渡:比赛马上开始了,看,裁判员把它们分成了两组,参加第一组比赛的是谁,怎么比,让我们去看看吧。
三、细读课文第一节。
a、范读
师:这首儿歌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谁的尾巴长?问题后面的标点符号就叫问号。
(齐说:问号)读问句要注意声调向上扬。
b、跟读。
跟读跟老师读一读
c、指名读三句。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划出停顿线(指名读、齐读)小结过渡:第一小节提了三个问题,第二小节回答了这三个问题。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这两个问题怎样回答呢?请你们当当评委,评比比赛结果。
四、细读课文第二节。
1、课件出示图片,评比结果:现在你们是评委,评一评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对,长和短,比较就能看出来了)
2、指导说话:a、老师来问你来答b、现在小朋友问,老师来回答,看老师回答得好不好?为什么?(生:谁的尾巴长?师:猴子,这样回答好吗?为什么?;生:不好,因为回答问题要完整;师:对,我们回答问题一定要语句完整。
师:现在老师再来问,大家一起回答。
)
3、第一小节先问了谁的尾巴长,后问了谁的尾巴短,第二小节就先答了——(引读),后答了——(引读)。
a、师:这就告诉我们要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如果老师把问的次序颠倒一下,怎样回答呢?老师问,指名学生答。
b、(出示牛和马图片)学习提问题,回答问题。
注意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回答问题要完整。
4、第一小节里的第三个问题: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好像一把伞,是不是一把伞?书中怎么回答的?出示图片: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是不是好像一把伞?a、看图片问:松鼠的尾巴什么样子?b、出示燕子图片,提问:燕子的尾巴好像什么?用“好像”说话。
(大象的耳朵好像----,兔子的眼睛好像----)把两个事物之间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我们就可以用“好像”的句式来说。
5、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部分的内容。
四、自学第三、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