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叙述中 正确的是 BC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 次外层电子层都是8
B.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 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均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D.单质的密度都小于1
3、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C )
A、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都是过氧化物 B、与水反应时都能生成碱和氢气 C、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 D、还原性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强
浮在水面,熔成 小球,四处游动, 有嘶嘶声。
与水反应 的方程式
2K+2H2O==2KOH +H2↑
2Na+2H2O== 2NaOH +H2↑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相似性:1、都能与O2等非金属,与水反应
4Li+O2=△==2Li2O
2Na+O2=△==N源自2O22K+2H2O=2KOH+H2↑ 2Na+2H2O=2NaOH+H2↑
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 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 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 律。
教学设计: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实验探究(碱金属及卤素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元素 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F2 Cl2 Br2 I2
反应的剧烈程度:减弱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 > HCl > HBr > HI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第9页,实验1-1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1、 溶液颜色分别由无色变为 Cl2+2NaBr
黄色与深黄色,加入CCl4后,=2NaCl + Br2
溶液上层呈均无色,下层分 Cl2+2NaI
0 族: 稀有气体元素
七主七副,零和Ⅷ;逢Ⅲ转族
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思考:短周期的两种元素上下相邻,原子
序数相差多少,左右相邻原子序数又相 差多少?
上下相邻原子序数相差8 (除H和Li),左右相邻原 子序数相差1。
熟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记: 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注意:要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必须要先确定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不一样。门捷列夫制出的周期表是按照相对原子质 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而现在所使用的元素周期表 是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原子的
组成及结构是怎样的?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原子 (带正电)
质子 中子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
(带负电)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三个短周期(即第一、第二、第三),
七个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每一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数,零族元素 (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科学探究:完成课本P5的表格
思考:通过对碱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观察,碱 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的地方分别 表现在哪些方面?
2、碱金属均为强还原剂。
递变性:1、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 2、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3、金属性、还原性逐渐增强
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物理性质比较
相似性:①都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铯略带 金色光泽);②硬度小; ③熔点低 ④密 度小,Li、Na、K的密度均比水的密度小, 在与水反应时会浮在水面。钠、钾保存在煤 油中,锂的密度比煤油小,故锂保存在液态 的石蜡中。 ⑤有强的导热、导电性(Na-K
2、卤族元素
提问:请根据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推测一下氟、氯、溴、碘在化学性 质上表现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⒈与H2的反应:
H2+F2==2HF (暗处,爆炸,HF很稳定)
H2+ Cl2=光 或=照 点==燃2HCl

H2 + Br2 === 2HBr

H2 + I2
2HI (HI很不稳定,同时发生分解)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提问:观察元素周期表有几种横行,几个 纵行?每一横行的原子是按怎样的顺序排 列的?每一纵行的原子是按怎样的顺序排 列的?
周期表是由横行和纵行组成:共有7个横行, 18个纵行。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 右排列成横行。横行称做周期,每一个横行 称为一个周期。按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 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成纵行,纵行称为族 基本上是每一纵行就是一族。
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不同点:电子层数不同,从上至下逐渐增加。
提问:既然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有相 同点和不同点,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 有相同的地方和与同之处呢?
比较钠、钾与氧气及水反应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与氧气反 应
反应剧烈,火焰 反应较剧烈,
呈紫色
火焰呈黄色
浮在水面,熔成小
与水反应 球,四处游动,有 轻微爆炸声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短周期
第1周期:2 种元素 第2周期:8 种元素 第3周期:8 种元素
第4周期:18 种元素
周期 长周期 第5周期:18 种元素
第6周期:32 种元素
(7个 横行)
镧57La – 镥71Lu 共15 种元素称镧系元素
不完全周期 第7周期
锕89Ac – 铹103Lr 共15 种元素称锕系元素
三短,三长,一不全。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共16个族
主族:ⅠA , ⅡA , ⅢA , ⅣA ,ⅤA , ⅥA , ⅦA
共七个主族
副族:ⅠB , ⅡB , ⅢB , ⅣB ,ⅤB , ⅥB , ⅦB

共七个副族
(18个 第VIII 族:第8,9,10纵行,
纵行) 位于Ⅶ B 与ⅠB中间
3、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提问:1、是谁制作出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在哪一年?他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进行制作的?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869年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将 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而制得的。
2、门捷列夫制作的元素周期表与现在我们所 使用的周期表是否一样?区别在哪里?
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递变性:从锂到铯,密度由小到大(但钾 小于钠),硬度逐渐变小,熔、沸点逐渐 降低。
1、某学生将一小块钾投入到滴 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此实验可 以验证钾的哪些性质: ①钾比 水轻 ②钾的熔点低 ③钾与水反 应时放出热量 ④钾与水反应后 溶液呈碱性( D )
A、①④ B、①②④
相关主题