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试一试”,42-43页“想想做做”的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够正确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会与同学展开有效的合作交流,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算理,能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许多老师,同学们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数学风采?瞧!我们的老朋友喜羊羊也来了,他要带我们去青青草原做客,想去吗?路上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只想带聪明又勇敢的同学去。
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口算
2+4 8-2 4+5 6+2 9—5 2+5
2.我会填
40里面有()个十。
7个十是()。
()里面有3个十。
6个十是()
二、创设情境、自学质疑
1.出示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接我们春游的客车开来了,带上数学的小眼睛,你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问:观察这副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0+30=)
3.交流展示、探究算法
提问: 40+30=?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交流,归纳计算方法。
(师逐一课件展示)a.十个十个地数。
(评:结合数数想出得数,不错)b.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
(评:根据数的组成,指名再说说) c.由4+3=7想到40+30=70。
(评:同意这种算法吗?怎么理解呢?请计数器来帮忙,40怎么拨?这里的4表示?30怎么拨?这里的3表示?合起来7粒珠子,这个7表示?所以40+30=70) 小结算法。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有数数的,有计算的,有用数的组成,计算出40+30=70,单位名称是?(板书)你喜欢用哪
种方法计算,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再在书上填出得数。
4.知识延伸
出示试一试70-30=?提问:怎样计算,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5.揭示课题
三、迁移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我们乘着客车来到青青草原,美羊羊给我们准备了礼物呢!瞧,这是什么?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每圈彩珠有10颗,左边有50颗,右边有40颗)。
(2)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上面一题是几加几,下面一题就是几十加几十;上面一题是几减几,下面一题就是几十减几十、、、、、、)
3.“想想做做”第3题。
动物园里还有旅游列车呢,咦?司机呢?如果你是司机,你能又快又准地送大家去游玩吗?(快速在书上完成)把每次的结果填在哪里?
(1)提醒: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把每次计算的结果及时填写在方框里。
(2)学生独立完成。
4.“想想做做”第4题。
(卡片形式出现)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1)让学生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2)追问:小白兔说,我拔的和你同样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学生列式解答后,再说一说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四、总结评价
去青青草原玩的开心吗?我们在游玩中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畅谈收获,教师点评并作适当补充)小结:只要爱观察,爱动脑,你会发现:身边处处有数学,你每天都能学得开心,玩得快乐!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0+30=70(个) 4+3=7
4个十加3个十等于7个十,是70 40+30=70
70-30=40 7-3=4
7个十减3个十等于4个十,是40 70-30=4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反思:本节课能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使情境具有“数学性”。
数学一开始以“春游”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
在探索“30+40”、“70-30”的方法时,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集体交流,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一、同桌交流不够激烈,跟平时训练不够有关,以后要多让学生讨论交流,并且要做到收放自如!二、在一个问题出来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仍有点少,也没有多让学生充分说,对学困生的提问过少。
这些都是我今后需要努力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